從“榷茶制”到“茶馬互市”:茶葉如何影響唐宋帝國興衰?

壹 | 揭竿而起

北宋,四川青城縣,有一個人叫王小波。

與李銀河的丈夫,當代作家王小波不同,北宋的王小波和小舅子李順,都是當地的茶農。

四川,本來是天府之國,放在平時,王小波和李順雖然生活不富裕,但靠種茶賣茶,日子還算過得不錯。但是,他們沒有趕上好時候。

王李二人所處的時代,五代十國的大亂世剛剛終結。

從“榷茶制”到“茶馬互市”:茶葉如何影響唐宋帝國興衰?

安史之亂中,馬嵬坡之變,楊貴妃被賜死。

從安史之亂暴發,到五代十國的混戰,後蜀統治下的四川,一直是片淨土,沒有被戰火侵襲,生活還是非常安逸的。許多中原的豪門望族都躲到四川避亂,喝茶吃火鍋,特別快活。

《資治通鑑》載:“是時,唐衣冠之族,多避亂在蜀”的記載。”

大詩人杜甫,就是在安史之亂後來到成都,這才有了杜甫草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正是他此時的佳作。

從“榷茶制”到“茶馬互市”:茶葉如何影響唐宋帝國興衰?

成都杜甫草堂

有錢人來了,第一件事就是買房置地。但四川又不是新開墾的蠻荒之地,沒有多餘的土地給外來土豪,怎麼辦?這可難不倒豪族們。一場瘋狂的土地兼併在四川上演了。

《宋史》卷三〇四《劉師道傳》中記載:

川峽豪民多旁戶,以小民役屬者為佃客,使之如奴隸,家或數十戶,凡租庸斂,悉佃客承之。

公元965年,北宋大將王全斌率軍攻打後蜀,兩個月就將其滅國。大宋軍隊的到來,給四川帶來的不是安定,而是災難。

宋兵在四川大肆擄掠,把後蜀府庫裡存放的金、銀、珠寶、銅幣之類的“重貨”和絹帛布匹等“輕貨”運往京城開封,號稱“日進綱”。為此,強徵了大量民夫,水陸兼運,花了十幾年的時間才運完。這段時間,四川的農民光靠種地已經無法滿足生計,大多會再兼職幹一些紡織、採茶等副業餬口,生活十分困苦。

可是,隨著北宋繼承唐代的“禁榷”制度,對絹帛、茶葉等物資實行國有,即政府專賣、禁止民間貿易。而政府為了增加收入,專賣都是低價收購、高價賣出,嚴重損害了茶農利益,茶農的日子變得異常艱難。

王小波和李順,每一天都過著困苦的生活。

公元993年,宋太宗淳化四年,四川遭遇大旱,隨之而來的大饑荒,終於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生活不下去的王小波帶著身邊一百多個農民兄弟在青城縣起義,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的均貧富口號。十天內,受到“均貧富”感召的農民紛紛揭竿而起,起義部隊規模瞬間就到了幾萬人。他們相繼攻下青城、彭山等地,勢如破竹。

但在戰鬥中,王小波身負重傷,不久便去世了。

從“榷茶制”到“茶馬互市”:茶葉如何影響唐宋帝國興衰?

他的小舅子李順接過領導職務,帶領起義軍一路攻城略地,甚至一度攻陷成都,建立了大蜀政權。和後來我們印象中羸弱的宋軍不一樣,王朝建立之初的大宋軍隊,戰力還是很強的,他們對起義軍進行了瘋狂圍剿,僅僅兩年就消滅了大蜀政權。

茶農王小波和李順的故事,就此淹沒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但是,令他們飽受剝削之苦的“榷茶”制度卻日漸興盛。

始於唐、興於宋、終於清的“榷茶”制度,長期被帝國統治者當做“點金之術”,成為國家經濟引擎發展的驅動力之一。


貳 | 點茶成金

榷,讀què,本是指古代城門外、護城河上可以升降的獨木橋,我們在古代電視劇中經常見到。後來,引申為某些商品的專營專賣,又稱“禁榷制度”。

從“榷茶制”到“茶馬互市”:茶葉如何影響唐宋帝國興衰?

榷,像鶴頸那樣可以靈活升降起伏的活動獨木橋,設在城門口,由守城士兵掌控。

漢武帝時,為了支撐起和匈奴的長期作戰,劉徹聽取桑弘羊的建議,對鹽鐵兩種物資實行專賣,這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禁榷制度”。

公元763年,唐寶應二年春,安史之亂始作俑者,史思明的長子史朝義兵敗。他走脫無路,在范陽一帶的林中上吊自殺,手下的兵將隨即投降唐軍。歷時七年兩個月的安史之亂宣告結束,大唐從此由盛轉衰。

安史之亂結束的第二年,公元764年,在山西太原,一個孩子呱呱墜地。

父母給他取名,王涯。

王涯這個人不一般,無論政治還是文學上,都很有成就。他一生歷任德宗、順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六朝,曾兩入翰林院,當過兩次宰相、兩任節度使。文學方面,他也是唐朝宮詞聯章體創作的開山鼻祖。

從“榷茶制”到“茶馬互市”:茶葉如何影響唐宋帝國興衰?

王涯畫像

王涯進士及第從政的時候,距離安史之亂已經過了20多年。但此時的唐王朝,並沒有擺脫藩鎮割據的局面,朝廷對地方的控制能力很弱。其中最直觀的一點,就是各地節度使不給中央交稅,朝廷收不上錢來。啥都不怕,就怕沒錢,窮皇帝可沒辦法約束一個個磨刀霍霍的節度使。

正在皇帝發愁時,王涯正身懷錦囊妙計向他走來:

“聖上別急,錢,就由我來幫您搞吧!”

公元835年,在混跡政壇40餘年的王涯迎來了職業生涯的巔峰。但,這也是他人生的終結之年。

這一年,他被唐文宗正式任命為司空,向皇上提出榷茶政策:政府命茶農將自家茶樹移植於官辦茶場,實行統制統銷,同時下令銷燬民間的所有存茶,徹底壟斷茶葉的生產貿易。《後唐書》記載:“茶之有榷稅,自涯始也。”

王涯還兼任江南榷茶使,親自抓榷茶工作,盡心盡力為皇上掙錢。

此時,陸羽的《茶經》剛剛問世不久,飲茶之風正盛,並逐漸向唐帝國周邊地區擴散。只要皇帝牢牢掌握了茶葉的生產經營權,帝國的錢袋子就會越來越鼓,中興大業指日可待。

從“榷茶制”到“茶馬互市”:茶葉如何影響唐宋帝國興衰?

通過《茶經》,陸羽第一次把飲茶之法系統地介紹給唐朝百姓

然而,世事總難遂人願。

僅僅幾個月後,壯志未酬的王涯便死於“甘露之變”。自此,唐帝國步了東漢的後塵,軍政大權全部落入宦官之手。王朝中興,再無可能。

王涯死了,榷茶政策卻以“茶稅”的形式繼續沿用,持續為唐帝國輸血續命。

據記載,836至840年,一個產茶縣的茶稅便可抵得上當朝財政一年所徵收的礦冶稅。到了之後的唐宣宗時期,“天下稅茶,增倍貞元”,茶稅年收入達80萬貫,已成為與鹽、鐵等並列的主要稅種。

生於安史之亂後,死於宦官專政前。

王涯的一生,見證著唐帝國力圖中興最後70年的努力與掙扎。


叄 | 政和茶法

公元1112年,宋政和二年,65歲的蔡京心情非常好。

他剛剛被宋徽宗召回京城,重新任命為宰相,封魯國公,再一次站到了大宋朝堂的頂峰。

此前的十幾年間,猛人王安石強硬推行新法,北宋朝廷內由此分成新舊兩黨。

兩黨紛爭不斷、輪流上臺。

蔡京本是王安石門生,屬於新黨,但他為人十分靈活,見新黨前途堪憂,就立馬投靠舊黨領袖司馬光。靠著敏銳的政治敏感性,蔡京在新舊兩黨間反覆站隊,而且神奇的是兩邊都很賞識他,讓他逐漸成為了當時北宋官場的不倒翁。再加上蔡京巴結宋徽宗跟前的紅人童貫,並且自己精通書畫,很投皇上脾氣,所以雖幾度宦場沉浮,但蔡京總能被重新啟用。

從“榷茶制”到“茶馬互市”:茶葉如何影響唐宋帝國興衰?

蔡京這次官復宰相時,距離北宋滅亡,僅僅還有14年。此後,北宋國土上大小起義不斷,對外先後與遼國和金國開戰,最終迎來靖康之難。

北宋滅國,衣冠南渡。

但是,公元1112年,蔡京剛回到朝中之時,大宋完全看不出要滅國的跡象。在文化大V宋徽宗的引領下,北宋的文化事業十分繁盛。其中一點,就體現在茶藝的興起。

北宋時,中國人飲茶的方式,與唐代的“煎茶法”已大有不同,開始盛行點茶、鬥茶以及茶百戲。飲茶已經成為一種高雅、有趣的生活方式,甚至躋身藝術領域。

宋徽宗非常喜歡茶藝,他多次為臣下點茶。蔡京在他寫的《太清樓侍宴記》中記述了這件事:“遂御西閣,親手調茶,分賜左右”。

從“榷茶制”到“茶馬互市”:茶葉如何影響唐宋帝國興衰?

宋徽宗對中國書畫藝術和茶文化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1107年,大觀元年,精通茶藝的宋徽宗決定把自己的飲茶心得寫成一本書,傳於後世,於是,《大觀茶論》問世了,至今仍是茶事領域的經典之作。

在宋徽宗看來,飲茶是盛世氣象的體現,而在他治下的北宋社會,就是處於一個盛世啊。

《大觀茶論》開篇說:

即使是不讀書,沒有文化素養的人,在這樣的時代也不會把收藏茶葉當做羞恥之事,這真的可以稱得上是盛世的情趣和時尚啊!

“北宋政壇常青樹”蔡京摸透了皇上的喜好,復相第二年,便對此前的的榷茶制度進行改革,推出新茶法,史稱“政和茶法”

從“榷茶制”到“茶馬互市”:茶葉如何影響唐宋帝國興衰?

宋代開始盛行點茶、鬥茶以及茶百戲

這個政策不得了。

直至清代,朝廷對茶葉的管理基本還是按照蔡京的這套思路在進行,雖有小修小補,但大方向從沒變過。

“政和茶法”吸收了此前的榷茶制和通商法中的優點,採取政府委託專賣的方式管理茶葉貿易,類似晚晴洋務運動時的“官督商辦”。

政府不干預茶農的產茶的過程,也不禁止商人與茶農間的直接交易,而是通過“登記造冊”和“茶引”兩種方式對茶葉貿易全流程進行管控:首先,茶農必須登記在籍,將茶葉產量、質量等信息詳細記錄在冊,茶戶之間互相作保,不得私賣。隨後,商人販茶時,須從官府處領取茶引,茶引上明確規定了茶葉的購處、購量和銷處、銷期等信息,憑茶引買賣,不得違反。

有了這個政策,茶農和商人的自由度更高了,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茶葉貿易中比較充分地發揮了市場作用,政府還能對貿易全流程進行管控。以現在的視角來看,蔡京制定的新茶法,思維十分超前。

從“榷茶制”到“茶馬互市”:茶葉如何影響唐宋帝國興衰?

最重要的是,這套制度一推出,效果就非常好,財源滾滾來。《宋史·食貨志》載:

自茶法更張至政和六年,收息一千萬貫,茶增一千二百八十一萬五千一百餘斤。

蔡京,果然是一位“財經”小能手。


肆 | 茶馬互市

大宋想要維護王朝統治,不能光有錢,還要有戰馬。

古代戰爭中,騎兵就如同二戰時期的坦克部隊,分分鐘給你來個閃擊戰。比如遼國的鐵鷂子、金國的鐵浮屠,戰士和戰馬都身披鐵甲,從遠處奔馳而來,簡直就是古代版的鋼鐵洪流。

從“榷茶制”到“茶馬互市”:茶葉如何影響唐宋帝國興衰?

金國鐵浮屠

但是,北宋統治的領土內不產良馬,宋軍的騎兵形不成戰鬥力,只能靠步兵大方陣抵擋。再加上燕雲十六州不在手中,沒有北方山脈的屏障,草原騎兵隨時可以南下進攻,如入無人之境。可以說,大宋的開局,就沒有拿到好牌。

其實,缺少良馬,是所有中原漢族王朝面臨的共同問題。而解決辦法,就是與草原民族進行貿易,用金銀、紡織品和各類手工業品來交換馬匹。

唐代,飲茶風尚也傳入周邊各個地區,從中亞到東亞,喝茶逐漸成為各地人民的共同習慣。在以肉食為主、缺少維生素攝入的蒙古、西域、西藏等地,茶既可以解油膩,還能補充維生素,十分有利於健康,漸漸成為了少數民族的生活必需品。《宋史·職官志》說:“(宋哲宗)元符末,程元邵言,戎俗食肉飲酪,故茶而病於難得,專以蜀易上乘。”

這種情況下,“茶馬互市”成為宋庭的必然選擇。

從“榷茶制”到“茶馬互市”:茶葉如何影響唐宋帝國興衰?

1074年,宋神宗熙寧七年,大宋頒佈茶馬法,在四川成都設置了“都大提舉茶馬司”,簡稱茶馬司,管理中原同西北、西南等地的茶馬貿易。茶馬互市政策確立之後,宋朝在山西、陝西、甘肅、四川等地建立了許多馬市,由官方主導,大量換取吐蕃、回紇、党項等族的優良馬匹。

發展到南宋,茶馬互市的機構,基本固定為“四川五場、甘肅三場”這兩大區域8個地方。四川五場主要用來與西南少數民族交易,甘肅三場用來與西北少數民族交易。

銷往邊疆的茶,被稱為邊茶。由於路途遙遠,發酵程度較深的黑茶更易於保存,是邊茶的主要產品。

元代,蒙古人作為統治者,大軍不愁良馬,邊茶貿易失去了“茶馬互市”的功能,主要用於銀兩和土貨交易。到了明代,茶馬互市再度恢復,一直沿用到清代中期,才漸漸廢止。

從“榷茶制”到“茶馬互市”:茶葉如何影響唐宋帝國興衰?

茶馬古道

如今大家熟知的茶馬古道,是另一套茶馬或貿易體系。

與官方主導的茶馬互市不同,茶馬古道是中國西南地區另一種以茶易馬的民間商貿通道。西南地區的馬幫用騾馬馱著雲南產的茶葉,通過崎嶇的山間小路將茶葉運送到西亞、北亞乃至世界各地。二戰時,茶馬古道還為抗戰物資運輸做出過重要貢獻,這又是另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


伍 | 尾聲

從榷茶制到茶馬互市,茶葉與中華王朝的千年興衰緊密相連。

依靠茶葉,帝國統治者的錢袋子不僅鼓了起來,帝國騎兵所需要的戰馬也有了穩定的來源。很長一段時間,瓷器、絲綢和茶葉,都被當做來自東方的奢侈品,在西方世界受到熱烈追捧。中國,也被冠以“茶葉帝國”之名。

19世紀,隨著蒸汽汽笛的一聲鳴響,一個工業時代的新帝國從大洋彼岸崛起。不久後,它將滿載著士兵和武器,駕船來到東方古國,將茶葉帝國的名號奪走。

一方唱罷一方登場,茶葉的故事還在繼續。

文 / 德隆蘇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