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還有這樣一種死法?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這首《垓下歌》是驚神泣鬼的壯歌,是楚霸王項羽被漢軍包圍,在兵少食盡、四面楚歌時的慷慨悲憤之歌,更是兵敗如山倒、無法護虞姬的項羽的悲涼無奈之歌。

項羽還有這樣一種死法?

楚漢相爭,張良獻四面楚歌之計,使得楚軍軍心動亂,項羽誤以為漢軍已佔領楚地,自知將敗,成日在帳中飲酒,無心應戰,虞姬和歌而舞。為了能讓項羽殺出重圍,虞姬以死明志,刎頸自殺。項羽突出重圍,逃至烏江,心高氣傲的他在手刃千名漢兵後不願渡江苟活於世,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而後自刎於烏江邊。”

項羽還有這樣一種死法?

民間對項羽自刎而亡有另外的說法,即:項羽率八百騎趁著夜色殺出血路,直奔烏江之處。準備從烏江返回江東,憑藉著霸王之名,重組軍隊反攻。但不巧,他率領少數戰騎衝至東城時,遭受漢軍猛烈阻擊。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被駐守東城的大將灌嬰擊殺,項羽敗亡於東城。東城距離烏江還有120千米,他是沒有渡江的可能的。

項羽還有這樣一種死法?

也有史學家對此強烈反對,據瞭解漢代時期的東城縣,位於江淮之間,在定遠東南方向。它已經越過江淮分水嶺,在池河上中游地區,可知,東城時一個範圍廣闊的行政劃分區,我們所說的烏江就是它的一部分。換言之,史書中記載的項羽“身死東城”與“烏江自刎”是同一種意思。

項羽之死,充滿悲壯情懷,數千年來,為歷代文人墨客所吟唱。無論是自殺還是戰死,他仍是那位叱吒風雲、力能扛鼎、才氣過人的“江東少年”。

項羽還有這樣一種死法?

這幅作品是版畫大師周東申先生的《霸王別姬》,圖中虞姬穿戴華貴漂亮的衣飾,手持寶劍,神情悲切卻無半點怨念,背對項羽自刎而死,項羽飛身挽救,卻為時已晚,紅顏香消玉損,二人天人永隔。周東申的這幅原創版畫刻畫極其細膩,刀味與木味相融,黑白中卻蘊含著深沉之美,生動自然的再現了霸王虞姬即將離別的淒涼場面,畫面營造了虞姬持劍、項羽飛速起身的動態感,創作了視幻般的藝術效果,給觀者強烈的視覺衝擊同時賦予美的享受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