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一學生如何正確進入學習軌道

時間總是悄悄流逝,轉眼間,高一上學期過去一半,剛剛經歷了期中考試,但是從考試成績來看,讓人觸目驚心,數學有個位數的,物理十幾分的,滿分一千多分,四五百分的人不在少數。高中生活是這樣的緊張,匆忙,到頭來是這樣的結果。我想從課堂上尋找原因,沒課的時候,就去聽各科的課,觀察學生的上課反應情況,有些收穫,簡單談一談。

淺談高一學生如何正確進入學習軌道

學生不會聽課

總有學生說,“上課聽的懂,但是不會做題”。“聽”和“應用”是不同的兩個層次。在生活中,我們會聽到各種聲音,聲音中傳遞著不同的信息。聽只是對知識的最淺層次的瞭解。有的學生上課僅僅是簡單的聽,就像聽演唱會一樣,聽過去了,只是留下點印象。當老師講題的時候,提到過這個知識點,學生知道講過,但是隻是看老師在演繹,推理,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於是聽懂了。

但是我們要做題,處理知識,僅僅瞭解是不夠用的。比如說我們要壘一道牆,我們不僅僅要知道什麼形狀結識,我們還知道沙子和水泥的比例,還有知道怎麼壘是直的。這運用了很多知識。解決一個數學問題或者是物理問題。首先要明確題的意思,知道題的目的,知道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運用什麼樣的知識,這要求已經很高了。不僅要有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還有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起來才能解決一個問題。

所以上課的時候,我們要有目的的去聽課,什麼是目的,課本上的每一章節的標題就是目的,就是我們主要學習的知識,我們不僅要聽知識是什麼獲得的,老師通過舉例怎麼引入的,還有模仿老師的思路去解決問題,利用到了什麼知識。不能僅憑自己的想象,或者不確定的經驗去猜,知識應該是嚴謹的,應該是有根據的。理清了頭緒,問題就會很簡單了。所以學生應該先牢牢掌握住基礎知識,然後一點一點去訓練自己的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生不會自習

淺談高一學生如何正確進入學習軌道

自習課是學生自己消化吸收所學知識的時間,利用好自習課去鞏固所學的知識。但是學生自己根本不會安排自己的時間。

只是簡單的寫老師留的作業,留什麼作業寫什麼作業,沒有目的性的去學習。

作業是鞏固所學知識的,寫作業是有前提的,是學的知識知道,才能有效的利用知識,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記憶。沒有複習就為了寫作業而寫作業,效率是極其低下的。

九門科目對於學生來說,掌握程度是不同的,但是從科目特點上來看,數學和物理兩個科目是比較難理解的,需要花費的時間相對於其他科目來說要多一些。但是學生沒有宏觀的眼界,只是被動的去學習。

多種舉措幫助學生培養思考能力

淺談高一學生如何正確進入學習軌道

老師們可以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應用中來,可以小組討論,可以學生辯論,目的一個就是應用知識,多問幾個為什麼,怎麼解決的。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不能簡單的告訴學生知識就是這樣,不能把所有知識當成“歷史”來教。

家長可以在家讓孩子獨立去處理力所能及的事情。先問清學生打算怎麼去做,有哪些更好的建議和補充,最後進行評價。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不能事事包辦。說實話現在學生思考能力下降,與家長或多或少有關係。生活的瑣事沒有讓學生參與,沒有得到鍛鍊。學習也是一種事情,處理事情某些方面是相通的。

每位家長對孩子都有所期待,都想孩子學業上有所建樹,但是我們要在孩子腦海裡種下思考,好奇的種子,讓它慢慢長大,去主動探索知識。

歡迎和各位交流討論教育問題,歡迎點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