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脆弱的同盟

1812年,在北美大陸,美國開始進攻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加拿大;

而地球的另一邊,在西班牙,半島戰爭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在歐洲中部地區,波蘭和德意志的土地上,拿破崙正親自指揮著一支大軍浩浩蕩蕩的前進著,這些由法蘭西第一帝國、華沙大公國、意大利王國、那不勒斯王國、萊茵邦聯、瑞士聯邦、西班牙王國、奧地利帝國、普魯士王國以及丹麥-挪威聯合王國組成的聯軍正在集結,他們即將踏上俄羅斯的大地。

五年前,1807年6月14日,弗裡德蘭戰役以法軍的勝利而告終,第四次反法同盟土崩瓦解,俄軍損失慘重,5天后,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被迫求和,加入了大陸體系,瓦拉幾亞和摩達維亞的俄軍則被迫撤離,伊奧尼亞群島也被迫割讓給給法國,封鎖計劃逐漸對俄羅斯的經濟產生影響,一年後,俄國的出口額僅為加入前的六分之一,勉強超過一千萬銀盧布,當外需消失的時候,商品被迫轉為國內消化,商品充足的後果即是價格大幅的下降,農民欲哭無淚,連貴族的錢包也癟了下去,俄瑞戰爭的進行更是進一步加劇危機,戰爭這隻吞金獸將俄國的國庫一點點的消耗殆盡,俄國被迫飲鳩止渴大量印刷錢幣,必然的後果便是盧布迅速貶值,迅速的貶值又導致軍費數額進一步增長,陷入惡性循環,本尼格森伯爵總結道:與法國結盟。同英國對對抗,無異於慢性自殺,俄國的經濟必定會早於英國而崩潰,於是走私慢慢的成為了熱門生意,沙皇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法皇和沙皇在涅曼河中央會晤

1808年8月,俄羅斯方面允許中立國船隻進入港口,間接恢復了與英國的貿易,這些中立國船隻都攜帶著”偽造的假證件“,滿載著的各類貨物也都有著“偽造的原產地證明”,進行著易活動,9月,《埃爾富特同盟條約》的簽訂雖然暫時緩和了兩國關係,但是沙皇也堅定了必須遏制拿破崙的決心,會晤中科蘭古明確提出,拿破崙要求同沙皇的妹妹結婚,沙皇未正面回應,第二年的2月俄國方面回應由於安娜女大公尚未到達婚齡,而拿破崙已經40歲,因此暫時作罷。為了避免兩國朝廷公開破裂,俄方表示再過幾年,待發育成熟以後,俄國將予以考慮。拿破崙將這番言論視為侮辱,1809年法奧戰爭期間俄國掣肘華沙大公國的行為更是雪上加霜,導致雙方關係惡化到破裂邊緣。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法國士兵在萊比錫檢查貨物

戰爭後華沙大公國的領土再次擴大,俄國再度感受到了威脅,波蘭地區是俄國通向德意志國家和西歐國家的大門,華沙大公國的成立且在拿破崙的幫助下實力不斷增強,俄羅斯在東歐的影響力受已經到巨大挑戰,1811年沙皇再次放寬了中立國船隻入境的文件和要求,兩國關係已經破裂,各自開始備戰。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華沙大公國,途中深紅色部分是1807獲得的領土,粉色部分則是1809年獲得的

大軍

拿破崙希望通過戰爭迫使俄羅斯屈服,最好的辦法是在邊境地區迅速殲滅俄軍主力,而越過俄國攻擊英國海外的殖民地,比如印度,以打擊英國經濟也是目的之一,1812年3-4月份,徵俄大軍在華沙大公國以及普魯士的領土上集結:

大軍最高統帥是拿破崙;總參謀長為貝爾蒂埃;老近衛軍總指揮是勒費弗爾;青年近衛軍總指揮莫蒂埃;近衛騎兵總指揮貝西埃爾;近衛炮兵指揮官為索比耶,近衛軍以及統帥部兵力共43000人,火炮112門。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法國人吉羅代-特里奧松繪製的拿破崙素描,儘管拿破崙極力試圖表現得如鷹一般,卻掩飾不住他的肥胖與疲倦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從左到右:近衛軍擲彈兵, 獵兵, 輕步兵, 樂隊指揮, 乘騎炮兵, 輕步兵, 海軍陸戰隊士兵, 新兵, 龍騎兵, 炮兵

部隊一共有十二個軍:

第一軍軍長為達武,參謀長是勒熱納,下轄5個師,共72051人,火炮150門;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路易·尼古拉·達武

第二軍軍長為烏迪諾,參謀長是洛倫茨,下轄3個師,共37139人,火炮92門,瑞士派出的5個團的兵力全部在第二軍中;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尼古拉·夏爾·烏迪諾

第三軍軍長為內伊,參謀長是維萊蒙特,下轄3個師,共39342人,火炮86門,符騰堡第25步兵師隸屬其中;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米歇爾·內伊

第四軍為意大利軍,軍長歐仁·德·博阿爾內,參謀長是阿布蘭特斯,下轄意大利近衛軍和3個步兵師,共45798人,火炮116門;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歐仁·德·博阿爾內

第五軍波蘭軍,軍長波尼亞托夫斯基,參謀長費舍爾,下轄3個師,共36311人,火炮70門;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約澤夫·安託萬·波尼亞托夫斯基

巴伐利亞第六軍軍長聖西爾,參謀長阿爾比尼亞克,下轄2個師,共25134人,火炮58門;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洛朗·古維翁-聖西爾

薩克森第七軍軍長雷尼埃,參謀長古爾,下轄2個師,共17189人,火炮50門;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讓·路易斯·埃比尼澤·雷尼埃

威斯特伐利亞第八軍軍長朱諾,參謀長勒韋,共17935人,火炮34門;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讓·安多許·朱諾

第九軍軍長維克托,下轄3個師,兵源來源很廣,荷蘭,貝格,巴登-佛滕堡,黑森,波蘭,薩克森的士兵均有參與,共33567人,火炮80門;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克勞德·維克托-佩朗

第十軍普魯士軍,軍長麥克唐納,參謀長是塔利亞,下轄2個師,共32497人,火炮84門,軍中參謀班子是法國人,三分之二的士兵是普魯士人和德意志人;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埃蒂安-雅克-約瑟夫-亞歷山大·麥克唐納

奧熱羅的第11軍後備軍下轄5個師,部署在北德意志,隨時準備增援前線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夏爾·皮埃爾·弗朗索瓦·奧熱羅

奧地利軍指揮官施瓦岑貝格,部隊共30000-34000人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施瓦岑貝格

後備騎兵部隊有四個騎兵軍,總指揮繆拉元帥,參謀長貝利亞爾,下轄: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若阿尚·繆拉

第一騎兵軍指揮官南蘇蒂,下轄兩個胸甲騎兵師和一個輕騎兵師,兵力12077人,火炮30門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艾蒂安-馬裡-安託萬-尚皮翁·德·南蘇蒂

第二騎兵軍指揮官蒙布倫,下轄兩個胸甲騎兵師和一個輕騎兵師,兵力13436人,火炮30門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路易斯-皮埃爾·蒙布倫

第三騎兵軍指揮官格魯希,下轄重騎兵師,輕騎兵師,胸甲騎兵師各一個,兵力9676人,火炮30門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埃曼努爾·格魯希

第四騎兵軍指揮官拉圖爾-莫布爾,下轄一個輕騎兵師,一個胸甲騎兵師,兵力7994人,火炮24門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維克托·德·拉圖爾-莫布爾

在戰爭開始前,法國方面派出了很多間諜前往俄國,甚至發行假鈔,企圖打擊俄國經濟,同時,從華沙到但澤之間的維斯瓦河附近修建了一大批倉庫,其中最大的一個在但澤,可以提供四十萬人和五萬匹戰馬維持五十天天的食物,炮彈以及火藥方面聯軍通過易北河水運與其他各類運輸手段源源不斷的輸送,最終集中在普魯士東部,開戰前2個月左右,但澤、格沃古夫、庫斯特林、什切青和馬格德堡的彈藥儲備相當可觀,其中59門24磅炮炮彈82621發、34門20磅炮炮彈32804發、330門12磅炮炮彈226568發、69門8磅炮炮彈53835發、314門6磅炮炮彈365973,合計761801發。

不堪重負

1812年3月,潮水般湧入的軍隊立刻壓垮了當地脆弱的經濟,補給40萬人的任務實在過於沉重,大陸封鎖與1811年的大旱令波蘭和東普魯士儲糧大為減少,無償徵用乃至劫掠成為了家常便飯。

華沙大公國早已財政破產,連公務員都已經八個月沒有發餉,洪水般的疲憊士兵與馬匹所過之處一片狼藉,華沙行政長官夫人如此形容民眾的感受:”痛苦沒有極限“,為了補給一個團的法軍士兵,往往使得兩百甚至三百個波蘭家庭陷入饑饉,聯軍中的波蘭軍官如此對比聯軍和哥薩克騎兵”哥薩克只拿走他們能用的東西,但法國人在房裡砸毀一切物品,在穀倉放火,縱馬踩踏農田,甚至故意跑到田地當中,他們摧毀的東西遠多於他們所能帶走的,甚至比想帶走的還多“,而在波蘭作戰過的法國士兵最熟悉的兩句波蘭語是:有面包嗎?沒有?

普魯士方面情況同樣糟糕,東西普魯士當地的農民根本無法播種作物,牲畜由於沒有吃的正在餓死,聯軍強迫東普魯士農民殺死各種牲畜,馬和車被奪作軍用,少數還有耕畜能力的農民為了避免牲畜被搶只敢在夜間犁地、播種,農民們甚至需要走三四個裡格去市鎮給聯軍採購物資,聯軍士兵不滿意就打罵他們,聯軍唱歌時,他們還必須跳舞,不然又會被打,困頓的農民甚至開始吃橡實和樺樹皮做的“麵包”,家畜則用從屋頂上扯下的茅草充飢,法軍根本沒有軍紀,搶劫、鬥毆事件不計其數,農民被強行徵用拉拽大車,大軍對普魯士的破壞甚至超過三十年戰爭。

飢餓讓聯軍士兵們不得不去吃發芽的土豆,士兵不堪困苦開槍自殺的傳言甚囂塵上,甚至有軍官也割喉自殺,聯軍的團長曾經告訴士兵們,只要越過邊界攻入俄國,才能獲取麵包,但是現實終將擊碎這種幻想,軍隊的實力也遠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樂觀,從元帥到上尉沒人願意像拿破崙潑冷水,所有人都在對他隱瞞真相,個個心照不宣,用一個謊言去掩蓋另一個謊言,第一軍參謀長勒熱納檢閱在奧得河與維斯瓦河上的軍隊時軍官,騎兵和士兵們的抱怨此起彼伏,軍官聲稱接收到的一半新兵都是無用之輩,騎兵們指出三分之一的戰馬無力馱載,而近一半的騎兵新兵虛弱得不會揮舞馬刀,第一軍第八十五步兵團的一個營戰士全部為青年士兵,營長勒羅伊指出管理這些新兵非常難辦,不能用對待老兵的態度,更不能也不能用在花了三天時間穿越波蘭後,這些人中只有五分之四來到涅曼河畔,第一軍軍長達武元帥甚至順手捎上了一幅印度地圖,可是進入俄國後幾個月,這幅地圖和他的元帥杖一起被哥薩克騎兵們繳獲。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如今的涅曼河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三四月交替之際聯軍位置,除圖上外,近衛軍先頭部隊進入馬格德堡,波蘭人組成的維斯瓦軍團則抵達色當

俄國的應對

1811年,俄國方面針對法國,普魯士,北方的瑞典和奧地利方面都做了計劃:

普魯士方面,如果其與法國結盟,那麼維特根斯坦指揮的俄軍將尋找戰機,主動求戰,迫使其放棄與法國結盟的想法;

對於北方的瑞典,如果其露出敵意,即將一萬餘人兵力的軍隊部署在在芬蘭與瑞典的邊界附近,威懾之;

奧地利方面,如果其與法軍交戰,俄軍應當儘量避免介入雙方的衝突,轉而在多瑙河後方構築強有力的工事;

戰略方面,亞歷山大於4月26日抵達邊境上的重鎮維爾納,也就是今天的維爾紐斯,沙皇並未干涉各項具體事務,而是重新提拔使用了一批賦閒將領,比如本尼格森,同時爭取當地波蘭和立陶宛貴族的支持,無論是俄國將領還是瑞典方面猜測聯軍的數據從十五萬到二十五萬不等,他們大大低估了聯軍的規模,而戰術方面大家都清楚必須避開大軍的鋒芒,貝爾納多特建議從側翼猛進,迫使聯軍分散兵力,應以行進和反方向行進對敵方進行騷擾,而哥薩克騎兵們必須部署在各處,亞歷山大也參考了威靈頓在半島戰役中的戰術,規避大會戰,戰略撤退,不斷拉長戰線,隨後進入築壘防線,以自然和工程的力量拉平雙方戰鬥力,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得到聯軍入侵的消息後,派出警務大臣巴拉索夫會見拿皇,要求聯軍撤退,開展和談,但遭到拒絕,會見拿破崙的同時,隨行人員米哈伊爾·奧爾洛夫中尉不失時機地窺測法軍虛實,打探各類情報。回到俄軍總部後,身為情報人員的奧爾洛夫向亞歷山大詳盡描述了法軍部署與兵力,著即晉升為俄皇副官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俄國沙皇,芬蘭大公亞歷山大一世

外交方面,由於戰前拿皇試圖聯合南方的奧斯曼土耳其、北方的瑞典共同攻擊俄國,俄國則嘗試打破拿破崙的圍堵,1812年4月5日,瑞典攝政兼王儲貝爾納多特的使節在聖彼得堡簽訂俄瑞條約。以法軍入侵瑞屬波美拉尼亞為口實,拒絕追隨拿破崙徵俄,反而以徹底放棄對芬蘭的主權為代價,換取俄羅斯支持瑞典收復波美拉尼亞和兼併挪威,瑞典成為了俄國的盟友,但是並未派出軍隊支持,但是這個聯盟使得俄軍從芬蘭撤出了一部分軍隊,這些軍隊隸屬於施泰因海爾指揮,並參加了之後的戰役。當月,俄國也派出外交官與拿破崙談判,提出重新加入大陸封鎖的條件是要求法軍撤出普魯士,恢復奧爾登堡公爵的領地,並在兩國間設立中立區,拿破崙拒絕了這一系列要求,談判未果。土耳其方面,當時第七次俄土戰爭還在進行,沙皇抽調了俄土前線50%的兵力馳援西線,剩下的軍隊由庫圖佐夫指揮,由於其出色的指揮,俄軍在魯什丘克和斯洛博齊亞附近擊潰土耳其主力,1812年5月28日,雙方締結《布加勒斯特和約》,條約簽署後兩週,拿皇就發動了對俄國的入侵,奧斯曼帝國則沒有參加這次入侵,1812年戰爭前夕,拿皇失去了土耳其這一盟友,戰爭爆發後,俄英締結和約,對俄國來說,和英國這個海上帝國結盟是政治上的巨大勝利,拿皇孤立俄國的企圖最終失敗,在戰爭爆發後僅有波斯帝國還在與俄軍交戰雙方為了爭奪對格魯吉亞的控制權殺的難解難分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1812年的歐洲

邊境上的俄國軍隊被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西部方面軍由巴克萊指揮,對抗聯軍主力,他的部隊有六個步兵軍,三個騎兵軍和哥薩克部隊,軍隊總部在維爾納,步兵工程兵共95060人,正規騎兵18730人,哥薩克騎兵7590人,炮兵9760人,總共126140人,火炮584門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米哈伊爾·波格丹諾維奇·巴克萊·德·託利

第二西部方面軍指揮官為巴格拉季昂,防守區域從格羅德諾到穆哈維斯,總部設在沃爾科夫斯基,他的部隊有兩個步兵軍,一個騎兵軍,第27步兵師則在增援途中,步兵工程兵33850人,正規騎兵7280人,哥薩克騎兵3960人,炮兵2820人,總共47910人,火炮168門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彼得·伊萬諾維奇·巴格拉季昂

托爾馬索夫指揮俄軍第三預備軍團駐紮於烏克蘭西北,伏爾加尼亞南部,總部設在盧茨克。他們有三個步兵師,一個騎兵軍,十八個後備營以及十六個後備騎兵中隊,兵力總計約45000人,9月軍隊改稱第三西方軍團,根據托爾馬索夫的報告,當時第三軍兵力有44180人,火炮168門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亞歷山大·彼得羅維奇·托爾馬索夫

其餘軍隊:

奇恰戈夫率領著從俄土前線抽調的多瑙河軍團,正在北上增援,他們有步兵工程兵29500人,正規騎兵8000人,哥薩克騎兵4200人,炮兵3150人,總共44850人,火炮216門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帕維爾·瓦西裡耶維奇·奇恰戈夫

馮·埃森中將駐守里加;馮·施泰因海爾的芬蘭方面軍有兩個師,兵力16500人,火炮66門;後備軍有五支,第一後備軍,第二後備軍,博布魯伊斯克分遣隊,斯摩稜斯克後備軍以及卡盧加後備軍共40000人,24門炮;其餘可動用的軍隊如近衛軍,海軍陸戰隊等共9000人

戰爭爆發前三個月,俄國戰爭大臣巴克萊和駐法軍事代表車爾尼雪夫都認為應當對聯軍實行先發制人的打擊,將戰火燒到法國,華沙大公國或者普魯士的領土上,而不是在俄國大地上掀起一陣血雨腥風,而巴格拉季昂的計劃則更為激進,他指出應當在華沙大公國實施焦土政策,以阻礙法軍東進,但是在戰爭的暴風雨臨近時,越來越多的將領認識到主動出擊風險太大,車爾尼雪夫也改變了他的看法,他意識到拿破崙的計劃都在於畢其功於一役,一戰定乾坤,俄軍必須以相反的方式來進行戰爭,遵照戰爭大臣巴克萊的指令,第二西部方面軍指揮官巴格拉季昂被迫命令部隊準備撤退,同時堅壁清野,但是,巴格拉季昂向亞歷山大寫信猛烈抨擊這條戰略,他指出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撤退風險極大,依然堅持與其坐待拿破崙進攻,不如放手攻擊他疆土的看法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之開端

為紀念1812年戰爭勝利所作的明星片,下方的俄語為任敵軍千般兇頑,我有上帝仁慈護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