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麻栗坡這裡的木瓜豐收了

春,走進麻栗坡縣楊萬鄉梅湯村,放眼望去,滿山遍野的碩大木瓜壓滿枝頭,瓜農正在園子裡採摘,載滿木瓜的卡車在平坦的村道上奔馳、公路兩旁隨處可見熱鬧紅火的果品交易場面、忙碌的人們把一擔擔金黃飄香的木瓜有序地往一輛輛外地牌照的貨車上裝,處處一派豐收的繁忙景象。

文山麻栗坡這裡的木瓜豐收了

近年來,楊萬鄉把產業發展作為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突破口,以產業政策為依託,因地制宜、綜合施策、精準發力,幹群同心、克難攻堅,一幅“產業興、生態美、鄉風淳、社會安、百姓富”的幸福畫卷正在楊萬這片沃土上徐徐展開。

文山麻栗坡這裡的木瓜豐收了

——破解難題“解民憂”

龍林村梅湯片區氣候適宜,土壤肥沃,村民長期有種植木瓜的習慣,但品種卻是“老牌子”,樹高果少不說,還帶有絲絲苦味,村民雖偶爾做菜,但更多是“不管不問”任其熟爛樹上。村民致富無方,遠赴他鄉,返貧風險極高;而擁有優越的自然資源條件,村民守著祖上留下來的千畝“良地”卻不知如何下手,讓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鄉黨委通過對全鄉氣候土壤自然條件的分析,充分聽取村民意願,結合木瓜種植週期短、見效快,投入成本少等特點,最終將破解難題的答案鎖定在木瓜上。積極帶領楊萬鄉群眾引進王留香專業種植合作社,種植大青木瓜新品種,採取三方合作興產業,各展所長助脫貧的方式,合作社墊資瓜苗,提供技術、收購成品,流轉土地,全力推廣產業發展。村民以資金、土地入股等方式發展種植,鄉人民政府則充分發揮政策優勢,通過修建完善生產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提供小額信貸支持,發放建檔立卡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獎補,助推產業發展,幫助群眾破解難題。目前,楊萬鄉200畝木瓜基地迎來豐收,單棵產量達到50公斤左右,市場價格2元每公斤,每畝可為村民帶來純利潤1.2萬餘元。

文山麻栗坡這裡的木瓜豐收了

——增收致富“增信心”

“這個木瓜我栽了這麼多年,這次能行嗎”,面對自己的“老產業”,梅湯村的農戶溫順祥提出疑問。

“溫大哥,我們目標就只有一個,讓大家用苗、種出好果、賣出好價錢,今年是第一年,如果你不放心,今年可以先到基地裡來幫幫忙、學習技術”合作社負責人黃運方解答了溫大哥的疑問。

溫順祥的父親身患殘疾,需長期有人在身邊照顧,兩個小孩正在上小學,他本想外出務工但要照顧老人和小孩,只能就近打零工補貼家用。雖然2016年他家脫了貧,但收入一直上不去。面對新木瓜,他再三猶豫,最後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種植3畝,結果木瓜掛果成熟,除去成本,他還有7000餘元收入。2018年,基地以300元每畝流轉21戶土地180餘畝,從廣西引進新品種瓜苗5000餘顆,帶動3戶11人進行種植,提供就業崗位20餘個。

由於楊萬鄉氣候適宜,種出來的木瓜色澤鮮麗、果面飽滿光亮,深受消費者喜歡,木瓜成熟以2元每公斤的價格銷售省外20餘噸,市場供不應求,村民第一次嚐到了甜頭。木瓜產業以產業提質增效、貧困群眾增收“雙贏”的成績,消除村民的擔憂,堅定對產業、對技術、對市場的決心和信心。村民紛紛與合作社達成種植協議,截止目前,與合作社簽訂合作協議村民有25戶,新訂果苗4萬餘棵,預計種植面積達1000畝以上。

文山麻栗坡這裡的木瓜豐收了

——創新思路“興產業”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政策幫帶和村民共同努力下,除木瓜外,全鄉香蕉、甘蔗、皇帝柑等產業也得到快速發展,為村民長期增收致富奠定了堅實基礎,村村寨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全鄉1539戶建檔立卡戶6059人的大基數里,如何讓因學、因災、因病、無勞動能力等特殊困難群眾也享受到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實施精準幫扶,實現全面小康,一個都不掉隊目標?鄉黨委政府積極探索產業扶貧新模式,採取統籌整合村集體資金實施差異化精準幫扶。全鄉龍林、董定等7個村委會通過資金方式入股合作社用於發展木瓜產業獲取基礎分紅和收益分紅,資金主要用於增強貧困人口自生髮展能力和抵禦風險能力,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完善產業發展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對困難群眾實施差異化政策幫扶,進一步激發他們的自身能力。同時成立村級綜合管理領導小組,加強統籌整合村集體資金的組織領導和監管工作,充分發揮資金的積聚優勢和整合效應,集中使用,形成合力,做到安排精準、使用精準、成效精準。

文山麻栗坡這裡的木瓜豐收了

——守土固邊“穩邊疆”

在楊萬鄉,除了脫貧致富、建設家園,村民們還有另一個神聖的使命——守土固邊。

全鄉7個村委會118個村民小組中有4個邊境村委會,16個村小組與越南河江省安明縣直接接壤,國境線長28公里,由於無天然屏障,自然通道較多,軍民共戍邊,一直是這裡優良的傳統。曾一度因年輕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走私“猖獗”,隨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產業興起,許多年輕人衝回來,越幹越有勁。產業壯了,人氣旺、村民富,大大振興了邊疆守衛力量。2019年12月,在邊境派出所的組織下,4個村18村民組成3個邊境巡邏隊,每天早、晚加大對邊境巡察力度。據不完全統計,因村民及時提供線索,成功打擊各類走私事件,驅趕非法越境30多人,有效維護了邊疆和諧穩定。

如今,放眼楊萬鄉各個村寨的農田房前屋後,綠滿川果滿園,滿林盡掛黃金果。許多老百姓依託木瓜、香蕉、甘蔗、皇帝柑等產業,紛紛走上了果業致富路,住上了新房,坐上了小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實現了生態、經濟、景觀和社會等多種效益的共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