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妥協》:從艾琳的永不妥協精神來分析現代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永不妥協》上映於2000年3月17日,是一部美國電影,曾獲得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多項提名獎,在豆瓣評分高達8.4分。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沒有法律背景的單身母親,歷盡艱辛,以永不妥協的勇氣和毅力打贏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宗民事賠償案的故事。

這部影片的風格偏向女性勵志劇,給人啟發的同時也很接近現實生活,更讓人產生共鳴的是,影片中的單身媽媽埃琳·布羅克維奇是由茱莉婭·羅伯茨演的,她在影片裡面的人物形象也反映出了現代女性在照顧家庭和事業之間的艱難抉擇。

這部影片是由史蒂文.索德伯格執導,朱莉婭·羅伯茨、阿爾伯特·芬尼、艾倫·艾克哈特等主演 的一部勵志大片。該影片改編自真實的歷史事件。影片的原型埃琳雖是一個普通人,但卻是所有人心目的女英雄。

從這部影片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身為一個單親媽媽的堅強,勇敢的精神,同時也能從埃琳的身上學到永不妥協的毅力以及替受難人們伸張正義保護他們合法權益的善舉。接下來我會從敘述手法,人物形象,價值體現三個方面進行解讀,在文章的最後部分,我會結合影片來談談我的幾點思考。

《永不妥協》:從艾琳的永不妥協精神來分析現代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01.敘述手法:採用直接敘述的手法,講述了埃琳的一系列倒黴鬼的經歷和遭遇

《永不妥協》這部影片主要採用了直接敘述的手法,影片一開始講了艾琳的婚姻狀況和現狀,她又在一次倒黴的車禍中撞傷了脖子,找到律師埃德·麥斯瑞為她辯護,本可以打贏的官司,沒想到也輸掉了,僅剩存款16美元。通過這一切糟糕的事情都發生在她身上的倒黴鬼形象作為開端,使得她不得不找工作,養活三個孩子和自己。

然而這個一貧如洗,既沒有工作也沒有前途的可憐婦女幾乎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萬般無奈之下,埃琳只得懇求自己的律師埃德·馬斯瑞(阿伯特·芬尼飾)僱用她,在律師事務所裡打工度日。

影片利用這種敘述手法讓觀眾跟著主人公的經歷和故事情節的發展深入主題,帶動觀眾進入故事本身,能更好的給觀眾帶來對人生不幸遭遇的關注和共鳴。激勵人們就算生活再糟糕,經歷再不幸,也要相信車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永不妥協》:從艾琳的永不妥協精神來分析現代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02.人物形象:從身份地位、穿著打扮到言談舉止來談埃琳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徵

《永不妥協》中埃琳的是一個三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她的真實形象就是真實的埃琳·布羅克維奇(Erin Brockovich)的寫照,她的寶媽身份也是千千萬萬個普通女性的代表,曾經的選美皇后,竟然做了六年黃臉婆,這樣的犧牲帶來的是:兩度離婚,存款不足一百美元,電話費交不起,被各種賬單催著。通過對她的人物形象的刻畫,引起了千千萬萬個普通寶媽的共鳴。

①媽媽是孩子們唯一的依靠,孩子是媽媽的精神支柱

出車禍以後,埃琳在法庭上對法官說,因為沒有保險,欠政府17000美元,受傷了不能吃止疼藥,因為要保證足夠的體力來照顧三個孩子,笑容滿面地說著三個孩子的名字和年齡。最後還說了:

我只想當個好媽媽,一個好人,一個好姑娘。

從埃琳的表情中可以感受到,擁有三個孩子是多麼的幸福,即使離了兩次婚,沒有感受到婚姻的幸福,但是孩子是唯一可以讓她笑,讓她感受得到溫暖幸福的精神寄託。儘管官司輸了,她也沒有放棄自己,而是不停的打電話找工作,最後在律師事務所上班。

《永不妥協》:從艾琳的永不妥協精神來分析現代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一天晚上埃琳的三個孩子都睡著了,埃琳輕輕地幫他們蓋好了被子,突然外面傳來轟隆隆的摩托車噪聲,埃琳出去毫不客氣地讓鄰居安靜點(還罵了他),喬治想約埃琳出去約會,當問到埃琳的電話號碼是多少時,她說了十(小女兒十個月),六(大女兒的年齡),八(兒子的年齡),二(結婚和離婚的次數),十六(銀行裡的存款),她反過來問喬治:“你聽到這些時有何感想?”

從埃琳給孩子們蓋被子,用手輕輕地拍著小女兒的身體,可見埃琳作為一個媽媽是多麼地愛自己的孩子,生活再苦,也要堅強面對,與困難作鬥爭,永不妥協,想盡辦法給孩子足夠好的生活條件和成長環境。

媽媽是偉大的,作為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寶媽(不論是單親家庭還是完整家庭),即使自己在精神和生活上承受再大的壓力和磨難,孩子永遠是自己的心頭肉,是永遠的擺在第一位的。這也暗示了男人是靠不住的,只有擁有屬於自己的事業,保持經濟獨立,才不會看別人臉色,不會被拋棄,過得才有尊嚴。

《永不妥協》:從艾琳的永不妥協精神來分析現代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②性感的穿著打扮可以激勵自己

埃琳的上司埃德提醒她穿著打扮要符合一個工作人員的要求時,她反駁了埃德,她說這樣穿好看,只要能保持自己的身材,想怎麼穿就怎麼穿,還建議埃德以後不要打領帶,太醜了。她曾經也是一個選美皇后,還留著自己的皇冠,曾經以為自己應該有一個美好的前途,能有所作為,能證明自己還是很重要的。

由此可見,埃琳穿好看的衣服,保持好的身材也只是為了想保留住自己曾經的那份美好,提醒自己一定可以再次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榮耀,她要證明她能行,她一定可以的!

曾經的我們,沒有成為人妻子母之前,是不是也和埃琳一樣,有值得我們引以為傲的東西,曾經的我們是否也有一頂屬於自己的“皇冠”?相信我們曾經都擁有過,只是為了家庭和生活忽略了曾經的那份榮耀和美好。

③潑辣豪爽的性格造就不妥協的人生

影片中埃琳的言談舉止顯得很粗魯,在法庭上說話口無遮攔,在工作中頂撞上司,甚至和上司對罵,在生活中和鄰居說話也是毫不留情,遇事情緒激動,出言不遜,從她的言談舉止中看似不拘小節,潑辣豪爽,其實她是在捍衛自己獨立人格,對自己喜歡的堅持追求,對不滿的打抱不平,對那些被騙的受害者伸張正義。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叫人善被人欺。對於一個除了孩子,其他一無所有的單身母親來說,只要心是善良的,正直的,對孩子是無私的,遇到不滿的人和事說話粗魯些又算得了什麼呢?需要我們抗議的時候,要敢於說:不。

也許正是因為她的這種天不怕地不怕的說話方式認真負責做事態度和無比堅毅性格,造就了她敢於直面大企業的不良發展,為了利益不擇手段,不惜給人民群眾帶來生命的威脅。

《永不妥協》:從艾琳的永不妥協精神來分析現代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03.價值體現:客觀環境彰顯現代女性的頑強毅力和正義之心

她雖在律師所工作,但本身並不是法學專業出身,專業知識有限,僅僅是憑藉一腔熱情和百折不撓的精神,下定決心為飽受汙染物折磨的人們討回公道。

她親自蒐集資料,親自調查取證,甚至需要偷偷摸摸,躲過企業人員的監視,之後又親自尋找專家檢驗,她瞭解每一個受汙染家庭的狀況,對他們的生活了如指掌,如數家珍。

在她堅持不懈的努力下,最終贏得了官司,電力公司賠償了3.33億美元的賠償金給那些受到傷害的人們,從此她的人生也被扭轉乾坤。

在這個過程中,她疏忽了自己的生活,孩子埋怨,愛人離去,自己也受到威脅,她捨棄了自己生活的種種幸福,只是為了達成心中的那個目標,而這個目標的實現卻又是那樣的艱難,前途未知,但她依然選擇堅持到底,就像本部電影名字一般——

永不妥協

永不妥協並不能必然獲得成功,有時候還會招致失敗,有的事情,對於常人,根本不可能為了他人的遭遇而拼上自己的生活,更別說是面對極其強大的對手,但凡在任何一箇中選擇也不可能有這樣的故事,更不可能會成功。

她的善良,她的憐憫,她的真誠直率,她的毅力,全力以赴,以及她所在的是一個擁有公正司法系統的律師事務所,讓她終於獲得大家的尊重,走向成功。

隨著人類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工業大生產的普遍趨勢,企業規模越來越大,享有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源,它與每一個普通個體的地位也越來越不平等,每一個獨立個體越來越難以同市值上百億的大企業抗衡。

而企業只追求利益的發展,使企業排汙、使用放射性物質等為生產便利節約成本,把人們的健康置身事外,這種現象在各個國家都或多或少,並常被搬到熒幕上,可見它的代表性與廣泛性。

正是這樣如此艱辛的環境,才體現出了埃琳的成功是一個傳奇,是她百折不撓的努力和所處的環境為她的成功提供了基礎。

她作為一個單親媽媽,對自己的經歷深有感觸,她知道自己肩上的責任有多重,不單單是為了給三個孩子創造優越的生活條件,更是為了證明自己生而為人的價值,為了找到曾經的那份榮耀,活得踏實有尊嚴,她不惜一切代價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幫助他人其實就是在幫助自己。

《永不妥協》:從艾琳的永不妥協精神來分析現代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寫在最後:

這也正是本片帶給我們的啟示,我們國家,從來不缺少像埃琳一樣,一腔孤勇,堅持到底,為大眾福利,為社會進步,永不妥協的人,但真正憑藉一己之力,挑戰原有社會格局,推動體制變革,並最終被官方及公眾肯定的人,有史以來,又有幾人?

在此我想呼籲大家互相監督,互相提醒,不要把責任當作負擔,要當作自己至高無上的榮耀。為社會的發展和正義之風盡一點綿薄之力,勇敢些!讓我們來獻身。獻身給善、獻身給真、獻身給正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