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蕭條/衰退,就是那麼回事(七)--貨幣增發的邏輯


經濟危機/蕭條/衰退,就是那麼回事(七)--貨幣增發的邏輯


92 前面說到貨幣的增發邏輯。

93 第一次貨幣發行其實是有錨的,比如各種金銀。

94 第二階段的抵押貸款的新增貨幣發行,也是有錨的,比如各種抵押物,但是,抵押物的價值是較金銀更加難於量化的資產。

95 若這一階段出現消費萎縮或者生產萎縮(各種原因略去三百字),那麼相應的貨幣存款就會出現算術性缺口,這種缺口的基本原因來自於利息的成長性和貨幣的非自然增長性,就是前面說的大錢放一萬年也不會生小錢的原因。

96 如果這時候出現類似原因的經濟衰退(記住經濟衰退只是前面原因的結果)。解決的方案可以通過抵押物重新錨定,進行貨幣增發來解決。雖然,這個方案 在法理上會涉及到 增發貨幣的法定所有權的合理性問題,但只要處理得當,問題不會太嚴重。

97 這時的危機,不會太嚴重的原因,是因為,雖然確有增發貨幣,但是也有相應的錨定,特別在欠發達經濟體中,憑直覺就可以很容易確定市場或者公共需求短板到底在哪些領域,只要抵押資產的價值或者生產貢獻能力能夠基本合格,就可以認為這時候的貨幣增發是有效的。這種有效的貨幣增發,大多數時候不會產生惡性通脹。若經濟衰退的原因起源於外部金融環境,這種有效增發,甚至能完全衝抵其負面影響。

95 第三階段的貨幣貸款,是優質信用,如果算錨的話,也算是一種,但是更加虛化了一點。因為是信用錨定,那麼一旦信用缺失的時候,就會形成更難處理的壞賬。這個時候如果在金融層面發生波動,導致經濟衰退,那麼可能的解決方案,除了97節所增發的錨定價值需要重新確認之外,還需要協調信用主體進行信用恢復。

96 經濟信用的最基本原理是經濟個體的賺錢效率和償還能力。但是,在大多數時候,金融信貸機構和投行的職員,在微觀上並不具備嚴格考察經濟個體賺錢效率 的 能力。所以在量化流行的時代,金融機構的執行層只能停留在對經濟個體的償還流水的考察,進一步作出相應的數學預測。

97 因為這種對經濟個體信用評估的偏頗,將可能造成對優質信用個體的誤判。這種誤判就構成了金融緣起類經濟危機的源頭。

98 當然,在第三階段,如果不發生大規模的泡沫破滅,即使發生經濟危機或者衰退,都不會太嚴重,因為這時候只需要重新梳理信用壞賬,增發由第二階段導致的貨幣缺口。大多數時候危機都可以解決。

98 第四階段的貨幣再擴張,是平庸和劣質信用錨定,這一部分只能算是弱錨定了。至於為什麼會走到這一階段,原因也不難,因為在前三階段都沒有出大問題,而金融信貸和投行要發展,能夠一眼看到的優質信用已經越來越少,自然後面就是歪瓜裂棗了。但是能看清的信用錨定已經用過了,再發展就只有用劣質信用了。

99 電影 大空頭 說的就是這一階段。這一階段的金融衍生品是最容易發生泡沫破裂的。當金融衍生品泡沫破滅後,先知先覺的人群將以空頭形式快速戳破泡沫獲利離場。

100 在泡沫破滅後,所有的金融產品,金融衍生品都將下跌,相應的基礎錨定品,也可能泥沙俱下。其原因是人們終將發現,能夠存在貨幣其實一直就只有那麼多。既然貨幣只有那麼多,那麼虛高的價格要往下就不難理解了。這以前的繁榮只是幻像,只是人們一廂情願的認為市場上有那麼多貨幣,所以自己虛構的泡沫罷了。

101 那麼第四階段的危機或者蕭條是否能解決呢。答案也是可以的,首先也是要確認前面第二 第三階段的貨幣增發有效性,如果沒有進行相應的增發,就應從合法的法理上力求找到所有權增發的所有權發起人。讓合乎法理的所有權發起人進行貨幣增發並進行錨定物分配,以及有效信用分配。

102 這裡說的合乎法理的所有權發起人,已經不能是經濟體央行,或者政府。因為經濟體央行一類的機構,若能解決這個事情,就不會導致危機或者蕭條。

103 危機或者衰退的原因在邏輯上最直接根源於利息的問題。但是另一個原因也根源於富人對財富的積累,一個有形的發行機構,其後的控制人,將有各種原因進行貨幣積累。這種原因可能是千奇百怪的,比如節約,比如更大的雄心,比如資產的投資方向發生不可迴流性偏差,甚至是懶。

104 如果我有能力發行貨幣,並且無人有任何意義,同時都認可我的法理合法性,我也一定會搞出經濟危機,因為我比較懶,想想每天能印幾十億,隨便我花,當然是很舒服的,但是真要天天花對地方,我也沒那麼好精神,每天花幾十百吧塊的生活雖然慢,但是更舒服。

105 所以如果在第四階段發生經濟危機或者衰退,雖然可以解決但是更加麻煩一些。具體要怎麼樣的辦法才能逐漸杜絕危機或者蕭條呢?我們需要再瞭解一下經濟的本質,經濟是有效的交換。其實當我們回到這點的時候,解決危機的方案已經出來。不要做無效的交換,儘量搞有效的交換。具體的方案我們下次再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