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園之園圓明園四十景中的獨特的農耕景觀

清代三山五園歷來因其精妙的景觀營造而聞名,農業,作為封建社會的立國之本,也是清代三山五園產業體系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在三山五園中,農作物不僅是皇家的一部分經濟來源,而且是皇家園林內外的景觀構成要素。從最初康熙時期暢春園中農耕區的設計,到雍正帝在圓明園中點綴多稼軒、觀稼軒、芰荷香等農業景點,再到乾隆以水利興園,逐步擴大京西稻田的生產規模、設計清漪園耕織圖景區並設立萬壽山織染局,農作物也不再僅僅作為經濟作物,而是作為景觀要素之一,構成了五園內外獨特的人文景觀風貌。

萬園之園圓明園四十景中的獨特的農耕景觀


乾隆初期全景俯視圖

圓明園共計四十景,其中有關於農耕的景群就佔了四處之多,按比例算可達十分之一。紫碧山房東側的順木天、多稼如雲、北遠山村、水木明瑟、澹泊寧靜的田字房等,依次橫列於圓明園之北。

位於圓明園西北的“紫碧山房”之東側,有“豐樂軒”、“學圃”和“順木天”大亭。這幾處建築群都和農耕有關。

萬園之園圓明園四十景中的獨特的農耕景觀


圓明園紫碧山房景觀

其中“豐樂軒”是清帝觀稻之所。嘉慶帝曾經作《豐樂軒觀稻》,其中寫道:“御園隙地闢稻畦,憲皇題楣示後昆”。

萬園之園圓明園四十景中的獨特的農耕景觀


圓明園紫碧山房遺址

“學圃”位於紫碧山房寒山東側山腳下,這裡是栽種各種果蔬之所,乾隆帝曾作《學圃》詩曰:“北村有隙地,種樹還藝疏”。紫碧山房東側開闊地中聳立一座八方大亭,這亭子便是“順木天”了。這裡視野開闊,四通八達,每到夏秋之際,清帝在此小憩,登亭觀景。四野裡果蔬飄香,稻浪湧動呈現一派鄉野氣息。

萬園之園圓明園四十景中的獨特的農耕景觀


圓明園多稼如雲景觀

圓明園中最能體現農耕文化的景群是“多稼如雲”。多稼如雲位於圓明園之北,宮牆內側。殿宇前後溪河環繞,荷塘、稻田密佈。初夏之時,農人忙碌于田間地頭,呈現出一片田園風光,清帝在此駐蹕,進膳,順便欣賞荷花,觀察農事。

萬園之園圓明園四十景中的獨特的農耕景觀


圓明園水木明瑟景觀

水木明瑟也位於圓明園的北部,這裡的殿宇建於崗阜之上,前後左右溪河環繞,稻田擁簇。或有岸邊遍植桑麻,是圓明園內織耕的場所。雍正帝曾經詠詩云:“禾稼迎窗綠,桑麻窣地新。簷星窺織火,渠水界田畛。”

萬園之園圓明園四十景中的獨特的農耕景觀


圓明園澹泊寧靜復原景觀

萬園之園圓明園四十景中的獨特的農耕景觀


圓明園澹泊寧靜俯視圖

從建築形制來看,最能體現農耕文化的建築當屬“澹泊寧靜”中的“田字房”。建造者巧妙利用建築技巧,把大殿修成“田”字形狀。東西南北四面,中間又有十字相連,用房屋形成連貫的方形殿宇,外圍又有迴廊相通。田字大殿周圍也佈滿了稻田,這殿宇和周圍的景觀,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

萬園之園圓明園四十景中的獨特的農耕景觀


圓明園北遠山村景觀

北遠山村,亦橫列於圓明園之北。北遠山村北依崗阜,南臨河池,亭臺、屋宇密佈,其間各點綴色樹木,又有圍牆相合,水關門佈局巧妙,進得門來儼然是另一個“世外桃源”。此地不但自成一統,而且又和圓明園渾然一體。建造者把這裡修建成山村的模樣,供清帝“課農”“問桑蠶”之事。

萬園之園圓明園四十景中的獨特的農耕景觀


圓明園一畝園現狀

除此之外,還有位於圓明園大宮門西側的“一畝園”。一畝園南建有娘娘廟,其後便是阡陌縱橫的田畦、菜壟,一派田園風光,這裡也是清帝的“親耕之所”。清帝把農耕之地,建於朝堂一側,足見其對農耕的重視程度。

萬園之園圓明園四十景中的獨特的農耕景觀


三山五園俯視圖

三山五園地區的農耕景觀與園林景觀交織相融,相輔相成,加上帝王重視農事的文化思想,不僅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種植風光,也造就了園林中點綴性的生產植物景觀,並一直延續到了民國時期。(文字上的青年 編輯:丹陽市古代契約文書收藏館 孫國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