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培養孩子感恩,不是讓孩子內疚

很多家長有這樣的煩惱,我為孩子連心都快掏出來了,他卻覺得父母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一點都不知道感恩。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感恩教育:培養孩子感恩,不是讓孩子內疚

有一種情緒,像影子一樣跟著感恩,那就是內疚。我們在培養孩子感恩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不要激發了孩子的內疚,適得其反。

有很多打著“感恩教育”旗號的機構,實際上在做的是內疚教育。他們列數父母的付出,再想想自己給父母的回報,激昂煽情之下,孩子一個個痛哭流涕,給父母磕頭、洗腳。種種催淚的情形,讓父母以為孩子在這樣的教育之下,知道感恩了。

感恩教育:培養孩子感恩,不是讓孩子內疚

其實這些所謂的感恩教育,激發的不是孩子的感恩,而是內疚。感恩是一種正面情緒,而內疚是一種負面情緒。如果你在這樣的現場,會看到孩子臉上都是難過、緊張的表情,因為這個時候他們心中是內疚這種負面情緒。

真正感恩的孩子,臉上應該是微笑、感動,是昇華的愛的表情。感恩可能會讓人熱淚盈眶,但絕對不會讓人嚎啕大哭。讓人嚎啕大哭的,只有內疚。

感恩教育:培養孩子感恩,不是讓孩子內疚

感恩教育:培養孩子感恩,不是讓孩子內疚

感恩的兩個條件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一個人覺得感恩,和他所瞭解的對方的意圖有關。激發感恩這種正面情感,需要兩個條件:

一、我們的行為意圖,不是為了要求回報

如果圖回報,那就會引起負債感。如果這個債讓人覺得剜骨剔肉也還不了,就會引起內疚感。

所謂的“感恩教育”經常用這樣的套路“父母辛辛苦苦為你付出這麼多,你給他們什麼回報了?”因為幾乎所有的孩子給父母的回報,都遠遠比不上父母對他們的付出,所以這樣的問法,只能讓孩子內疚。

感恩教育:培養孩子感恩,不是讓孩子內疚

如果父母讓孩子覺得“我對你這麼好,是希望你能好好學習,能夠我們爭一口氣。”,那孩子會覺得雙方是在做交易,你養我,然後我為你學習、為你爭氣,他就不會覺得感恩了。

我們應該給孩子無條件的愛,讓孩子知道,我們的付出並不求回報,而是為了支持孩子成為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二、能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善意

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我們的付出並不是非這樣不可的,而是出於種種原因,我們選擇這樣的付出,來支持孩子的成長,這樣孩子才會感恩。

感恩教育:培養孩子感恩,不是讓孩子內疚

孩子感恩的兩個層面

我們到餐館吃東西,很少會對服務員感恩,因為這是他們職責。作為成年人,我們提倡對那些哪怕是出於職責幫助了我們的人也感恩,這是一個層面的感恩,有價值觀、人際環境生態層面的因素。這方面我們身體力行,給孩子做好示範和榜樣就可以了。

我們對孩子的付出,其實也包括兩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法律和道德層面基本的養育義務;

第二個層面,是我們為了支持孩子更好地成長,所選擇做出的付出。

這第二個層面的支持和幫助,我們可以選擇提供,也可以選擇不提供。父母希望孩子感恩,主要是集中在這個層面上。

《都挺好》中蘇大強對明玉只提供最基本的第一個層面的養育義務,從這個角度來說,他對明玉提供基本贍養義務之外的其它要求,都是明顯不合理的過分要求。

明玉完全可以不滿足這些額外的要求,無需為此內疚;而明玉提供這些額外的幫助,蘇大強和兩個兒子,應該感恩。

明哲和明成得到基本養育義務之外的更多支持,更加感恩是才是正常的。

父母如何做?

對孩子來講,我們在可幫、可不幫之間,選擇提供幫助和支持,所以要感恩,這些比較容易理解的。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知道感恩,是因為他們把父母的所有付出,都看成是理所當然的。所以我們不讓讓孩子覺得,父母的使命就是竭盡全力為你服務。相反,父母也是人,是和你一樣有各種需求的人,我們不是“必須”為你服務,而是“選擇”為你提供這些支持和幫助。

感恩教育:培養孩子感恩,不是讓孩子內疚

要拒絕孩子那些不合理的要求

比如明明不累,卻要媽媽抱著;看見新玩具就想買…

"不行,你現在還能自己走"

"不行,不能毫無節制,看見什麼要什麼"

感恩教育:培養孩子感恩,不是讓孩子內疚

孩子合理的要求,如果你自己不方便,也可以拒絕

比如孩子確實累了,可以你也很累,怎麼辦?

直接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已經很累了,也想揹著你走,可是我也很累了,我們一起來堅持一下,好不好?”

不要以為越滿足孩子的要求,他就越感恩,不是這樣的。有滿足、有拒絕,才能讓孩子知道“父母不是我的僕人,不是我的提款機,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要什麼就有什麼”,這樣孩子才會感謝你的付出。

感恩教育:培養孩子感恩,不是讓孩子內疚

滿足和拒絕不能作為交換條件

滿足和拒絕應該是根據生活規則和情境做出的合理選擇,不能是“你好好學習,我就滿足你的要求,你讓我感到丟臉,我就拒絕你的要求”。

感恩教育:培養孩子感恩,不是讓孩子內疚


總之,在為孩子付出是,要把握好一個平衡,既要讓孩子感覺到“我對你好,是因為我愛你,我對你的愛是無條件的”,又要讓孩子明白“我對你的付出不是理所當然的,是我選擇為你付出的”,而且這樣做的時候,還要注意避免激發孩子的內疚,這樣孩子才能發展出真正的感恩。

很多研究表明,那些經常心懷感恩的孩子,心理更健康,學業更好,長大後更容易成功,家庭更和諧。我們培養孩子感恩,不僅僅是為了我們自己獲得心理安慰,更是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