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抱美人不知亡國,江面架浮橋稱兒戲,最終醒悟已遲。

水面架浮橋,開創先河第一人。一個聽都沒有聽說的事,在這裡形成。他展開了一場快速的軍事行動。一場閃擊戰爭。讓對方不相信浮橋的存在。認為很可笑,他們認為這是一場兒戲。在事實面前,一個人做到了,他就是南唐落第秀才樊若水。任何事情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做不到的。

懷抱美人不知亡國,江面架浮橋稱兒戲,最終醒悟已遲。

樊若水,南唐池州人,自幼聰明好學,能思善算,認為自己才高,不願甘居人後。希望自己通過科舉入士。有一番作為,能成為國家棟梁,為國效力。光耀門庭,可是一次次科舉失敗,讓他內心不平。讓他對南唐的不滿。

為了給自己謀一條出路。他想歸順北宋,被叛南唐,內心做了無數次鬥爭。如果自己被叛南唐,將要落下不忠的名聲,被人恥笑。

他一直在徘徊中,內心的複雜不可言表。每天在採石江畔垂釣來打發時間,長江之水緩緩流淌,採石江畔沉寂無聲,他的內心無法平靜,江南江北一江之隔。

如果在這裡有一座橋,那有多好呀!他眼望對岸,近在咫尺,如果用船隻連接一排,用繩索固定兩端,在船隻上鋪一層木板,這不就是一座橋嗎?

他看看江面,用眼光丈量了一下尺度。江面不寬,用船隻架設浮橋,難度也不是很大,他在為自己的設想感到可笑,自己是一個無用的書生,架浮橋又有什麼用呢!畢竟想想而已。樊若水沮喪之極。

懷抱美人不知亡國,江面架浮橋稱兒戲,最終醒悟已遲。
  • 南唐末落

腐朽不堪的南唐,君主夜夜笙歌歡舞,不理朝政。就這樣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哪裡還管百姓的疾苦。生長在皇宮裡李煜還不知道災難即將到來。

每天他令宮女用綾羅綢緞裝飾宮殿,用鮮花插滿宮牆,在美人的相伴下飲酒賦詩遊樂戲耍。哪裡知道天下風雲變化。李煜生活奢侈豪華,遊樂排場之氣派,讓人驚歎觀止。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笙歌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臨春誰更飄香屑,醉拍欄杆情味切。歸時休放燭光紅,待踏馬蹄

清夜月。

這首《玉樓春》的詞,表露出他人生的寫照。醉酒金迷,荒淫無度的生活。他懷抱美人,盡情歡娛,哪知落花流水春以盡。

樊若水眼見朝政腐敗,民生凋敝,深感痛心。在進取無望之中,他想歸順北宋的心情越來越強烈。

懷抱美人不知亡國,江面架浮橋稱兒戲,最終醒悟已遲。
  • 北宋崛起

誰也擋不住趙匡胤大一統的步伐。

公元960年,趙匡胤在兄弟的簇擁下皇袍加身,建立北宋政權,那一年他才33歲,意氣風發。做了皇帝后就好像作夢一樣。一切不可能的事,已經變成現實了。就像天上掉下一個大餡餅,砸在自己的頭上。他沒有因為餡餅的重量砸暈了頭。

他坐在皇帝的位置上想,現在大宋王朝只有半壁江山,四周的勢力,虎視眈眈。北部有北漢劉繼元,南部有南漢劉鋹和南唐李煜,西部有蜀國的孟昶,東部有越國的錢俶。他感到目前的形勢另人擔憂,四面八方的勢力不滅,總能有他安靜之地。

趙匡胤經常自言自語,要想生存永久,只有自己強大。只能東征西討,南征北伐。他做好一切打算,也規劃進攻的路線。先弱後強。一個個地去殲滅那些政權。在他十年的努力下,一個個政權被他消滅掉。現在最大的目標就是南唐。

南唐有長江天險做屏障。,南唐有著名的戰將林仁肇,趙匡胤知道再難啃的骨頭也要啃。他要為滅掉南唐做好準備。

懷抱美人不知亡國,江面架浮橋稱兒戲,最終醒悟已遲。

林仁肇足智多謀,能爭善戰,,此人對南唐忠心耿耿,無法收買。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除掉這人。不除此人,怎能進取江南。趙匡胤終於等來機會。他利用一個畫師,畫了林仁肇的畫像,掛在自己的宮中,讓李煜做人質的弟弟看到這副畫像,利用他弟弟的口,傳到李煜哪裡。暗示林仁肇和北宋有來往。多疑的李煜不知是計,懷疑林仁肇暗通宋朝。用毒酒毒死了林仁肇,障礙被除。給征伐江南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唯一的障礙就是長江天險,怎麼能渡過長江進兵江南。因此趙匡胤一籌莫展。他派大將曹彬領兵攻打南唐,利用水軍支援。可是宋朝水軍成立不久威力不大。想一舉擊敗南唐還是有困難。大軍一路進攻,開進到金陵對面的採石江畔。長江之水擋住去路。就在趙匡胤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一個叫樊若水的人出現了。

  • 架設浮橋

樊若水知道宋軍開到採石江畔要渡江平南唐,如果現在幫助趙匡胤一把,將來自己一定被宋王重用,長江天險阻隔宋朝大軍,如果把自己想在江面上架設浮橋的想法獻給宋王,幫助趙匡胤完成統一大業,豈不是大丈夫揚名立萬之舉。想到這一層,樊若水積極籌劃起來,決心拿出一個最好的架橋方案,作為自己的歸宋見面禮。

他來到宋營向趙匡胤提出自己大膽的想法,在江面上架設浮橋,這是一個前無未有的設想。趙匡胤猶豫不決。畢竟這樣的事情,還是第一回。他一時不可能認可。

懷抱美人不知亡國,江面架浮橋稱兒戲,最終醒悟已遲。

樊若水為了更好地說服趙匡胤,他要給宋王一個完整的架橋計劃圖樣。他打扮成一個和尚,在採石江畔,察看地形,丈量準確的寬度,繪下圖紙,標上記號。採石這地方是南唐軍事重地,防守嚴密。樊若水為了隱人耳目,以釣魚為名,划著小船偷偷摸摸地進行,在自己一次次的採集數據後,浮橋結構圖完整的交到趙匡胤的手中。

趙匡胤看到圖後,不得不佩服這副圖的細密,數據精確。高興地說道,有這樣的詳圖,不愁架橋不成功。南唐不久將進入我們的囊中。

趙匡胤任命樊若水為參贊大夫,效力軍前,督辦造橋,準備工作一切做好,宋軍發動水師攻打金陵,來迷惑南唐軍隊。樊若水因此加快派人開始造橋,三日後浮橋架設成功,當時入冬時期,水枯,江水平緩,解決了不少難度。

看著一座浮橋落成,曹彬命令先鋒部隊先過長江。沒有想到這浮橋還特別的穩當,走在上面如走平地,大軍源源不斷地送到對岸,宋軍過了長江。

懷抱美人不知亡國,江面架浮橋稱兒戲,最終醒悟已遲。

南唐探馬報告到宮中,後主連忙召集群臣商議。探馬說宋軍在江面上造浮橋過了長江。後主和群臣聽後怎麼也不相信有這麼回事。還說這是造謠生事,江面架浮橋,這不是兒戲嗎?不一會兒探馬又來報,宋軍已經到了城下。後主這才荒了神,派兵拒抗。可是,這時已經晚了,大軍已經壓境。南唐軍事荒廢,守不多久,一個個繳械投降,後主在城上仰天長嘆,這可如何得了。

後主的哀嘆已經沒有作用了,一個不思進取的帝王,在弱肉強食的年代,滅亡是最終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