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尾樓”中弘大廈33億拍出 最大債主接盤自救

“爛尾樓”中弘大廈33億拍出 最大債主接盤自救


中房報見習記者 申志遠|北京報道


北京東四環CBD地標性爛尾樓終於賣掉了,作價33億元。


4月8日上午10點,北京中弘大廈經過24小時線上拍賣最終以報價33.12億元、溢價10.5億元成交,最終由北京植晟雲廈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植晟雲廈”)成功競得。


透過這樁交易外界發現,它的最大債主以曲回的方式最終盤下了它。隨著這棟“爛尾樓”成交,有關中弘集團及它背後掌舵者的傳奇也將告一段落。


━━━━

眼見他高樓起


根據資料顯示,北京中弘大廈開發商為北京中弘地產有限公司,北京中弘地產為中弘股份旗下全資子公司。截至2015年12 月31日,中弘股份主要開發項目中排在首位的便是北京中弘大廈,預計總投資22億元。作為CBD“地標級”高端5A寫字樓,北京中弘大廈推出市場時也曾掀起不小波瀾。


中弘大廈由世界頂級建築設計事務所美國SOM設計,項目樓體旋轉45°、高158米、個性三角線與切割比例打造獨特的三角外觀。在空間上,北京中弘大廈與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中信大廈等地標建築遙相呼應,十分搶眼。


2016年1月,北京中弘大廈正式開工,預計投資由22億元上漲至25億元,預計竣工時間為2017年12月。為加快推進中弘大廈項目建設、歸還借款及支付項目後期開發相關費用,中弘股份為北京中弘地產13.2億元貸款提供擔保,且以中弘大廈項目的國有土地使用權作為貸款抵押擔保。


2016年12月,為了籌集建設資金,中弘股份發佈公告稱再次為北京中弘地產25億元貸款提供擔保,借款提供的抵押擔保正是中弘大廈項目全部在建工程。


2017年11月,中弘股份又為加快北京中弘大廈建設,擬為其提供1.7億元借款擔保。


到了2017年,北京中弘大廈建設情況急轉直下,工期一直未有進展,沒有達到之前預期的竣工時間,只好將竣工時間推遲到2018年11月。截至2017年年末,項目投資額已達約27億元。同時,中弘股份因經營不善在2017年底陷入流動性危機。隨後,中弘股份資金鍊危機全面暴發,公司嚴重虧損,各種債務壓頂。彼時中弘股份曾謀求60億元出售北京中弘大廈,但意向方融創出價30億元,雙方預期金額差距過大,交易未達成。


2018年8月15日,中弘股份股票首次跌破面值1元,並在2018年10月18日觸發“連續20個交易日股票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1元)”退市條件。2018年11月8日,中弘股份發佈終止上市公告,本就缺少建設資金的中弘大廈從此便成為了“爛尾樓”。


━━━━

債主接盤“爛尾樓”


4月7日,北京中弘大廈進行線上拍賣。拍賣公告顯示,本次拍賣為第一次拍賣,評估價323196.73萬元,起拍價226237.711萬元。買受人競得後需要自行解決所有問題,包括政府相關部門溝通、協調,施工隊溝通,甚至小到施工圖紙之類獲取。


經過幾輪競標,植晟雲廈以33.12億元勝出,這在外界看來實則是“最大債主”接盤。


據百度企業信用顯示,植晟雲廈實控人是北京東富嘉吉投資管理中心(以下簡稱“東富嘉吉”)。據悉,在中弘股份已披露逾期債務中,東富嘉吉持有的25億元債權是金額最大的一筆。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底,中弘曾與大連銀行北京分行簽署委託貸款合同,後者向北京中弘發放貸款25億元,期限為3年,年利率9%。2018年後,該25億元借款多次發生逾期,成為不良債權。


當年11月,這一標的債權又被放上前海金融資產交易所(前交所)掛牌轉讓,但仍以失敗告終;12月,債權拍賣保證金從1.25億元降至5000萬元,依舊未成交。


此次,植晟雲廈以33.12億元競得“爛尾樓”北京中弘大廈可謂債主接盤,想必植晟雲廈會為北京中弘大廈謀劃出路,最大程度挽回東富嘉吉經濟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