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地產啟示錄:三盛宏業、銀億、中弘,是如何爆雷的?

對房企而言,現金流是決定生死的血液。

2019年,隨著融資端收緊,不少房企因現金流出現問題而陷入困境。

較典型的,例如:銀億集團、三盛宏業、中弘股份等。

凜冬之下,房企應如何加強現金流管控?這些崩盤的案例又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易居沃頓房地產研修班上,投融資課題組學員,房企投資高管陳世勳,分享了他對房企現金流管理的見解。

地產啟示錄:三盛宏業、銀億、中弘,是如何爆雷的?

01 這個冬天,有點冷

政策環境和金融環境,直接決定房地產的興衰走勢。

政策端看,房住不炒、長效調控、穩地價、穩房價,成為2019的主旋律。

去年全國房地產調控達575次,遠超2018年的450次。調控力度加大,使市場面臨較大壓力。

金融端看,去年下半年政策頻出,各類融資渠道全面收緊。

地產啟示錄:三盛宏業、銀億、中弘,是如何爆雷的?

這個冬天,不僅有點冷,還有點長。對房企的現金流安全性提出了很大挑戰。

資金流入端看,監測數據顯示,房企各類渠道融資額逐月收緊,銷售額增速顯著放緩,可以說,血液流入在減弱。

地產啟示錄:三盛宏業、銀億、中弘,是如何爆雷的?

融資收緊,使房企獲得國內貸款和其他資金變得困難。

在自籌資金中,信託融資、私募基金大幅下降,自有資金比例持續上升。

因此,房企的自我造血能力越來越關鍵。

地產啟示錄:三盛宏業、銀億、中弘,是如何爆雷的?

資金流出端來看,房企負債規模攀升,進入償債高峰期。

2019上半年,80家上市房企有息負債規模提升到6.61萬億元。

而到期負債,將於2020年和2021年迎來償還高峰。

未來兩年,房企償債規模合計超萬億。

所以,房企最難的日子不是2019年,2020和2021年可能會更難。

地產啟示錄:三盛宏業、銀億、中弘,是如何爆雷的?

一方面,市場承壓,去化回款難;另一方面,信貸收緊,融資渠道封殺,償債高峰接踵而至。

重壓之下,現金流管理不善的房企,風險越來越大,破產接踵而至。

截至2019年12月,房企破產數量已達512家,上半年238家,下半年274家,越到年底,破產速度越快。

破產房企中,絕大多數為資金實力較弱的中小型房企,但也有營收上百億級別的知名房企。

今天,我們以銀億、三盛宏業、中弘為例,剖析中小房企是如何一步步崩盤的?

這是地產啟示錄,更是警世長鳴鐘。

02 銀億集團

銀億集團,在2018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排名61位,總營收783億,曾位列寧波百強企業第3位。

2011年銀億借殼上市,當年其地產業務全國排名39位,位列50強房企。

2014年,在國內造車潮影響下,啟動“汽車+地產”多元化戰略,進軍汽車製造業,開始戰略轉折。

2015年開始,快速加槓桿,大規模股權質押融資,短短五年內控制人95%股權已經質押。

2016年,耗資120億收購3家海外汽車零部件企業,其中一半資金來自銀行貸款及其他渠道融資。

2017年,“銀億地產”更名為“銀億股份”,房地產營收佔比由70%降至32%。

2018年,汽車行業下滑,銀億財報披露其總負債達360億。

2019年,百億銀團貸款未能獲批,陷入斷貸危機,6月正式申請破產重整。

地產啟示錄:三盛宏業、銀億、中弘,是如何爆雷的?

將銀億戰略轉型的時間節點和現金流情況進行對比,不難發現其端倪:

在其專注房地產主業時,現金流還非常健康,行業排名也不錯。

2014年轉型汽車行業後,大規模舉債收併購,房地產業務持續下滑,現金流持續惡化,出現財報鉅虧,引發斷貸危機。

有意思的是,銀億入主汽車業時,恰恰是傳統汽車製造下滑的開始,戰略的錯判,使其走向崩盤的本源。

地產啟示錄:三盛宏業、銀億、中弘,是如何爆雷的?

轟轟烈烈的轉型之路,為何一步步邁入死衚衕?

戰略層面看,銀億有四大失誤:

1、轉型時機:誤判了地產和汽車的行業週期,高開低走。

2、商業模式:從地產的“賺快錢”,轉向汽車的“賺慢錢”;主副業無關聯,現金流無協同;進入資本投資密集型行業,主業規模卻不足以支撐副業。

3、槓桿過高:逆週期頻繁舉債,槓桿過多過高;

4、用力過猛:激進轉型去地產化,過渡投資汽車業。

戰術層面看,銀億資產運營效率低,土儲少且開發緩慢,2014年後幾乎沒有拿地,房地產主業失守。

顧此失彼,主業失守,掉入現金流陷阱

,這是銀億走向崩盤的原因。

03 三盛宏業

三盛宏業,旗下三家上市公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上海的朋友都知道,這家公司的地產業務曾經還是很強的。

2016年,25億併購三家公司,進入大數據、數字化營銷、客戶管理領域;

2017年,以20億港元借殼港股上市;進入科創及大數據、海洋投資、金融投資、城市建設、文旅健康、特色小鎮等領域。

2018年,造血能力不足,增收不增利,利潤逐年下滑,負債逐年上升。

2019年,向員工發行理財產品均未還本付息;高管私自兌付理財轉走資金,總負債約400億,財務危機引爆;

地產啟示錄:三盛宏業、銀億、中弘,是如何爆雷的?

將三盛宏業戰略轉型的時間節點和現金流情況進行對比,可以看到:

連續併購、盲目多元化,導致大量舉債,甚至向員工發理財產品。

又恰逢市場調控,主業承壓,子公司造血能力不足,無法輸血給地產主業。

最終經營鉅虧,淨利潤為負,全國項目大面積停工。

地產啟示錄:三盛宏業、銀億、中弘,是如何爆雷的?

曾經無限風光的大舉併購,最後怎落得一地雞毛?

戰略層面上,三盛宏業有三大失誤:

1、轉型時機:

主業不強不精,同時進入7個新領域;

2、商業模式:激進多元化,賺快錢轉向賺慢錢;主副業現金流未實現協同,主業不造血,副業造血能力不足。

3、槓桿過高:持續大肆舉債,靠槓桿輸血維持副業。

戰術層面看,三盛宏業也有兩大失誤:

1、主業發展受限:對市場把握不足,盲目舉債併購擴張。

2、內部管理弱:家族化痕跡明顯,專業管理能力較弱。

貪多求大,主副業造血不足,輸血續不了命,這是三盛宏業走向崩盤的原因。

04 中弘股份

中弘股份是A股上市公司,旗下三家境外上市公司,2015年市值超300億。

在北京,中弘曾是非常有名的開發商,有著多個成功項目。

2015年,中弘收購三家境外上市公司,均為虧損狀態。

2015-2017年,其在海南的多個旅遊地產項目頻頻暴雷。

2018年,中弘發佈公告稱其債務違約43.7億元,成為A股首個一元退市股。

地產啟示錄:三盛宏業、銀億、中弘,是如何爆雷的?

將中弘股份戰略轉型的時間節點和現金流情況進行對比,可以看到:

其在2014和2016年大規模舉債收購海外上市公司,融資暴增,而經營性現金流卻一直為負。

到2017年,旗下3家上市公司均告虧損,有息負債超200億,最終重組失敗後走向崩盤。

地產啟示錄:三盛宏業、銀億、中弘,是如何爆雷的?

大手筆玩“跨界收購”,地產+旅遊+互聯網金融“閉環夢”終成空。

戰略層面看,中弘股份犯了三大失誤:

1、轉型時機:在地產高潮啟動期大規模多元化,拖慢主業發展進程。

2、商業模式:賺快錢轉向賺慢錢;轉型方式激進,高溢價跨行業海外併購;主副業無關聯,現金流無協同;主業不造血,副業也不造血!

3、槓桿過高:借殼A股上市後急於擴張,舉債頻繁,融資槓桿過高。

戰術層面看,中弘股份也有兩大失誤:

1、主業管理能力弱:多個項目違規造成主業發展停滯。

2、副業管理不熟悉:收購一年後依然大規模虧損。

主業玩不好 副業不會玩,全靠輸血續命,這是華業資本走向崩盤的原因。

05 房企破產啟示錄

這3家房企,崩盤原因不盡相同,從其財務特徵分析來看,有六大共性。

1、地產業務規模不大,主業不夠強。

2、激進多元化導致資金承壓。

地產啟示錄:三盛宏業、銀億、中弘,是如何爆雷的?

3、地產主業營運能力下降,存貨週轉率和總資產週轉率明顯下滑。

地產啟示錄:三盛宏業、銀億、中弘,是如何爆雷的?

4、財務費率快速提升,轉型初期財務費率不到10%,後期卻大舉融資,甚至不惜使用高利貸,費率飆升到50%。

地產啟示錄:三盛宏業、銀億、中弘,是如何爆雷的?

5、淨負債率普遍偏高,速動比率、現金短債比快速下滑,償債能力無保證。

地產啟示錄:三盛宏業、銀億、中弘,是如何爆雷的?

6、經營性現金流在危機當年明顯惡化,籌資性現金流惡化更早,現金流枯竭。

地產啟示錄:三盛宏業、銀億、中弘,是如何爆雷的?

綜上,可以得出房企破產覆盤結論:

1、業務規模仍然是房企抵抗政策風險的最重要指標之一,

業務多元化的前提是首先達到生存規模。

2、房企多元化只是“只是看起來很美”。多元化的時機、方式、商業模式選擇都要慎之又慎。如果要多元化,應更關注主副業現金流互補協同,規避“現金流陷阱”。

3、高槓杆是違約房企一致的財務特徵。財務費用率快速上升、籌資現金流惡化、現金短債比快速下降,現金流最終枯竭。

失去造血能力,輸血救不了命!保障現金流才是房企“活下去”的生命線。

活得好的房企,都有一個共同點:

現金流出色,長期看經營現金流淨額大於淨利潤。

對於成長型房企,現金流是生命線;對於規模型房企,現金流是護城河。

任何不以獲得現金流為目標的戰略轉型,都是耍流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