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旅遊帶,2.15萬貧困人口和125個農村脫貧,有你村嗎?

陝西省沿黃河旅遊帶包括4市14縣(市),即榆林6縣市、延安市3縣、韓城市、渭南市4縣市。黃河旅遊帶總面積約為3.06萬平方千米,約佔到陝西省國土面積的14.9%。省沿黃觀光路北起府谷縣牆頭農業產業園,南至華陰市蓮花雕塑廣場,全長828.5千米。

一條旅遊帶,2.15萬貧困人口和125個農村脫貧,有你村嗎?

從府谷縣的牆頭直至韓城市的龍門,黃河兩岸峽谷連綿,九曲盤折,河水奔騰,造就了黃河峽谷的雄闊壯麗。沿線旅遊資源豐富,太極灣、壺口、乾坤灣、黃河三門、嶽瀆想望等是黃河的典型代表。

一條旅遊帶,2.15萬貧困人口和125個農村脫貧,有你村嗎?

黃河旅遊帶發展遵循國家“創新驅動、協調推進、綠色發展、開放合作、共建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按照國家“黃河華夏文明旅遊帶”、“黃土高原風景道”的發展要求,以黃河為依託,以沿黃觀光路為驅動軸,政府主導,市場主體,以旅遊設施建設為基礎,以旅遊全產業鏈發展為核心,以旅遊扶貧開發為責任,集中力量,打造全省旅遊發展新高地示範區。將黃河旅遊帶建設成集黃河峽谷、黃土高原和溼地景觀為一體的中國黃河“山河之勝”風景道,品味五千年時空的“華夏文明”的經典旅遊區。

一條旅遊帶,2.15萬貧困人口和125個農村脫貧,有你村嗎?

黃河旅遊帶未來要形成“一河、一路、一帶、三大片區、七大集散節點”的總體發展格局。

“一河”:母親河是全球華夏兒女心目中最嚮往、最美好、最神聖的地方。要全力以赴做好黃河“水”文章,通過親水活動、路岸觀賞與景區建設,充分展示黃河自然風光、歷史文化與人土風情,形成國家首選黃河風景廊道。

“一路”:沿黃觀光路是支撐黃河旅遊帶發展的“脊樑”,將沿黃觀光路建成景觀路、生態路、富民路、產業路。

“一帶”:由沿黃河14個市縣組成一個南北向帶狀走廊。

“三大片區”:潼關到韓城,黃河溼地-京畿道文化片區;韓城龍門到乾坤灣,黃河峽谷-華夏傳說文化片區;清澗到府谷,陝北民俗—走西口文化片區。

“七大集散節點”:府谷縣城、佳縣縣城、吳堡縣城、延水關鎮、韓城市區、洽川鎮與秦東鎮進行全域旅遊集散功能佈局,建設支撐黃河旅遊帶發展的節點城鎮。

一條旅遊帶,2.15萬貧困人口和125個農村脫貧,有你村嗎?

到2020年,黃河旅遊帶旅遊產業快速發展,遊客數量達到1.0億人次,旅遊收入達到600億元;建成一批高A級景區和大型自駕車營地,建設7個旅遊線路節點型旅遊鎮和一批專業旅遊村,旅遊基礎和公共服務體系架構基本形成。

一條旅遊帶,2.15萬貧困人口和125個農村脫貧,有你村嗎?

黃河旅遊帶上現有1個全國鄉村旅遊與休閒農業示範縣,1個全國特色景觀名鎮,8個陝西省旅遊特色名鎮,4個陝西省文化旅遊名鎮,2箇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11個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同時,黃河旅遊帶共有10個貧困縣,其中8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4個國家集中連片特殊困難縣,6個省級集中連片特殊困難縣,86個“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2個“省級旅遊扶貧試點村”。鄉村旅遊以農業、農村、農民為本,以農事體驗、田園風光、鄉村民俗文化等為核心吸引力,打造一批田園風光、農業體驗、運動康養、休閒度假等類型多樣的休閒農園、休閒農莊、休閒鄉村。建設一批獨具特色、別具一格、鄉土氣息濃郁、能讓人體味到鄉愁的鄉村旅遊產品。

一條旅遊帶,2.15萬貧困人口和125個農村脫貧,有你村嗎?

一條旅遊帶,2.15萬貧困人口和125個農村脫貧,有你村嗎?

按照“旅遊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旅遊發展”的思路,以旅遊為載體,以全面脫貧為目的,以沿線14個縣(市)的125個貧困村為扶貧對象,其中以8個國家級貧困縣、86個“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為重點,依託沿黃觀光路旅遊發展,直接帶動沿線2.15萬貧困人口、間接帶動約10萬人通過參與旅遊經營、提供接待服務、出售土特產品、收取土地租金、入股分紅等途徑實現脫貧。

一條旅遊帶,2.15萬貧困人口和125個農村脫貧,有你村嗎?

黃河旅遊帶上現有8處高A級景區、8處中省旅遊名鎮、11箇中省鄉村旅遊示範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分期分批建設資源基礎良好、發展潛力較大的125個貧困村。明確不同稟賦鄉村的戰略定位、功能分區、產業支撐、城鄉統籌等方面內容;積極鼓勵有條件的扶貧重點村深入挖掘各地“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優勢資源,研發、設計、銷售具有鮮明特色農副產品、特色食品、手工藝品,積極吸納貧困人口就業和創業;建設旅遊扶貧電商平臺,做好網絡市場營銷;做好對鄉村旅遊帶頭人、鄉村旅遊經營戶、能工巧匠傳承人、鄉村旅遊創客、鄉村旅遊導遊等人才培訓工作。

一條旅遊帶,2.15萬貧困人口和125個農村脫貧,有你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