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班旦:誓把荒灘變綠洲

人民網-西藏頻道

人民網山南4月8日電(萬李、梁秋)陽春三月,西藏貢嘎縣吉雄鎮劉瓊村阿新朗苗圃基地內滿目春色,一派生機盎然。正在其間收拾苗株的一群農民和一位黑臉膛的年輕人打著招呼,人群裡不時迸發出陣陣歡聲笑語。

扎西班旦:誓把荒滩变绿洲

扎西班旦與基地工人一起勞作。

這個黑臉膛的年輕人叫扎西班旦,是苗圃基地的負責人。2017年,他註冊成立阿新朗苗圃有限公司,180餘畝的園區主要培育經營綠化用楊樹、白柳、柳樹等樹苗和枸杞等果苗。近三年的時間,苗圃基地苗木成活率達到90%以上,已向市場提供了5000多株樹苗,基地初成規模。

從普通農民到帶動鄉親共同致富的基地負責人,扎西班旦用辛勤汗水澆灌出雅江北岸勃勃綠意。

初心:好日子要靠自己的雙手打拼出來

1993年,扎西班旦出生在貢嘎縣吉雄鎮劉瓊村,當地淳樸的民風讓他快樂地成長著。

天有不測風雲。15歲那年,在一次勞作中,他被農用拖拉機壓傷導致聽力殘疾。不久,他輟學了。

“總不能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吧,我要為父母減輕負擔。”扎西班旦暗下決心。

18歲那年,扎西班旦和本村農民到附近的建築工地打工。因為頭腦靈活、手腳勤快、為人厚道,他受到了工地負責人的賞識。扎西班旦對裝載機很感興趣,一忙完手上的活,就鑽到裝載機上琢磨、思考。勤學善思、虛心求教,沒過多久,他就能熟練地操作著挖掘機開挖地基、平整土地。

扎西班旦:誓把荒滩变绿洲

扎西班旦在平整土地。

幾年的辛勤勞作,扎西班旦家的日子慢慢變好了,生活按照他預想的計劃在進行。

劉瓊村地處拉薩山南之間,地理位置優越。可是土地貧瘠,沒有產業項目,大多數青壯年都靠外出務工補貼家用。每到風季,漫天的黃沙吹得人睜不開眼,到處灰濛濛一片。

在外多年的闖蕩讓扎西班旦明白,只有好的環境才能讓劉瓊村可持續發展,只有做好防風防沙才能讓村莊環境變好。

“栽樹種樹既能防風固沙,又能讓村裡大片的荒地變為寶,也可以讓群眾在家門口就業,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啊!”

扎西班旦:誓把荒滩变绿洲

苗圃基地一角。

創辦苗圃基地的想法從此釘在扎西班旦的心上。

扎西班旦的父親得知兒子有創辦苗圃基地的想法,心中倍感欣慰:“孩子,你是好樣的,我支持你。”

弟弟扎西平措聽說哥哥要創業,也回到家鄉給哥哥打下手。他說,哥哥吃苦能幹,跟著他幹準沒錯。

親人的支持,越發堅定了扎西班旦“植綠”的決心。

植綠:回鄉創業力爭改變家鄉面貌

每年的11月份到來年的4月份是西藏的風季,劉瓊村地處雅江北岸,土質沙化嚴重,趕上這個時候,風沙肆虐,一片昏暗,當地群眾呼吸道等疾病多發,村道過往車輛看不清路,出過不少事故……惡劣的生態環境讓劉瓊村民極為頭疼。

“村裡的年輕人都不願意留在村裡,劉瓊的未來在哪裡呢?”村委會主任邊巴次仁常常擔憂不已。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扎西班旦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回村創業,計劃開辦苗圃基地。

扎西班旦說:“我不願看到鄉親們因為風沙天氣而憂愁,我希望家鄉的環境變得更好。”

時不我待,說幹就幹。

填寫申請,辦理植物檢疫證和種苗生產經營許可證,登記註冊……

2017年初夏,扎西班旦掏出自己全部的積蓄,還從農業銀行貸款15萬元,開始籌辦苗圃基地;

2018年,扎西班旦再次貸款20萬元擴大種植規模;

2019年,扎西班旦在現有規模基礎上,與村委會協商爭取土地擴大種植規模……

2017年,苗圃基地裡種植楊樹、白柳、柳樹等4種10萬棵樹苗;2018年,基地種植白柳3萬棵;引進果苗進行實驗性種植,種植果苗7萬棵、枸杞樹3萬棵、側槐樹1萬棵,其他樹種1.5萬棵,成活率達到90%以上……

扎西班旦:誓把荒滩变绿洲

扎西班旦(中)與苗圃基地工人一起修剪苗木。

創業過程中,困難數不勝數,但扎西班旦從來沒有放棄過。

不懂,就走出去,學習其他苗圃基地的種植管理經驗;不會,就引進來,引進技術人員指導苗木種植。

苗木種植收益見效緩慢,需要三五年才能獲得經濟回報,前期大部分資金需要個人墊付。三年來,扎西班旦在苗圃基地投入資金已達120餘萬元。

如今,看到成片的苗木茁壯生長,他很開心。

“它們就像是我的孩子一樣。”每天扎西班旦都要去苗圃基地走走看看,“在這裡,我心裡踏實。”

追夢:青山綠水,幸福的生活像花兒一樣

扎西班旦是土生土長的劉瓊村人,是鄉親們看著長大的。他明白,基地能發展壯大,離不開鄉親們的支持與幫助。

吃水不忘挖井人。在基地,扎西班旦設立了培育樹苗的就業崗位給劉瓊村的村民,解決了不少就業問題。

這幾年,扎西班旦的基地為劉瓊村45名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其中貧困戶27戶,每戶貧困戶年收入增加2000多元。

扎西班旦:誓把荒滩变绿洲

苗圃基地工人在修剪苗木。

“苗木種植除了帶動村民發家致富外,還促進我們當地閒散勞動力就業。”邊巴次仁說,農閒時節,在家的許多村民都在苗圃基地打零工,增加收入。

村民旺久說:“每到農閒的時候,我都在基地打散工,去年收入達到7000多元。”

“沒有很重的體力活,在家門口就可以掙錢。”村民洛桑一邊修整苗木一邊跟記者交談。每天到基地幹活,他可以拿到170元的工錢。

曾經的貧困戶強巴在苗圃基地當管理員,一年收入有3萬多元,不僅脫了貧,還能就近照顧老人和小孩,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村裡像強巴這樣的貧困戶全都在基地有了工作。扎西班旦說:“村裡只要有意願幹活的殘疾人,我也會在基地給他們安排合適輕巧的工作。”

看著大家日子越來越好,扎西班旦心裡暖暖的、甜甜的,他說:“我一直都有一個夢想,藍天白雲、綠水青山,幸福的生活像花兒一樣。”

扎西班旦:誓把荒滩变绿洲

苗圃基地一角。

文化水平不高的扎西班旦是那麼地樸實和真誠,他只想讓家鄉的環境變得更好,讓鄉親們能增加收入,過上好日子。

“現在,我想把澤貢高速周邊的那塊荒地開墾出來,沿著澤貢高速連點成片,建成百畝苗圃基地,做大做強苗圃產業。”扎西班旦說,雖然現在還欠著貸款,但是隻要再奮鬥幾年,基地苗木投入市場,貸款就能完全還清,實現盈利。

的確,劉瓊村緊靠澤貢高速,交通便利。還有成片的荒地可開墾利用,我們相信,劉瓊村的未來大有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