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安徽經濟發展較弱

這個話題其實很大,涉及的內容太雜太久遠,小編人才疏學淺只能泛泛而談


為什麼安徽經濟發展較弱

(注:顏色越紅,GDP體量越大)

有沒有發現,顏色從西北向東南逐漸由綠轉紅?這其實跟我們長久來的國情是一致的,那就是——東南沿海比西北內陸的經濟更為發達。

安徽明顯是中國東部最大的經濟盆地!

安徽靠近長三角,為什麼安徽經濟會形成這樣的盆地?


1.安徽省位置並不好!

安徽地處長江、淮河中下游,長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東、沿江通海,東連江蘇、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鄰江西,北靠山東。

我們定義一下地理位置優良的標準:

1.一定要有海岸線和深水良港:我國東部沿海省份GDP除廣西外,都比安徽強.

2.地形平坦,多以平原為主,境內河流密佈,水資源、礦產資源豐富。

3.為交通樞紐,區域輻射力強。武漢和鄭州是典型的城市

按照這些標準來看,安徽還真夠不著地理位置這麼好的標準!

安徽——安徽很難受的一點是,長江在安徽段沒有支流(沒有大支流

為什麼安徽經濟發展較弱

長江腹地廣大,安徽只是通道

安徽上游一個水運網絡,下游一個水運網絡。安徽上游水運網絡核心是武漢,下游網絡核心是上海。

其實嚴格來說,長江有三大水運網絡,一個以重慶為中心,一個以武漢為中心,還有一個以上海為中心。

安徽的沿江,就是單純的沿江。湖北有漢江,江蘇有京杭運河還有蘇南密佈的水網,安徽都不沾。水運條件就是不如上游的湖北,也不如下游的江蘇。這是光有動脈而無毛細血管,無法滋養兩岸,經濟自然不振。

2.交通的缺失

八九十年代經濟起飛的時候,全!!國最最主要的四條大動脈,京廣,隴海,京滬,滬昆四條鐵路圍著安徽生生的劃了個井字,除了蚌埠那帶了一點,其它全都不沾邊啊。後來吧,好不容易修條京九線,也是華麗的在安徽臉上捏了一把就轉彎了,霸都當時那個慘啊,只有三條線,一條往淮南方向的還能開通北京直特,到蕪湖方向直到蕪湖公鐵大橋建好之前一直沒什麼茶葉蛋用,到九江方向的連接另外一個更窮的省。

為什麼安徽經濟發展較弱

到08年的時候,從合肥到一百多公里的南京,兩個這麼近的省會城市,居然還要從蚌埠或者蕪湖繞過去,火車得三四個小時,到上海要八九個小時,到兩百多公里外的武漢更離譜,先北上阜陽,再南下武漢,一天一趟綠皮車,八九個小時幾乎每次都是站過去的。
交通好與不好的差別,看看以前那個和合肥一樣只是個小縣城的鄭州就知道了。交通不方便,人員流動不起來,思想就很難活躍起來;基礎設施差,產業怎麼轉移過來?哪來的投資? 合肥的經濟一度還比不上蕪湖,好歹蕪湖到上海南京杭州都方便,還有長江水運。

國!!家修建京九鐵路本意是要帶動安徽、江西這兩個不在南北幹道上的省份發展,而當時湖北已經有了國家南北大通道京廣鐵路,京九鐵路卻又被爭取到了湖北,安徽的省會合肥和安慶卻連一條南北通道都沒有,這確實說不過去。
國!!家大幹線鐵路放棄現有的大城市而走小城市是對經濟規律的不尊重。貧困地區通鐵路無可厚非,但是京九這種國家幹線城市,為了通往西部大別山區卻避開了安徽省內人流最大的省會合肥以及前省會安慶、煤炭大市淮南是否太不合理?

3.政c的迴避

安徽是中$$央投資和政c最少的省份之一,全國罕見。建國初期蘇聯援建156個工業大項目,安徽只有一個---淮南煤炭冶煉。噗!全國倒數,只比西藏好點,但安徽當時的人口並不少,據說當時考慮安徽是軍事緩衝區。

建國後製定的治淮方略中,中$$央制定的策略是犧牲$$$安徽保證蘇北。安徽一共有13個行蓄洪區。由於淮河氾濫的概率比較高,安徽省長期背上行蓄洪區的移民安置和損失補償負擔。國內類似的省份湖北算一個。1954、1956、1960、1968、1969、1971、1975、1982、1983、 1991、2003,還有2007——建國以來安徽12年第15次分洪了,安徽雖然貧窮,但是安徽人民又一次做出“棄小家、保大家”的偉大犧牲壯舉,開閘洩洪淹沒自己的家園,在中$$國,沒有再比一次又一次的 失去家園更痛苦了。洪水來時,房屋倒塌、殘垣斷壁、道路被衝、良田被毀;工廠、學校、家園、鄉村都成廢墟!一片狼藉...一片蕭條...一片淒涼...

為什麼安徽經濟發展較弱

安徽至今沒有一個央企總部。安徽至今沒有一個副省級城市。合肥也不是,只是一個普通的省會城市。安徽至今沒有一個國$$家級新區,沒有一個計劃單列市,沒有一個經濟特區。安徽至今沒有一所中$$央投資興辦的重點大學。安徽至今沒有一個自貿區。從建國的前三十年到改革開放後的三十年,安徽是中$$央政$$策的迴避者和忽略者。

為什麼安徽經濟發展較弱

18個自貿區安徽江西不在其中

改革開放,沿海地區發展,不帶安徽,因為安徽不是沿海,北部圍繞北京發展,不帶安徽,因為安徽不算北部。東部發財,不帶安徽,因為安徽不算東部。西部比較落後,開始西部大開發,不帶安徽,因為安徽也不算西部。小平爺爺當年在南方畫了個圈,又不帶安徽,因為安徽也不算南部。

從共和國曆史來看,安徽一直是一個為長三角提供勞動力、煤炭、電力、鋼鐵甚至是糧食的地方,一個經濟舞臺的配角,這就是它的角色定位。就像河南是中華民族的大本營,送走兄弟姐妹,默默留守中原一樣。忍辱負重,做好本職工作而已,國$$家有需要,抓緊發電就是了,加班挖煤就是了,乖乖種糧就是了,老實打工就是了。能夠把長三角玩剩下的轉移到我們這,安徽也欣然接受。他就像一個鄉下舅舅,時不時給你帶來一些土產,幫你家搬家,小時候逗逗你玩,你不喜歡的舊衣服,他拿回去給孩子接著穿。

4.文化習俗的分離

說到文化只能用一言難盡來形容,西北面亳州阜陽標準的中原文化,正北的淮北、宿州屬於淮海區域,東部的滁州、馬鞍山、蕪湖圍著南京轉,南部徽州文化圈,安慶獨木難支算是皖文化,合肥還有周邊縣市屬於江淮文化,但和南京的江淮文化稍有不同。

方言千奇百怪,風俗各不相同,南北美食薈萃,雜糅於一爐,又推不出什麼代表性強的,各自都尷尬的很。旁邊江蘇也類似,不過吳語區的絕對強勢使得江蘇外在表現鮮明瞭起來。說到人才,安徽人是有很多,也有很多軍人,文人,還有不少富商大賈,但是他們只對自己的圈子或者小地域有歸屬感,對於這個生拉硬拽的“省”並無特別情感。

為什麼安徽經濟發展較弱

5.安徽人才流失極其嚴重

人口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基礎,誰有人,這個城市才有發展的可能性。安徽省自己辛辛苦苦培養的十幾年的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絕大多數沒能夠留在安徽而是去了京津粵江浙滬等地。前不久有個統計,安徽是全國人口外流最嚴重的省份,好像沒有之一。有統計表明,安徽省近10年流出人口達到了近1000萬人之多,而安徽本省人口不過6000多萬。

為什麼安徽經濟發展較弱

安徽年輕人,如果能在沿海發達地區混口飯吃,大部分是不願回安徽發展的,不是他們不愛家鄉,是安徽不錯的就業崗位實在太少,而且反正安徽離滬寧杭又近,回家挺方便的。


而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安徽留不住人才。安徽沒有足夠的空間和能力留住人才。這恰恰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6.安徽沒有一個在全國叫得響的重量級城市

外地人對安徽的瞭解仍然停留在黃山、黃梅戲、打工這些層面。很多人對合肥不瞭解,不知道合肥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城市。安徽欠缺一個在全國有分量的大都市。湖北有武漢、四川有成都、陝西有西安,即便是湖南的長沙、河南的鄭州、江西的南昌這些城市的知名度也遠遠高於合肥。這一點必須承認。安徽東面是南京,北方是淮海中心徐州,再往南是杭州、上海,以前聯繫不多的武漢,現在高鐵也通了,只有兩個小時多的路程。安徽周邊的重量級城市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對人口、資源的集聚力越來越強。一個省沒有一個強大的城市,如何能夠留住人才,吸引投資?安徽每年那麼多畢業的高校學子,安徽有哪個城市能夠給他們提供足夠的就業和創業的機會?即便是城市,你吸引的是大量的農民工,人家留下的是大量的大學生,長此以往惡性循環,這個城市就完了。

7,安徽產業實力不夠強

要想富不光要修路,還必須要發展工業。永遠不要以為可以考旅遊業、農業,農業苦於各種天災,旅遊業萬一碰上經濟蕭條、天災人禍,甚至是小小的新聞事件都有可能立馬崩潰。要想發展一定要搞工業,一定要搞工業!可是國$$家讓安徽發展農業。安徽這麼多人才,有長江,有巢湖,地理位置這麼靠東,你死命讓安徽去種地!?不要說,國$$家需要有地方發展農業,不然我們吃什麼。第一,我只說了要鼓勵發展工業,農業發展不掛在嘴上我們就不會再有農民了嗎?只是你把農業當政策的結果是,我一打報告要發展工業你就給我打回來了。現代農業不需要那麼多勞動力,而且要靠科技,沒有工業基礎是實現不了農業現代化的。

總的來說,安徽這個省是個有意思的省份,一個以淮治吳,融合南北,維持國$$家穩定的產物在前清以安慶為中心短暫繁榮,但是因戰亂而破壞。省內矛盾不斷,在大家都貧窮的時代並不明顯,在經濟稍有起色之後也有內鬥。比不上隔壁內鬥省激烈,但也反映了衝突。安慶人罵合肥,蕪湖人罵合肥,其實這都不必要,青島不當省會,濟南也擋不住它的風采,上海不是首都,北京也掩蓋不了它的榮光。

未來的安徽,要想發展的越來越好,合肥必須要承擔起自己應有的責任。什麼大湖名城,創新高地是發展目標還是僅僅是吹牛並不重要,外界怎麼評價合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身的態度,重要的是能否承擔起自身的責任。至於現在做的好不好,就不評價太多了。

為什麼安徽經濟發展較弱

除此之外,安徽發展要重視沿淮和長江。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抱怨誰在吸血,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意義。實際上除了一些沿海的省份,絕大多數的中西部省份都是優先發展省會的,這點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毛病。但是問題在於優先發展省會的目的是為了吸引人才,還是為了賣房子?強化省會的向心力,留住本省的人才,提升安徽製造向安徽創造,這是大勢所趨,也是處於長三角和大武漢之間的安徽必須選擇的道路。但是如果又是挖運河,又是修地鐵,又是米字型樞紐,集全省的資源於一城,為的就是更好的賣商鋪和炒樓盤,那就另當別論了。希望安徽的未來能發展的越來越好,早日實現本質的飛躍!

為什麼安徽經濟發展較弱

嗟呼!皖省,國之智囊。襟江帶淮,望嶽巢揚。守土有塞,固若金湯。南北潮衝,屢被兵殤。朱明肇起,高祖身藏。長毛作亂,殘害忠良。湖湘兵過,破戶毀倉。迄今百年,難平此創。
----------------
黃河無情,沒其穀場。淮河無洩,破堤毀牆。為顧大局,掀其河塘。黃鐘譭棄,瓦缶雷鳴。國有分教,多難興邦。惟難此受,乍興彼邦。
----------------
上有天放,下有人盲。國有千足,融於一方。教化多年,始有互相。官威甚大,不謀谷粱。曾公希聖,兆民命償。世有能吏,調予他方。何時可成,安居我邦。

親愛的讀者,各位對安徽有何良言建語和真知灼見? 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關注小編啊,為你帶來最新、最快、最有價值的資訊和故事!

為什麼安徽經濟發展較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