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生为何而来

这个特殊的时期,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在这个最坏的时刻,也同时给我们最好的一个时空,让我们去认真思考“见生死”、“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


这一生为何而来

见众生


首先,“见生死”,我们的文化传承、当下的教育对于生死是避而不谈的,或者我们主流的意识形态是避讳谈死的,用一个积极正能量的词描述,我们提倡的是积极入世的,我们世代提倡的就是“不知生焉知死”,“子不言鬼怪神力”,而现实情况呢,当我们想求助于或者怕死的时候,我们又彻底的去迷信“头顶三尺有神明”,用于俗气的话是我们是彻头彻底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这个有闲的时刻,我们一起思考一个貌似最没有价值的问题,或许它是最能针对我们当前针对当前恐慌的解药,那就是关于死亡。摆在我们面前的死亡,综合古今中外的看法、实践、宗教等,有那么几种可供思考的选择:第一,彻底的唯物主义,“人死如灯灭”,“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赋予了生命独特意义,每个人因此对此给出自己独特的解读,给出了民众极大的自由,同时带来了极坏的导向,在这种意识形态的下,如果没有正向的社会价值观导向,人会减少对于死亡的敬畏心,功利主义主义奉行,反正都是一死,对于弱势群体来说,与其一辈子做个弱势群体,遭受苦难一辈子,不如铤而走险,唯利是图,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对于富人来讲,就会产生为富不仁,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可以看出,人会在这种大的意识形态下,更会活的越来越像动物,和动物本能走的更近。当然,我们可以说,可以倡导民主文明的教化,树立奉献的榜样,那么这种说法,还不如 第二,死后有鬼神、耶稣、下地狱等。这种情况,我们还能好好工作,死后希望对得起列祖列宗,不给祖宗丢脸;如果信奉上帝,我们也不敢去做坏事,因为去地狱也是很可怕的事情;这种情况来看,即使是功利性信奉,也对于我们乐观看待生死有极大帮助的;当然,还有最后一种佛家的说法,就是轮回,六道轮回,生生不息,根据你的善缘果报,或者为人为神为畜。有时候,我们更多的是那种情况都不信,当对我们有帮助的时候,我们就会有选择的哪种都得相信,所以,我们真要面对的生死的时候,我们心有所惧,心有不安,这个还算安静的时刻,静下心来想想终究我们会面对的死亡吧! PS:一个法门,马上就要死亡(30分钟后),交代完你要做的事,写下这生你遗憾的事情,你或许明白了人生中哪些是重要的,哪些事情是有意义的,哪些是你相信的,哪些是你的真爱等等。


这一生为何而来

见生死


死亡想明白了,或许我们才更能珍惜当下,我到底这一生为何而来?这就是“见自己”,老子说,我们要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首当其冲,身体最重要,那么我们是否爱惜过自己的身体呢?点灯熬油,心猿意马,魂不守舍,正气不足,所以免疫力会低,这一次,彻底的再“见自己”,见自己的优势和弱势,见自己的心性和软弱。

见过自己后,再“见天地”,人与天地相比,是那么渺小,由此,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等到天地无私心底宽,你现在待在家里看到的各种众生相,等有天鸟兽散后,你再次出入江湖“见众生”时,是一种超脱,超脱见天地时的局限,走出天地的牢笼,去看见众生。因为你已经知道这生为何而来,到哪里去!


这一生为何而来

天地宽


本节重要谈生死,自己、天地、众生会在以后系列中阐释。

推荐书籍《直视骄阳》、《哈佛死亡课》、《西藏生死书》。


《特殊时刻下的思考》系列之“关于生死信仰”。 “信”是最难的事情,你的人生,得“信”点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