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人才選拔制度以及政治架構

科舉制度始於隋唐時期,在明朝更加成熟完善,明朝當時由朱元璋建立,朱元璋是農民出身,他建立明朝之後就很體恤百姓,百廢待興,重視農業問題,但是他並不喜歡從商的人,所以在當時讀書人是比較有社會地位的,所以社會造就了更多的人願意去讀書,參加考試。

明朝人才選拔制度以及政治架構

當時的考試分為三級,首先是在自己的家鄉縣參加,獲得秀才的稱號,才有資格參加下次的考試,鄉試,所謂鄉試其實並不是鄉里舉行的考試,而真實的是省考,每三年一次的考試,如果這次考試高中的話叫做舉人。如果真的中了舉人,那麼就可以參加全國的考試,叫做會試。會試是京城舉辦的,並不是說考上就可以當官了,還要參加殿試,所謂殿試就是面對皇帝的提問把自己的答案說出來,基本上都是戰戰兢兢的參加完然後自己再分為三甲,一甲就三個人,狀元,榜眼,探花,二甲有很多人,賜名進士,三甲賜同進士。

明朝人才選拔制度以及政治架構

明朝發明了八股制度,這個影響中國後期幾百年的制度,考試分為三場,第一場考經義,第二場考文體寫作,第三場考實務策論。經義就是四書五經,範圍比較小,但是八股分為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但是後四部分必須要求用排比句對偶句寫出來。八股文弊多利少,並沒有真正起到選撥人才的作用,明朝最後能當官的多數人為書呆子多些,沒有自己的觀點,必須要用古人的觀點來作答。所謂聖人就是朱熹。禁錮了人們的思維,而沒有真正用在實處。

在學子們參加會試的時候,多數在江南貢院裡完成,這個是明朝一個特別設立的考試地點,在貢院裡有上萬間的房子,都是隔開分為一個個很小的作號房,其實是就多大呢,長五尺,寬四尺,高八尺,其實就相當於一個籠屋。頂多能坐一個人,考試前先搜身沒有什麼違規的作弊的東西,然後再給幾根蠟燭,帶些筆墨紙硯之類的可以進去,進去之後就會鎖上了,大家作答完才能出來。這個當時的考試環境可想而知的,十分艱苦的。

明朝人才選拔制度以及政治架構

朱元璋在當農民的時候受到從商的迫害所以他從心底是瞧不起甚至是打壓商人的,他更重視的農業農耕問題,還注重發展教育讀書事業,叫很多的人都前仆後繼的去考試,一層一層的往上考,奔著官運而去。可是這個也是制約了後期明朝的發展。更是影響了中國古代幾百年的選拔制度。

明朝人才選拔制度以及政治架構

朱元璋在建國初期按照元朝的政治制度建立了御史臺,又更名為都察院,長官是左右都御史,督察御史共計十三,因為當時也是按照省份劃分為十三個,越有一百多人。這些人大部分是什麼都過問,權利比較大,但是他們的官宦級別沒有這麼大,都是芝麻小官,卻賦予他們更大的權利監管。監督都察院的是六科給事中。設立了六科,但是他們都是七品官,權利卻是大的驚人。他們都主要是監督各個當官的人,有沒有徇私枉法,經常上書給皇帝,官員的年底考核都是出自這些人之手。他們這些言官的目標就是原則,任何人都不能拿觸碰原則。

明朝人才選拔制度以及政治架構

明代官員的品級,一品官員都是一些虛名,比如太師、太保、少師、少傅、宗人令、宗正、宗人、都是一品,不過都不是普通的文官。還有朱元璋的親戚,自己的兒子女兒出生就是一品,基本上都是他的親人才會被封為一品。二品才是一些官員的職位。朱元璋至小時候就特別的不喜歡當官的,痛恨一些貪官,所以他在治國理念上就對官員要求苛刻,甚至不如不去做官,絕大部分官員的俸祿根本不夠自己的吃食,甚至還要養活一幫子自己手下的人,所以很多的時候是不夠分的。當時的社會通貨膨脹,就是領了很多的錢卻沒什麼意義,大家都各處奇招的去貪汙受賄。所以在朱元璋統治時期他就嚴懲貪汙的官員,基本上就是殺,而且是用盡各種酷刑的殺死這些官員。在一定層度上是整治了當時的風氣。朱元璋心裡是從不信任這些人的,因為原因是出自他自己本身,他從小生活的環境已經對官員深惡痛絕,以至於當時殺害的官員幾萬人,基本上沒有能做到退休的,都死於朱元璋的刀下了。他拼命的頒佈嚴苛的法令制度,而後期出現很有意思的是大部分是被判為死刑,但是還要工作,因為官員在不斷的減少,而新的官員太少。朱元璋自己制定的俸祿太低,待遇太差所以有更多的人冒險貪汙。朱元璋又太過苛刻,性情暴躁導致了他後期的統治更加武斷,沒有人可以制約他的殺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