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山醫院有個兒童專家專治“老小孩”

雖然出發來武漢前準備的好多“道具”沒用上,呂朝霞卻一點也不遺憾,心裡反倒美滋滋的……

火神山醫院有個兒童專家專治“老小孩”

呂朝霞為患者賈阿姨貼上小貼畫,作為她配合治療的獎勵。

很多人注意到,患者付大爺和賈阿姨出院時,胸前都貼著一個小貼畫,這是呂朝霞送給他們的禮物。

呂朝霞的行李箱裡還躺著很多小禮物,彩色積木、卡通圖畫、毛絨小狗,都還沒來及派上用場。

抽組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時,考慮到可能會有兒童感染患者,有著17年小兒重症臨床經驗的呂朝霞,主動請纓馳援武漢。揹包裡,除了這些年積累的厚厚一沓兒童治療原則和方案,還多加了幾個兒科醫生看病時常用的“道具”。

從抽組那天起,呂朝霞就把兒童感染患者的救治內容進行了反覆研究,梳理出十幾條治療患兒的方案。

站在患者通道,等待第一個患者是呂朝霞最揪心的時候。呂朝霞很擔心,在沒有家長陪伴下,這些患病的孩子對隔離服後的叔叔阿姨,很難產生信任感,溝通起來會很困難。

孩子沒遇到,卻遇到不少“老小孩”。來到火神山醫院60多天裡,呂朝霞所在的感染八科一病區先後收治了160餘名患者,年齡從21歲到94歲,很多老年患者在沒有家人陪伴下,產生了焦慮情緒。

27床的付大爺很“調皮”,愛耍小孩脾氣,吃飯、用藥都要“哄”著才行。看著同病房的郭大爺出院了,付大爺就追問呂朝霞“自己什麼時候出院”“是不是有生命危險”,甚至鬧起情緒不吃不喝。

呂朝霞一手拿起自己折的紙鶴,一手端著熱乎乎的飯,告訴付大爺,這是作為好好吃飯的獎勵。付大爺接過紙鶴,也接過了飯。

終於要出院了,付大爺看到CT片子上還有些影子,又鬧起情緒,反覆追問“為啥還沒好利索就讓我出院?”

呂朝霞拍拍付大爺的肩膀,解釋道,“各項指標符合了出院標準,只是肺部陰影的吸收需要時間。”出院時,看著呂朝霞特意在他胸前貼了一個小貼畫,付大爺開心地笑了。

15床的賈阿姨也要出院了,胸前貼滿了小貼畫,她說這些都是呂朝霞送給她的獎勵。

剛住進醫院的時候,賈阿姨的病情發展很快,兩次報病危,擔心自己“挺不過去”。

火神山醫院有個兒童專家專治“老小孩”

呂朝霞為患者梅女士貼上小貼畫,鼓勵她戰勝病魔。

經過全力救治,雖然病情逐步向好,但賈阿姨還是很擔心。如何與“膽小”的孩子溝通,呂朝霞積累了一些辦法。抽血時有些害怕,呂朝霞給賈阿姨一個“鼓勵”的小貼畫;下地時,害怕缺氧頭暈,呂朝霞抱著氧氣枕跟在旁邊,走幾步就獎勵一個“小貼畫”;吃飯時,沒有胃口,呂朝霞鼓勵賈阿姨“吃飯也是打仗,吃飽才能勝利”,看著乾乾淨淨的飯盒,呂朝霞不忘給賈阿姨一個超讚的小貼畫。

小貼畫就像一枚枚勳章,讓賈阿姨變得勇敢而自信,她悄悄告訴呂朝霞,“看到多了一個小貼畫,就覺得自己好了一點。”

這幾天,病區裡的病人越來越少,呂朝霞卻越來越忙。呂朝霞認為,成人和兒童救治有很多共通性,在特殊的時期,成年患者的心理也比較脆弱,更需要醫護人員的關注和陪伴。與此同時,呂朝霞還在結合60多天的臨床戰鬥經驗,總結梳理兒童版的治療方案。呂朝霞說,這是她的武器,隨時可以拿起來、上戰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