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VS 打工仔,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扎心了!

高中作為人生的一個分水嶺,很多人再回想起來,苦澀的記憶湧上心頭。因為這類人大多是輟學回家選擇讀技工的,然後掌握一門技術開始打工之路。而另外一類人的回憶是甜的,畢竟高中三年是有收穫的,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

大學生VS 打工仔,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扎心了!

問題就在這裡,現在很多大學生畢業難就業,在家裡啃老,還不如一個沒有上過大學的打工仔。中國當今形式的發展,大學生確實是“爛大街”似的存在,沒有研究生學歷、沒有一技之長,就業很難。再反觀打工仔,已經工作兩三年了,適應了社會常態,已經可以向家裡拿錢了。

由於這種社會現象,小編用大學生和 打工仔做了真實對比分析,如下:

特長VS專業

很多孩子由於家境經濟狀況不好,選擇讀了技工學校,有了一技之長,加上自己努力,成了技術能手,工資待遇也很可觀。而很多大學生學的都是管理類和什麼國際貿易之類的專業,這種專業應用範圍有限,無用武之地,有的只能放棄所學專業,另謀出路,和出類拔萃的打工階層相比,確實遜色了很多。

大學生VS 打工仔,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扎心了!

啃老VS積累資本

大學生從心裡上就感覺優越於打工的,很多大學生並沒有感受到來自社會的壓力,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他們沉迷遊戲,花著家裡的錢,依然覺得順理成章。相反,很多打工的卻一步步努力,運用自己的特長,從底層做起,慢慢積累社會資本,已經有了自己的小金庫。所以,當大學生真正進入這個社會的時侯就會茫然,不適應。當然這只是一部分,不能一概而論。

大學生VS 打工仔,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扎心了!

大學生上了十幾年的學,花了家裡十幾萬,打工仔18歲出來打工,到23歲時已給家裡賺了十幾萬。這也確實是存在的事實,不可否認。打工者早早放棄學業出來打工,社會經驗自然是要比在學校的大學生強得多,可以更早的為家裡貼補家用。

眼高手低VS 腳踏實地

現在剛畢業的大學生,到社會後基本是眼高手低。在學校有用的東西沒學多少,心高氣傲倒是裝了滿肚子!大學生在學校學的東西和實際工作基本不對路,到單位馬上能用上的很少,再加上現在的大學生好逸惡勞的本性,很少有參加工作後還努力學習的。這樣就造就了大學生與打工仔文化方面差異很小。

大學生VS 打工仔,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扎心了!

打工仔,大部分人的學歷不會高,只有初中或高中畢業,不能像白領那樣可以坐辦公室,乾的全是自己擅長和出力氣的事情。打工仔才出來的時候可能會受不了,但是被生活所逼,以及從小的生活狀態,認清了現實,很快就能適應社會。

大學生最怕加班,給錢也不幹,認為加班是資本家剝削我們的手段;打工仔就盼著加班,這樣可以多賺錢。

上面所訴的事情,可能比較片面,但都是真實存在的。總之,凡事沒有絕對的。因為打工仔有拿高工資的,大學生畢業後找到一個好工作,也有拿高工資的。總體來說,學歷越高,越容易就業,工資也拿的高,但也不排除一些打工仔後來通過自我努力,達到人生巔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