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漲價6%,網友稱報復性漲價,新加坡企業來割韭菜,還去吃嗎

歡迎關注我 ,8年互聯網市場營銷經驗,得到APP品牌營銷課助教老師,堅持創作6年,歡迎轉發、留言、點贊,你的每一個互動對我都是鼓勵和支持

海底撈漲價6%,米飯7元,小料10元,網友大呼吃不起!

北京一位食客在微博曬出了近日在海底撈的消費賬單:倆人吃了快400元。

海底撈漲價6%,網友稱報復性漲價,新加坡企業來割韭菜,還去吃嗎


血旺半份從16漲到23元,八小片;

半份土豆片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

自助調料10塊錢一位;

米飯7塊錢一碗;

小酥肉50塊錢一盤

網友稱,本來就不便宜,這下更貴了。本來就吃不起,現在就更別想吃了。

海底撈漲價6%,網友稱報復性漲價,新加坡企業來割韭菜,還去吃嗎


也有網友表示擔憂,現在漲價可以理解,就怕疫情過去後漲價的降不下來。

更多網友用行動回應:漲價是他的權利,吃不吃我們自己的選擇。

海底撈漲價6%,網友稱報復性漲價,新加坡企業來割韭菜,還去吃嗎


疫情後,不少人工作不保,或大幅降薪,面對生活成本上漲,非常敏感,海底撈這時漲價,可以說是戳中了大家的痛點。

海底撈漲價6%,網友稱報復性漲價,新加坡企業來割韭菜,還去吃嗎

在疫情中,海底撈為武漢捐助500萬元,後又捐助6噸蔬菜,但疫情復工後馬上漲價,讓消費者感到不適應,此時漲價,難道是捐完再撈回來?

更有網友翻出海底撈老闆張勇的新加坡國籍的梗,認為這種漲價行為是國外資本來割中國人的韭菜,必須抵制。

海底撈回應漲價:受疫情和成本影響,整體控制在6%,各城市差異化調價

餐飲行業是疫情中受到衝擊最嚴重的幾個行業之一,年夜飯的取消、外出就餐的減少,人員、店租成本令餐飲行業幾乎遭遇滅頂之災。

扛著巨大的壓力終於迎來了復產復工,面對原材料成本上漲,海底撈採取了差異化漲價策略,整體漲價在6%。但從現在網友曬出來的賬單來看,某些城市這波漲價應該遠不止6%。

有網友說,客流量少了,就拿客單價做文章。

海底撈在2月份疫情嚴重時,曾獲得21億元貸款,按說資金充足,漲價應該是平攤損失,提升利潤。

但在此時選擇漲價,並不明智,餐飲業還沒有真正的回暖,很多人依然不願意外出就餐,再加上大部分人受疫情影響,收入或多或少縮水,消費慾望減弱,漲價可能會造成顧客的流失。

海底撈漲價6%,網友稱報復性漲價,新加坡企業來割韭菜,還去吃嗎


復工後餐飲業集體漲價:報復性消費沒來,報復性漲價先到

不僅是海底撈,西貝也漲價了。眼尖的食客發現,西貝的外賣菜單裡,土豆條燉牛肉80,酸菜缸封肉80多。

海底撈漲價6%,網友稱報復性漲價,新加坡企業來割韭菜,還去吃嗎

餐飲行業通過漲價來轉移成本壓力,看起來會是未來的普遍趨勢。

疫情在全球大規模爆發,國內防疫依舊不鬆懈,何時能迎來真正的解禁還未可知,況且政策上的解封和顧客心理上的解封還是兩個層面的事情。

如果一直“低流量”,那就不得不提升客單價,在較少數人身上獲得足夠的利潤。

對6%漲價不care的人才是目標客戶,對價格敏感的客戶就先過濾掉。

既然沒等來報復性消費,那就只能報復性漲價。

敢於在這時漲價的企業,已經做好讓市場檢驗自己決策的準備了。說白了,定價權在他們手上,平時海底撈和西貝就是排隊就餐,一批忠實的粉絲食客是他們漲價的底氣。

海底撈漲價6%,網友稱報復性漲價,新加坡企業來割韭菜,還去吃嗎


網友:你報復性漲價,我可以報復性不吃,最終是否會報復性倒閉?

海底撈此舉還是讓很多顧客在感情上難以接受,到底是品牌忠誠度更強,還是消費者對性價比更看重?

很多人表示,海底撈、西貝有點“趁火打劫”,疫情剛開始時,哭窮獲得貸款,如今又雙叒叕的偷偷漲價,左右都是他們的道理,最終把成本都攤到消費者身上。

海底撈漲價6%,網友稱報復性漲價,新加坡企業來割韭菜,還去吃嗎


漲價過頭了,市場就是懲罰他們。定價的下限是成本,低於成本的買賣沒人做;而定價上限就是顧客的價格感知,超過了這個定價天花板,就沒有需求了。

海底撈漲價6%,網友稱報復性漲價,新加坡企業來割韭菜,還去吃嗎


“我會選擇在家吃火鍋,而不再去海底撈了。”這可能是很多顧客面對海底撈疫情後漲價的第一反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