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為願而活的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何走過這一生是一個人自己的選擇,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生命品質負責。生命的品質確實是有高下之分的,或為了解決溫飽和安全,或為了滿足不斷膨脹的私慾,或為了實現個人價值獲得外界認可,或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境界……人的幸福感是和自己生命需求的獲得息息相關的,所以幸福感本質上雖是同質的,但卻也是有高低層次的,唯有高層次的幸福才能昇華人的生命品質。

生命是為願而活的

電影《一輪明月》講述了述了中國近代文化藝術先驅一代大德高僧弘一大師李叔同傳奇的一生。弘一法師青年時代就在音樂、詩詞歌賦、篆刻、書法、繪畫、表演諸方面造詣頗深,才華滿身引一代風騷,影響深遠。他篤定於自身修養,對佛學產生濃厚興趣,在寺院斷食十七天後,身心靈化,飄然出世。世間的詩文技藝已滿足不了他內心對幸福的更高追求,遂毅然決然地告別好友、門生和妻子,遁入空門修行,開始去追尋另一個精神境界。出家後弘一法師專修戒律,發願重振律。他治學至勤,操行至苦,眼中有願景,心中有願力,腳下邁出的是堅實的腳步。弘一法師為弘揚佛法律宗居功至偉,被奉為南山律宗第是一代祖師。我想祖師的頭銜非法師所願,而那嚴於律己後的清靈教化境界才是法師內心所求。

生命是為願而活的

縱觀古今人物,沒有不懷大願而成大器的。劉邦早年曾看見秦始皇出巡的隊伍,感嘆道“唉!大丈夫就當如此啊”,其心懷雄略方成大業;司馬遷受父遺命,發願完成父親未竟事業,終著《史記》;周恩來總理少年時期就提出“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誓願,開啟了自己光輝的革命生涯;有一次毛主席問錢學森是什麼一直支持著他千辛萬苦回到祖國的信心,錢學森不假思索地說:“苟利國家,不求富貴”,這句話讓毛主席激動的熱淚盈眶,這是有共同願力的兩人的心心相印……

生命是為願而活的

欲成大器必發大願,只有崇高的包含情感的熱忱願望才能激發人強大的願力,鼓舞發願者一直向心中的願景堅實挺進,這也印證了人的潛意識最能接受情感暗示,繼而能爆發出強大潛力的心理學理論。

生命是為願而活的,這才是走向高品質生命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