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富不過三代,為何這個家族卻能傳承百年之久?思想傳承是關鍵

大家好,又跟大家見面了~

中國有句古話:富不過三代,其實,不僅是中國,全世界都是這樣的。

都說富不過三代,為何這個家族卻能傳承百年之久?思想傳承是關鍵

從2010年的“我爸是李剛”到近期的“王思聰限高”,我們看過了太多的官、商子弟出事。

都說富不過三代,為何這個家族卻能傳承百年之久?思想傳承是關鍵

很多人對此類事件的看法都是:

“白費了那麼好的家世了,不努力也就算了,還要瞎折騰”

“自己不學無術,還要連累家裡,活該呀”

“官、商子弟大多都是這樣啊,從小慣壞了”

...

但,這些事情真的能全怪孩子麼?

當然不能,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父母可以做到言傳身教,身體力行的給孩子做一個良好的榜樣,那麼,這些負面的事情可能就不會發生了。

近期有這樣一則新聞,最強陪考!49歲父親自學通過“天下第一考”,只為和女兒有更多共同語言。

“法考”,即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被稱為“天下第一考”,法考涉及內容廣,通過率也極低,總而言之一句話,法考特別難考。

然而,一位49歲的父親在零基礎的情況下,通過自學一次性通過了,這項人人談之色變的考試。對於參加考試,他給出的理由更是讓人吃驚,“我姑娘是學法律的,為了跟她交流時不說外行話”而她的女兒也說,法考之路異常艱辛,正是因為有父親的陪伴和堅持,她才能順利的通過這場考試。

這位父親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和老師。

都說富不過三代,為何這個家族卻能傳承百年之久?思想傳承是關鍵

如今,儘管孩子們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校園裡度過,但他們的品行、好的習慣、閱讀興趣、堅強的意志力以及幸福感其實都源於簡單的家庭生活。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對每一個父母來說都是需要專注一生的事業。

老師更多教給孩子的是課本知識,良好的生活習慣、做人的道理、這些都是要靠父母培養的。

都說富不過三代,為何這個家族卻能傳承百年之久?思想傳承是關鍵

看到這裡,我們可以回想一下,我們留給孩子的除了財富,還有什麼呢?既然我們都如此注重財富傳承,那麼為什麼還會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呢?

都說富不過三代,為何這個家族卻能傳承百年之久?思想傳承是關鍵

每個有所成就的父母都希望家族能夠傳承下去,可是大多數的人們都只注重了其中的財富傳承,忽略了其他。

接下來,就讓我們用一個案例來看看,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家族傳承吧~

李錦記家族繁盛幾代人靠的是什麼?

在中國家族管理的案例中,李錦記家族管理的成功為這一領域提供了範本。這家擁有125年曆史、四代傳承的企業,顯得格外有借鑑價值。
諾亞財富家族辦公室經過研究認為,李錦記集團能在基業長青、家族企業有效傳承,是因為具有三個獨具匠心的創新秘笈:

確立了家族核心價值觀;設立家族委員會;制定家族憲法。

秘笈一:建立家族核心價值觀

在100多年發展中,李錦記在未形成正式的家族治理結構之前,已從文化入手來維護家族和諧,避免分裂悲劇重現,同時也通過文化激發共同目標和代代傳承中的創業精神。

期間,李錦記確立了其文化中的兩個價值觀:思利及人和永遠創業。

第三代傳人李文達曾結合個人體會,摘取了“思利及人”四個字, 提煉為治家和經商的信條。

“人”不僅包括李家傳人,也包括員工、消費者、上下游的商業合作伙伴,至競爭對手等,都屬於“我們”的概念。

“思利及人”,就是做事如何有利於“我們大家”。在第三代傳承人的培育下,家族第四代又進一步將“思利及人”解讀為“換位思考”、“關注對方感受”和“直升機思維”三個要點。

李錦記經歷兩次家變,憑著不懈的創業努力,兩次從負資產的困境中走出來的第三代傳人李文達,深刻體會到創業對於家族延續、企業成長的價值。

他提出"守業是守不住的,只能不斷創業、創新",即是"永遠創業"的理念。

秘笈二:建立家族委員會內部培本固元

為了不讓分家事件重演,2003年,李錦記建立了一個溝通的平臺--家族學習和發展委員會(簡稱“家族委員會”)。

這是一個家族成員相互交流的平臺, 而不是頒佈家長意志的獨裁機構。家族委員會的中心工作不是如何改善李錦記的企業經營狀況,而是如何從戰略上規劃家族的發展。

包括家族憲法、家族價值觀,以及三、四、五代的培訓內容等。

秘笈三:建立家族憲法不可逾越的紅線

“家和”,一定要有合理的家族結構作為保障。除了家族委員會,李錦記還制定了嚴格"家族憲法", 用以保障家族成員家庭結構的穩定與和睦。家族憲法被確立為所有家族成員必須遵守的根本行為準則。

還有一個極為有趣的做法是:李文達與第五代子女還特別約法三章:不要晚結婚、不準離婚、不準有婚外情。尤其是後兩條,是其能否“參政議政”的必要條件。

具體講就是:如果有人離婚或有婚外情,那將自動退出董事會。之所以有此特別規定,是因李文達見到周圍很多朋友因家庭不合導致家族沒落、生意衰敗。

分析以上三條秘笈,我們不難發現,在家族治理傳承中,至少有四個方面有利於家業長青。

一是家族治理有助於家族團結,避免企業實體被分裂,保持企業的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

對於華人家族企業,“諸子均分”是財產繼承製度最為普遍接受的指導思想,它常常導致"裂變分家"。

“裂變分家"使華人家族難以積累大規模的資本, 家族企業裂變為多個家庭企業,並喪失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

二是家族治理有助於避免部分家族經理人收購帶來的困境,李氏家族遭遇過這一困境。

三是家族治理可以確保企業家才能供給。

天然低代理成本的企業家才能供給是家族對企業最重要的資源支持之一。

家族治理運轉良好的家族通常由多個核心家庭所構成,這提供了企業家候選人的規模;而家族治理運轉良好的家族有利於孕育持續創業的家族文化、實施高效的創業教育, 從而為家族的企業提供源源不斷地代理成本低的家族企業家。

四是家族治理促進持續創業、提升家業價值。

家族治理不僅僅對家族的企業而言非常重要,對於家族本身亦是不可或缺。比如,李錦記的李氏家族的使命是弘揚中國的優秀飲食文化、弘揚中國的優秀養生文化,這一價值理念的傳承必須通過有效地家族治理來實現。

看完上面李錦記家族傳承的案例,大家是不是對家族傳承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了呢?

其實,想要做好家族傳承,我們首先要做好的是家庭教育,如果連家庭教育都做不好的話,我們又談何家族傳承呢?

家庭教育的痛苦來自於我們不懂孩子

來自於我們對孩子的關注過多的停留在孩子的行為層面,而行為我們又容易關注孩子的負向行為,於是孩子痛苦,家長無力。

其實換一種角度,換一個思維,你發現只要孩子的認知改變,行為就會做自動自發的調整。

但要想改變孩子的思維認知,你還要學會因性施教,這個性就是個性,我們只有系統的認識到孩子是那種個性,才可以做到具體施教,否則,很多的時候我們會事倍功半,甚至造成家庭教育的悲劇。

都說富不過三代,為何這個家族卻能傳承百年之久?思想傳承是關鍵

張健老師:

中國家庭系統的創建者,

16年家庭教育訓練經驗,

在全國培訓過5000多名中小學校長,

其教育理念被電視臺、報紙多次報道,

被媒體譽為“家庭氣質教育第一人”

家庭教育暢銷書作者,著有《開啟家庭氣質教育》、《讓孩子從容面對學習》、《系統家庭富過三代的教育》等叢書。

相信,大家在張建老師的課堂中都能有不小的收穫,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真正實現家族傳承。

如果您覺得本文對您有所幫助,還想了解更多內容的話,可以關注、收藏、轉發、點贊、評論哦~

我們會持續更新更多對大家有幫助的內容與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