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給出對委內瑞拉動手的“最後通牒”?

揮舞制裁“大棒”的特朗普政府終於拿出瞭解決委內瑞拉問題的“美國方案”。近日,國務卿蓬佩奧公佈《委內瑞拉民主過渡框架》,提出美解決委內瑞拉問題的13個條件和兩點保證。美委內瑞拉問題特使艾布拉姆斯聲稱,只有馬杜羅政府“照單全收”,美方才會逐步“鬆綁”對委制裁。否則,美國還將加碼制裁力度,直至逼迫其妥協就範。

美國給出對委內瑞拉動手的“最後通牒”?


根據該方案,委內瑞拉需依照美方指定“三步走戰略”實現“民主過渡”:首先,總統馬杜羅和“臨時總統”瓜伊多均下臺,同時解散國民制憲大會,釋放反對派成員,“恢復”國民議會權力,選舉新的全國選舉委員會和最高法院。隨後,國民議會通過《“國務委員會”法》,由“國務委員會”代行過渡時期的政府職能。執政黨和反對派各自推選2名成員,再由4人選出第5名成員出任臨時政府總統。最後,“國務委員會”組閣履職,籌備6-12個月內舉行總統大選和國民議會選舉,並最終將權力移交新政府。此外,美國還要求所有外國安全部隊均撤出委內瑞拉。

雖然美國積極推銷,一番吆喝加威脅卻遭馬杜羅政府斷然拒絕。委外長阿雷亞薩譴責美對委政策“偏離軌道”,意在“利用疫情攫取政治利益”,既“可悲”又“卑鄙”。從各方反應看,該方案的制訂未有馬杜羅政府代表參與,是不折不扣的美國和瓜伊多單方面“臆想”。

那麼,該如何看待美國推出的所謂“民主過渡框架”?

美國給出對委內瑞拉動手的“最後通牒”?


首先,這是美長期力挺瓜伊多無果的“B計劃”。自去年1月瓜伊多自封“臨時總統”以來,美下大力氣對其政治支持、資金援助、輿論聲援,甚至隆重接待瓜伊多訪美並列席國會2020年度國情諮文,美“打造政治明星”的力度不可謂不大,投入資金不可謂不多。但呼者切切,應者寥寥。一年多來瓜伊多仍未“成才”,不僅在反對派中難以服眾,幾度整合失敗,搞所謂“軍事政變”也是草草收場,更傳出“私分援助資金”的腐敗醜聞,落得一地雞毛,連美國在拉美的不少盟友也對其不以為意。美國眼看瓜伊多難成氣候,指望其短期“扶正”愈發不現實,繼而轉換思路,拋出所謂“民主過渡框架”也在情理之中。

美國給出對委內瑞拉動手的“最後通牒”?


其次,冠冕堂皇的“中立”幌子難掩“挺瓜倒馬”的底色。該方案看似“中立公正”,實則對以瓜伊多為首的反對派有所偏袒。“框架”要求總統馬杜羅和所謂“臨時總統”瓜伊多均“靠邊站”,將全部權力讓渡於“國務委員會”。看似“一視同仁”的背後是給瓜伊多“開後門”,它實質上否定了馬杜羅民選總統的合法身份,保留了瓜伊多議會主席的職務。這將打破委內瑞拉朝野政治力量對比,使“有名無實”的執政黨相比把持議會的反對派處於相對劣勢,實在難言“公平”。此外,美還先入為主,要求成立所謂“真相與和解委員會”,調查左翼政府1999年執政以來的“暴力活動”,實際上埋下了日後“政治清算”的伏筆。

最後,“美國方案”的本質仍是政權更迭。今年以來,美接連出臺對委政策,令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先是制裁從事對委石油貿易的俄羅斯石油公司,接著以涉嫌“毒品恐怖主義”起訴總統馬杜羅等高官,現在又炮製所謂“民主過渡框架”,並以加碼制裁相威脅恫嚇。平心而論,這一連串“組合拳”打得既不漂亮,也不高明,反而折射出特朗普政府對委內瑞拉問題的錯亂邏輯和偏見固執,表明美仍然抱著屢試不爽的“極限施壓”伎倆,臆想通過“以壓促變”顛覆馬杜羅政權。

美國給出對委內瑞拉動手的“最後通牒”?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值此全球抗疫之際,美借疫情對委極限施壓,既不符國際準則,又有違人道精神。而委內瑞拉問題至今懸而未決,外部勢力的干涉難辭其咎。“解鈴還須繫鈴人”,美國應拋棄不切實際的幻想,由委內瑞拉人民和各黨派通過對話協商尋求政治解決方案,這才是促進委內瑞拉問題和平解決的“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