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6歲作詩被贊“神童”,本為絕色女子,卻被父親逼迫出家

她6歲作詩被贊“神童”,本為絕色女子,卻被父親逼迫出家!

話說我國擁有上千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歷了無數朝代的變遷,每一個朝代都有一些著名人物的故事流傳至今,仍然被人們傳頌。不過如今能夠被稱頌的大多都是才男,很少有女子成就一番美名,因為在古代那個封建社會提倡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古代的才女少之又少,幾千年算下來也不過四大才女比較出名,她們就是卓文君、班昭、蔡文姬、李清照。今天要說的也是一位古代的才女,不過這個才女的命運卻非常坎坷,她6歲作出一詩被贊神童,父親看後:此女將來必失德,送她當尼姑。

她6歲作詩被贊“神童”,本為絕色女子,卻被父親逼迫出家

李季蘭是唐朝一名著名的才女,她天生聰穎,琴棋書畫無一不精,被譽為女神童。可是這樣一個才情橫溢的女子,卻在6歲的時候被自己的父親逼迫出家,原因則是她做出的一首詩。李季蘭出生於一個富貴之家,她從小就長得非常貌美,五官秀麗至極,一看長大就是絕世美女的料。可是李季蘭的父親卻是個迂腐的老頑固,他認為自己的女兒過美“近乎於妖”,是不祥之兆,從小就對這個女兒視若無睹。

她6歲作詩被贊“神童”,本為絕色女子,卻被父親逼迫出家

雖然不被父親看重,但是卻被世人所認可了。她的名氣傳播的很遠,在當時,很多人都知道,在李家有一位絕色女神童,年紀輕輕的就能夠寫出精彩的詩句和富有文采的文章。在李季蘭六歲那年,她作了一首名為《薔薇》的詩,在這首詩當中,有一句為“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在常人看來,這首詩沒有什麼不妥,相反還覺得她很厲害,但是在父親眼裡,他卻認為小小年紀就寫出這樣的詩句,長大以後一定是一個不好的女子。

她6歲作詩被贊“神童”,本為絕色女子,卻被父親逼迫出家

他覺得“架卻”是“嫁卻”的意思,一個6歲的小姑娘就能寫這種女子待嫁心緒亂的詩句,此女將來必然會做出失德的事情,於是就送她去當尼姑了。6歲的李季蘭就這樣莫名其妙的被送到了玉真觀(一個出家人該去的地方)。而李季蘭當時什麼也不懂,即便出家,對她來說也不過是換個地方生活而已。等到李季蘭16歲的時候,她已經長成了一個絕色的少女。而她雖然身在道觀,但是其實卻一直跟紅塵俗世保持著聯繫。

她6歲作詩被贊“神童”,本為絕色女子,卻被父親逼迫出家

大家都知道這個道觀中有一個才色雙絕的美貌道姑,因此經常有文人墨客來到道觀探訪李季蘭。當時有好多名士,好比說崔煥、陸羽等等,他們幾人都跟李季蘭交好。唐朝相對於其他朝代而言,本就民風開化,男女交往不需要那麼設防。而且李季蘭又是道姑身份,不是大小姐,所以幾人來往更加密切。再後來,李季蘭的名氣越來越大,甚至全國上下沒有幾個人不知道她的存在的。大家在嚮往她的同時,也感到可惜,這樣一位絕色才女,竟然被埋沒到了道觀之中。

她6歲作詩被贊“神童”,本為絕色女子,卻被父親逼迫出家

在當時,文人們都喜歡以文會友,所以大家都經常會舉辦一些詩會什麼的。在這些詩會中,李季蘭一般都會到場,不過,李季蘭雖然結交了不少才子,但是因為她一直都沒還俗,所以到老她也沒有結婚。當時李季蘭的名氣有多大呢?據說在她40多歲的時候,唐玄宗也聽說了她的美名,於是特地召她入宮覲見,還封她為“俊嫗”,賜她在長安居住。李季蘭的晚年更加悽慘,她捲入了政治風波最後被處死,一代才女就這樣淒涼得離開了這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