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男孩晚歸,寶媽一怒之下咬斷兒子“命脈”,事後愧疚:太沖動

文字/淺爺

人們經常說孩子就是父母的心頭肉,為了孩子能夠健康安全,媽媽做什麼都心甘情願,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媽媽都是如此。

2歲男孩晚歸,寶媽一怒之下咬斷兒子“命脈”,事後愧疚:太沖動

前不久有新聞報道稱,一位2歲的小男孩被親生母親咬斷了"命脈",這件事讓所有人既憤慨又震驚,為何一個媽媽狠心做出這種事呢?

這位名叫小美的寶媽三年前嫁給了丈夫,並很快就生下了兒子,因為家庭困難,丈夫只能出去打工,可自從丈夫不在家,寶媽就彷彿變了一個人。

2歲男孩晚歸,寶媽一怒之下咬斷兒子“命脈”,事後愧疚:太沖動

鄰居和孩子的大伯都說過,寶媽總是打罵孩子,儘管這個孩子才剛剛兩歲,可身上到處都是傷口,這都是被親生媽媽打出來的。

後來記者採訪了寶媽,原來當天她發現自己2歲的兒子很晚才回家,之前她怎麼找都找不到,看到兒子回家就十分生氣,因此才在一怒之下咬斷了孩子的"命脈"。

2歲男孩晚歸,寶媽一怒之下咬斷兒子“命脈”,事後愧疚:太沖動

這件事之後寶媽表示自己也非常愧疚後悔,覺得自己當時太沖動了,然而對孩子的傷害已經造成,雖然孩子現在脫離了危險,但下身依舊紅腫不已,日後孩子的心理可能也會出現問題。

現實生活中經常會有父母對孩子進行打罵,看到孩子犯錯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覺得不打不罵孩子不會長記性,實際上這樣的教育方法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影響。

特別是以下兩個方面:

1身心受傷。

2歲男孩晚歸,寶媽一怒之下咬斷兒子“命脈”,事後愧疚:太沖動

父母對孩子非打即罵首先會給孩子的身體帶來很大的傷害,孩子身體那麼脆弱,父母的毒打勢必會給孩子留下傷痕,更重要的還是傷害到孩子的心理,因為長期捱打捱罵,讓孩子變得十分膽小,也非常缺乏安全感,時間長了會讓孩子的心理出現異常。

2扭曲教育觀。

2歲男孩晚歸,寶媽一怒之下咬斷兒子“命脈”,事後愧疚:太沖動

有些父母認為,打罵才是真的在教育孩子,但這種教育觀無疑是扭曲的,本身就存在很多的錯誤和問題,讓孩子接受這樣的教育也會讓孩子的心理和思想被扭曲,甚至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對孩子的未來十分不利。

所以說當孩子犯了錯之後,父母最好不要對孩子進行打罵。

那麼,父母應該怎樣教育犯錯的孩子呢?

  • 先讓情緒冷靜。
2歲男孩晚歸,寶媽一怒之下咬斷兒子“命脈”,事後愧疚:太沖動

不少父母看到孩子犯錯就想要發火,心情波動非常大,因此才會對孩子進行打罵,但這種態度根本沒辦法解決問題,因此第一步家長一定要冷靜下來,讓自己的情緒逐漸緩和和穩定,這時候再和孩子對話就很難發生衝突了,更有利於解決問題。

  • 講道理。
2歲男孩晚歸,寶媽一怒之下咬斷兒子“命脈”,事後愧疚:太沖動

實際上孩子比家長更想要講道理,因為他們本就處於弱勢的一方,如果父母發火他們會受到傷害,所以大部分的孩子都可以接受父母講道理,等到家長情緒穩定之後,就可以和孩子坐在一起溝通講道理,應該首先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哪裡。

這樣做會產生怎樣嚴重的後果,如果想要改正應該怎樣做,等到孩子明白了這一系列的問題之後,日後可能就再也不會犯這種錯誤了,所以說講道理比打罵孩子更容易解決問題,同時也會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

  • 適當懲罰。
2歲男孩晚歸,寶媽一怒之下咬斷兒子“命脈”,事後愧疚:太沖動

懲罰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讓孩子更加深刻的記住這次自己犯下的錯誤,但家長在懲罰孩子時,必須認清懲罰並不是家長們最後的目的,這只不過是為了改變孩子而做出的手段而已,為了孩子們的順利發展,進行一定的懲罰效果會很好。

但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懲罰並不代表著體罰,如果過度懲罰反而會適得其反,讓孩子更加叛逆。

2歲男孩晚歸,寶媽一怒之下咬斷兒子“命脈”,事後愧疚:太沖動

教育孩子必須講究方式方法,不能隨意對孩子進行打罵,這對孩子的成長傷害太大,明明是為了孩子好,卻偏偏做出傷害孩子的舉動,這樣的父母太過存心大意了,也很容易讓孩子走上歪路,因此在教育方面家長最好不要打罵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