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三次興兵征討高麗,為何一直無法成功?原因很無奈

唐初時期,與唐王朝相鄰的邊國向唐朝進貢,其中就包括了高麗。在公元644年,高麗內部發生政變,蘇文當權,自封官職,野心勃勃的他企圖聯合倭國和百濟進攻唐王朝,意圖自立為王。在當時,唐朝統治者也正有此意打算一統天下,因此發佈通知,羅列了蘇文的罪責,以求能名正言順進攻高麗。但李世民連續三次攻打高麗,卻不能夠真正攻下高麗。請看下文剖析為何李世民三次的攻打,都不能攻下高麗。

李世民三次興兵征討高麗,為何一直無法成功?原因很無奈

第一次東征正面強攻誤戰機

公元645年,李世民召集官員,一方面宣告了要攻打遼東地區,緣由是害怕高麗等人影響了老百姓的生活,且遼東地區本就屬於中國的地帶,他決心御駕親征,統一中國。另一方面,他安撫受傷的士兵,並交代了太子和親信的後續工作,安定文武百官的心。也正因為統治者順應了民心,為民著想,導致當時參軍的人數很多。與此同時,他在御駕親征的邊路上,還設置了烽火臺,以供與太子之間傳遞信息。

李世民三次興兵征討高麗,為何一直無法成功?原因很無奈

公元645年三月,太子率領兵將出發,一方面利用聲東擊西的辦法,大舉從懷遠鎮進攻,其實是暗中從甬道偷襲,打了高麗一個措手不及,另一方面運用水面作戰的方式,出乎高麗軍隊的意料。而與此同時,李世民率領援軍也從水面進攻,破釜沉舟,堅定李軍對戰高麗的決心。李氏父子二人通過對高麗強烈的進攻,高麗大受其亂,最終不敵,被俘萬人。

李世民三次興兵征討高麗,為何一直無法成功?原因很無奈

緊接著李氏父子分頭行動,攻打遼東,先是遼東的白巖城不戰而降,後是拿下前往安市的援軍。消息傳到安市時,城中百姓抱著與城池共存亡的念頭,不斷加固加高城牆,而李世績久攻不下,聽從李世民建議,建造土山。待到土山把城牆攻下之時,卻被城中士兵搶佔先機,奪得土山。唐王朝攻打安市失敗。於此同時,蘇文送了大量厚禮給予突厥,利用突厥攻打唐朝,自顧不暇的唐朝只能先回國應對突厥的進攻。

第二次東征隨遇而戰無重心

前文提到,李世民第一次征戰高麗失敗,這更加助長了蘇文的氣焰,不僅多次無視對唐王朝的進貢,還對來使指手畫腳。李世民忍無可忍,取消了高麗的進貢,並打算再次征戰。公元前647年三月,李世民再次東征高麗。

鑑於上次戰敗的失誤,李世民在征戰前特意召開會議,與文武百官商討討伐高麗的戰策。有官員分析了第一次東征的情況,認為此時的高麗經過第一次的征伐,不僅土木工程被毀了大半,而且農作物種植也遭受破壞,更甚至在城池淪陷時,唐軍搜刮了大量的糧食,此時的高麗百姓都是果不能腹的情況,因此建議唐軍運用持久戰,且遠離高麗地區進行作戰,這樣一來,時間久了,高麗自然就因為軍糧不夠而戰敗。

李世民三次興兵征討高麗,為何一直無法成功?原因很無奈

李世民聽取了大臣的意見,大力擴充水上軍事力量。一方面讓太子騷擾新城,另一方面讓將軍牛進達干擾萊州。高麗人苦不堪言,唐軍多次獲得戰勝的果實。

但此時,唐王朝卻面臨唐國西部的威脅,西部邊疆戰亂,再加上高麗派人來議和。無奈之下,李世民只得同意。因為東征高麗,既是隨機遇到高麗城池就進攻,又沒有把握住戰爭的關鍵戰策,李世民第二次討伐高麗再次失敗。

李世民三次興兵征討高麗,為何一直無法成功?原因很無奈

第三次東征未竟遂亡續戰火

公元648年,李世民意圖再次東征,恰逢新羅國統治者去世,李世民意圖藉著封新羅國統治者其妹為郡主,讓大將軍率兵攻打高麗,為第三次討伐高麗打下基礎。

李世民三次興兵征討高麗,為何一直無法成功?原因很無奈

同年6月,李世民趁著高麗軍心不穩,意圖第三次東征。聽取大臣建議,做好充分的準備,意圖一舉攻破高麗。先是興修大量戰船,且戰船高達30多米,運往萊州埋伏,準備攻打,再是準備充足的軍糧,讓30萬大軍能夠安心打戰,後是把大量兵器運往蓬萊縣以東地區。

李世民第三次討伐高麗,舉全國之力,大肆為戰爭做了萬全之策。但在第二年,李世民駕崩了,第三次討伐高麗無極而終。

李世民三次征討高麗都是為了一統天下,擺正唐王朝的"正統"地位,但其中也有高麗首領蘇文的野心促使李世民東征。而李世民三次東征失敗的原因,一是沒有把握好戰爭的時機,二是沒有制定好恰當的對戰政策,三是沒有處理好唐朝周邊外族的關係,導致其自顧不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