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說話,我更喜歡你們“閉嘴”的樣子

人生的噩夢就是不管你在做什麼,今天是個什麼場合 ,一米之內總有一張嘴巴,這裡嘟囔一下,那裡糾正一下。而且你最好不要反駁,不然的話,他的“嘟囔”或“糾正”就會沒完沒了。

噩夢之一,婆婆的絮叨。

我的婆婆就是個管不住嘴巴的女人,本來大年三十大家坐在一起開心吃個年夜飯,她就開始絮叨,說:“自己實在不想給公公做飯了,做了一輩子的飯,都做怕了,看你們誰能接上去就接去吧”。

我就像公公身體還好,又不是癱瘓在床了,再說那個女人不是要做一輩子飯呀。

接著就聽開始訓兒子“你們看我們這個村子裡有本事點的孩子,都把父母接到城裡居住了,就是你們沒本事,連自己的小家都過不好,哪有本事管我們”。

小叔子聽煩了說:“我讓你們跟我去城裡住,是你們不去的呀,現在又來責怪我們”。這一句又引起她強烈的不滿。順嘴就說“你那個房子巴掌大的地方,我們去了咋住,你們咋不說湊錢給我們買個大房子,讓我們去住也舒服點”。

相比說話,我更喜歡你們“閉嘴”的樣子


這時老實的公公實在聽不下去了,就說:“去城裡幹什麼,在農村可以養羊,養雞,還能種菜,這裡環境也好,人家好多人老了還回來在這養老,你還不嫌吵 ,想去城裡住”。

公公一向都是個很明事理的人,勤勞樸實,我們每年雖然回來的次數少,但是誰也給生活費的,過個基本生活他們還是沒有問題的。

看著婆婆耷拉的臉,看著一桌子已經冰涼的菜,哪有胃口,今年剛進門的小妯娌悄悄問我“二嫂你們每年就這樣過除夕呀”我無奈的點點頭。

作家毛姆曾經說過:“長輩最大的修養,就是控制住批評晚輩的慾望”。

的確,但凡有一顆正常的腦袋,就不會不分場合,不分時間掃大家的興致的。

噩夢之二,身邊有個喜歡開玩笑的人。

那天我去參加朋友兒子的婚宴,旁邊做了個愛說話的大嬸,其實我們都互不認識,但是她很活躍,跟我們左右的人嘮嗑。

結婚典禮開始了,她就指著臺上的新娘說:“唉,王琴兒子那麼優秀, 咋找了這麼胖的個媳婦,真是好漢沒好妻呀”!

我就覺得奇怪,你都沒跟人家接觸過, 你咋知道她不會是個好妻子,這不是胡說嗎?

相比說話,我更喜歡你們“閉嘴”的樣子


最尷尬的是在席間,王琴過來給我們打招呼,順便敬酒致謝大家來參加她兒子的婚禮。我們都客氣的說:忙壞了,婚禮辦的很成功之類的話。

可她嘴巴一張就:“你這媳婦真的配不上你兒子,女人嗎 ,就要身材好點,你看像個舉重運動員似的 ,不害怕她以後欺負你兒子呀”!王琴肯定生氣但又不好說,臉就紅的,我趕緊站起來說:“女孩子還是胖一點好,身體健康,你看像我林黛玉似的,一年光得病,我家老公看著都愁”。

她剛準備接話,我就提議大家跟王琴碰個酒,讓她去招呼其它的賓客去,總算讓她閉嘴了。

不分場合的開玩笑,瞎指點,就像你正在吃飯,有人在你旁邊指導你“來,張嘴,好,開始咀嚼,對了就這樣吃”你不覺得他把你當弱智了嗎?

學會閉嘴是成年人的美德。

噩夢之三,無處不在“我都是為了你好”。

喜歡說我為了你好的人,容易擺出一副“奉旨辦差”的姿態。

前輩對我說:“我都是為了你好,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都多得多,聽不聽都是為了你好”。

朋友會對我說:“我說話比較直, 有一說一都是為了你好”。

老公會對我說:“為了你,我就辛苦的四處奔波掙錢”。

領導對我說:“我訓你,是為了你好 ,希望你有更大的進步”。

都是在說為了我好,而我要言聽計從,最好還要感激涕零嗎?

相比說話,我更喜歡你們“閉嘴”的樣子


這些隨口指點我人生的人,其實並不都是對我的人生負責。誠心誠意的指點,其目的的應該是讓人日日精進,而不是讓人無地自容。

所以他們的懷疑,批判, 我都會審視出對錯,我要用心做事,遠離去爭對錯論是非,用時間和精力解決問題,只有不斷進步才能遠離這樣提醒你的“好心人”。

這些人以過來人的身份自居,卻根本沒意識到:自己的人生經歷,其實並不能指點別人的江山。

我們不要說話碎的像韭菜,讓人塞牙。不要說話口無遮攔,這會讓人很難堪。不要說話像裁判,這讓人感覺像暴力。既然做不到“口吐蓮花”,就學會“沉默是金”。

更多的時候,大家還是喜歡你“閉嘴”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