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學和上中學之後,學習方法上應該有哪些變化?

手機用戶98513812019


小升初之後,很多孩子發現小學的學習和初中的學習是很不一樣的,那麼究竟小學和初中具體上有哪些不一樣呢?


01、學習的科目增多,學習的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增大。

小學的科目只有三科,而一進入初中,科目一下子變成了七科,而時間是不變的。相同的時間內,孩子需要學習的知識變多了。小學的知識也許就是很簡單的概念的理解和簡單的運用,可是進入初中後,學科知識的普通的常識性的越來越少,而學科之間需要的邏輯性,規律性,整體性和嚴密性變得越來越強,要求就越來越高。這個時候,我們的孩子覺得既新鮮,可是有覺得學習的壓力突然增加但是又不覺得不適應。


02、學習方法的的差異。

小學的學習主要是聽課,認真聽老師講課,小學生的學習很多時候是處於被動輸入的狀態。而初中知識更需要的時候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知識的過程,而不再老師一言堂。有個形象的比喻,有人說小學課堂,老師教的是擀皮,回家做的作業就是擀皮;老師佈置的是包餃子,那麼孩子回去的就是包餃子,而老師教的是包包子,那麼考試的時候就是要求包包子。可是在初中,可能老師教的是擀皮,作業要求確實要包包子或者考試的時候就要是蒸燒麥。這個就需要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靈活運用。再延續小學的學習方法來學習初中的知識是行不通的。

03、心理上的差異。

初中的孩子一般都是處於青春期,這個時候的孩子處於一種叛逆期,需要家長和老師更加耐心的進行教育和引導。而家長如果還是延續小學階段的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也許就是行不通的。

那麼初中知識應該怎麼去學習呢?

01、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上了初中,由於知識的複雜和多樣,我們就要改變小學由老師灌輸知識的學習方式,變為主動學習的姿態。上了初中,我們需要更多地提問,多思考,多總結。注重對知識的一個理解能力和歸納總結的能力,注重對知識的探究,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多向身邊的老師和同學進行學習和溝通交流,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知識得到鞏固,也可以學習其他同學的方法,提升自己的能力。

02、制定詳細的目標和行動計劃。

思想覺得行動,行動才會有結果。那麼我們就要制定詳細的目標和計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一定要做好計劃。計劃做好之後,我們就要按照計劃來安排時間,一定要保證學習充裕的時間和效率。在固定的時間內,要專注和投入去學習,這樣才能充分利用時間,而不是在慌忙和無計劃中浪費了時間。


正壹兒童數學


孩子升入初中,將面臨著諸如環境、學習方法和學習科目設置的不同,學生及家長應針對小學和初中幾個方面的不同做好調整,提前適應初中的生活。特別是初一,需要我們的同學們儘快適應新的環境,建立初中學習方法。

變化主要由:

第一:學習方法:從傳授性到理解性。

小學我們的課程內容量少並且我們學習和上課的時間充裕,所以小學的老師課堂中的教學進度慢,每個知識點的講解很詳細,我們基本都是傳授式的學習,只需接受即可。

同時小學的學習主要是眼看、手寫、記住。而到了初中,初中科目增多,每個老師的講課時間都是規定好的,初中教師更多開始培養學生的解題和學習的思路,不會在課堂中過多的講解知識點,因此,要求學生對課堂中認真聽講,書本知識充分理解,並學會用思維去分析這些知識點,再在課後通過針對性的練習去理解性記憶知識點。初一適應,初二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初三為中考衝刺。

第二:學習要求:從被動到主動

小學階段的學習主要依賴老師的被動的安排,要求我們完成基本的課後作業,比如背課文,寫句子等,但初中則要求學生自覺主動並且有計劃地學習。 這就要求我們完成學校和老師交給的作業後,還要進行學過的內容的複習和新課內容的預習,這種習慣的養成,使我們在學習上覺得輕鬆,同時也很愛學。從小學升入初中要求學生的學習態度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初中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有所增強,但是,在這方面孩子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許多學生的自覺性還不能持久保持。教師和家長的管理稍有鬆弛,就會無法自制、把學業拋至腦後,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另外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心理的變化,電腦遊戲、武俠小說乃至不健康的讀物都會對孩子產生極大的誘惑,成為影響孩子學習的因素。有些孩子自制力比較脆弱,會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嚴重影響學習。總的來說,初中生還處在自覺性和依賴性、主動性和被動性並存的年齡。家長要注意經常幫助孩子排除干擾,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興趣,明確學習的目標,使他們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得以鞏固。

第三:學習內容的多樣性

小學和初中面臨的任務和學科學習的內容差異很大。總體來看,小學的課堂教學容量小,作業量小,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鞏固,主要是語文、數學和英語三大學科的學習。 到了初中,多出了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等幾大學科,而且知識系統性比較強,需要孩子課後花時間去消化,不然很容易導致成績下降。 小學階段的學生如果偏科現象過於嚴重,現在就應開始糾正孩子的偏科習慣,讓孩子在課餘時間多看看與基礎科學相關的書籍,涉獵這方面的知識。

從小學升到初中,學生很多學習方面、交際方面、性格方面等都發生很大的變化,所以我們家長和老師隨時和學生溝通、引導。


數學學習者


小學與初中的不同之處在於知識面廣了、知識點多了、知識鏈深了,考察的角度變大了、難度變深了、運用變廣了,唯一沒有變的,歸根結底還是對知識點的考核。所以我個人覺得還是應該牢牢抓住課本上的知識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才能克“題”制勝。



一、知識點的記憶要由死記硬背轉變為理解記憶。小學階段,知識點不多不雜不長,而且相對簡單易懂,小孩子的搶記能力特別強,多讀幾次就可以背下來了。可是到了初中階段就不一樣了,知識點多而且雜,許多知識點關聯性很強,而且很相似,往往就是一兩個字或詞語的差別,意思卻截然相反,很顯然,死記硬背往往容易記錯。所以必須要加深理解,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記得更牢固,才能很好的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我初中一年級上學期時,數學很差,對基本定義我都是死記硬背。



有一次晚自習,數學老師坐在我旁邊批改作業,她邊批改作業邊看我做題。沒過一會,她對我說:“非負數,意思是不是負數。非的意思是:不是。你要注意理解字面的意思。”此後,我茅塞頓開,原來數學的基本定義概念必須是要理解了才行的。我的數學成績也就從那個晚自習開始突飛猛進,一發不可收拾——六年後高考數學148分。所以理解記憶十分重要,具有基礎性的作用。

二、知識點的學習要由全面出擊調整為重點突破。初中階段的知識點很多,有的很基礎也很好理解,有的卻異常的難啃,而且這些難啃的知識點還往往是重點,考試肯定會以較大的分值出現,屬於拔高題目。小學階段的知識點雖然總體也不少,但是對小孩子來說,難易程度差不多,而且考試分值差別也不大,這就需要對各個知識點平衡掌握,逐個擊破。所以在平時學習中,在保證知識點全面理解掌握的同時,必須對重點難點進行重點突破,才能讓自己的成績嶄露頭角,勝人一籌。重點突破在中學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三、知識點的掌握要由理解掌握加碼為靈活運用。小學階段,我們對知識點的要求,最多就是理解掌握並加以運用,達到了這個要求,基本上是可以應對所有考核。可是到了初中,這個要求已經不相適應了,必須要加碼為靈活運用。因為數學知識點的運用特別廣泛,在不經意間就要用到,如果不能靈活運用知識點,那麼很有可能就解決不了問題,而且要靈活運用,活學活用,才能應對各種題型的考核。這個要求其實對學生還是很高的,不僅需要學生掌握知識點,還需要學生對問題要有關聯思維,否則很難銜接上有用的知識點。這種關聯思維,當然是應該建立在對知識點的掌握運用基礎之上的,是對思維邏輯的一種啟發式考核。這些都需要學生加大對重難點的練習,突破傳統思維,多見多做一些題型。可以說,靈活運用是奪取高分的決定性因素。


以上是我個人對小學階段與中學階段學習上需要轉變的一些東西的思考與理解,與大家一起分享。


教育觀察員—甘藤敬一


小學階段重認知和識記,學習過程主要是眼看、手寫和大腦記住。只要認真完成老師抄寫、背誦等學習指令,就能輕鬆考高分。但到了初中,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學生記住,還得對知識有充分的理解,再者進行邏輯分析。提問、思考、總結的習慣和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勝任力測評


小學的內容都是從認知開始的,從簡單的數字,文字積累一步步向前推進,知識學起來很連貫,初中新增課目多,如物理化學,要分析理解的知識點多了,所以小學通常滿分是常見的,差點的也有7o到8o多分,初中就不同了,初二後分化就嚴重一些,學習方法及學習能力努力程度都是明顯的體現,簡單的說從表面向內在發展的過程。


賀文博主


學習方法上:小學一般只要多記、多背、多寫,把基礎知識掌握牢固,那麼想取得好成績並非難事。北京新東方中學老師建議,到了中學階段要想取得好成績,光掌握好基礎知識還是不夠的,還要多思考,對知識進行深入和透徹的理解,進一步提升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