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噶舉派:達布噶舉三祖師

在達布噶舉派的形成中,瑪爾巴親赴印度求得許多密法語旨,成為藏地傳法之源;他的弟子米拉日巴注重實踐,以苦修著稱;米拉的弟子達布拉傑將所傳的密法與噶當教法融合,形成獨特教規;因而,他們三人被尊稱為”達布噶舉三祖師”。

瑪爾巴譯師(1012—1097),本名卻吉羅追,山南洛扎縣人。他曾三次赴印度學法,第一次住了十九年,第二次為六年,最後一次為一年;他從十三歲到五十二歲,學法長達四十年之久,其中完全依止在那若巴座前的時間前後加起來約為十六年零七個月,主要受學了《喜金剛》與《密集》為首的諸多續部的灌頂、解說、教授和實修法;並依那若巴上師的指示,先後拜見班智達益希寧布、希瓦桑布、梅哲瓦及梅哲瓦的妙印母芭蕉穗者等,依次受學了父續《密集》法、母續《瑪哈摩耶》法、《大手印》法和《四座》法等。瑪爾巴不僅帶回了所受學的全部續部教法,而且翻譯、校正和抉擇有關本續教法的解說,成為藏地新譯密教法的開創者之一,人們尊稱他為”瑪爾巴譯師”。瑪爾巴返回藏地後,於五十二歲時娶達美瑪等九女為妻,在家鄉洛扎卓窩壠授徒傳法。他不僅翻譯了大量的印度經典,自己也撰寫了一些著作,並時常用道歌的形式將修行感受唱給弟子來體悟,這一生動的傳法形式為米拉日巴所發揚。

米拉日巴(1040—1123)在瑪爾巴的弟子中屬於實修派,他領受了瑪爾巴修行的全部語旨,並以傳奇的人生、堅強的意志和苦行的道風著稱於世。十五世紀時,在後藏地方有一位叫桑傑堅讚的主巴噶舉派僧人,他十分崇拜米拉日巴,遂廣泛蒐集米拉日巴的事蹟,著成膾炙人口的《米拉日巴傳》。在該傳記中,通過米拉與弟子問答的形式詳細講述了米拉坎坷的人生及學法實修的過程。米拉幼年時,其父去世,母子三人受伯父的算計,財產被奪。其母希望米拉去學咒法來報復伯父家人,米拉就去前藏地區拜師修學咒術和降雹法,並施法報復了伯父及欺侮他們家的人。後來米拉又非常後悔自己的放咒放雹的罪行,決心要追求正法,以淨罪業。

藏傳佛教噶舉派:達布噶舉三祖師


當他一聽到瑪爾巴大師的名號,心裡便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快樂,激動得全身毛髮豎立,眼中不由得掉下喜淚,產生無比的敬意。瑪爾巴為了消除他的罪業,讓他做苦役,以此來磨鍊他的決心和意志。瑪爾巴一遍又一遍地命他在山上先後砌建圓形、肩胛狀、半圓形和三角形等形狀的碉房,建好後又找各種藉口,讓他一次次拆毀重建。米拉建碉房時連一塊石頭、一筐土、一桶水、一鏟泥也無人幫運,他受盡了折磨,背部出瘡,四肢傷痕累累。

最後,瑪爾巴認為米拉的身心已得淨化,才將所有密法傳授給米拉,並要求他在山洞中修行,米拉在瑪爾巴跟前先後修行了近七年。他四十五歲時,回到家鄉,才知道母親已去世,妹妹討飯不知去向。悲憤之下,米拉隱跡在山岩間,身裹白布單衣,以蕁麻為食,潛心修行九年,獲得風息自在成就等。此後他下山雲遊各地,招收弟子,以道歌形式宣揚教法。米拉日巴在道歌中不僅表達了他對佛法的深深體悟和洞徹認識,也處處流露出他以解脫自在的心境來看待世間的種種現象。

如他在一首道歌中主張做純真的佛教徒,對追求世間財富和榮譽的所謂”佛教徒們”提出了批評,他唱道:”此人世間是大海嗎?不管怎麼舀也無盡期!佛法三寶是須彌山嗎?無論是誰也不肯擔負!信法誓言是山口鳥毛嗎?無論是誰也不信守!聖法戒律是道旁瘋屍嗎?無論是誰也不操守!法墊之上有針刺嗎?高僧大德不肯穩坐!嚴修佛法無意義嗎?諸僧徒眾不守律法!山林寂靜處有盜賊嗎?諸修行者常遊村鎮!中陰之處減容顏嗎?眾女弟子銳意打扮!來世生處氆氌貴嗎?眾女尼等多織氆氌!對此人世怕其空嗎?不論僧俗皆增子嗣!來生後世吃喝多嗎?男女施主不肯佈施!上方極樂世界有痛苦嗎?前往之人多麼稀少!下界十八地獄有幸福嗎?權貴爭去擁擠奔跑!……”米拉日巴一生刻苦修持,堅忍不拔,各教派都視他為修行者的典範。米拉的事蹟,在藏族人民中廣為流傳,他深得人們的敬仰。

達布拉傑(1079—1153,本名索南仁欽),因出生於達布地方,而且精於醫道,故稱”達布拉傑”。他晚年常駐錫在岡布寺傳法授徒,所以又尊稱他為”岡布巴”。達布拉傑先學噶當派的教法,一次回鄉偶聞米拉日巴之名,遂生信仰而前往拜遏,米拉給他傳”金剛亥母灌頂”和”拙火定法”,他依法修習,得有證驗。他在米拉跟前學法共十三個月,最後一次,米拉召見達布拉傑,說要給他傳授一個最為殊勝的秘訣,米拉將自己的衣袍撩起,只見他的背部,全是網狀老繭,米拉說道:”我再沒有比這更深奧的口訣了!我是經過這樣的辛苦去修行,心中才生起功德的,所以你也要以最大的堅毅持忍力來修行才好。”這件事在達布拉傑心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離開米拉日巴後,達布拉傑在山野修行。1121年,達布拉傑建岡布寺,開始傳法,他把噶當派的”道次第”教授融合到噶舉教法中,著成《道次第解脫莊嚴寶論》,並以”大手印俱生和合法”導引後學,獨具特色,由他而傳的法嗣被稱為”達布噶舉”。在宏法事業上達布拉傑遠超過了他的上師米拉日巴,而且在佛法修行中,他實修和教理並重,能夠綜合噶當和噶舉二派的教法和實踐,使噶舉派教法有了很大的發展。達布拉傑的弟子很多,其中都松欽巴、向蔡巴、拔絨巴、帕木竹巴四人分別建寺授徒,形成四個派:噶瑪、帕竹、蔡巴、拔絨。而帕竹一系又分出八個支派:止貢、達壠、主巴、亞桑、綽普、修賽、耶巴、瑪倉等;主巴支派又分為上、中、下、南等派;以上總稱為達布噶舉派的”四系八支”。

達布噶舉派的傳承支派圖:

瑪爾巴——”四大柱弟子”之一米拉日巴——達布拉傑——

達布噶舉派支系眾多,教法豐富。進入元代,噶舉各派多為家族勢力所控制,教派隨家族勢力的興衰而興衰。自17世紀後,噶舉派漸呈衰微趨勢,許多支系或並於它派,或傳承斷絕,到近世僅餘噶瑪噶舉、止貢噶舉、達壠噶舉、主巴噶舉幾派,其中噶瑪噶舉的影響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