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有序更有趣——友好街頭公共藝術互動

9月11日,北京二環裡的銀河SOHO西側,幾個道路停車位上,出現一組唱歌、朗誦、午休、練瑜伽,午睡的年輕人。這是今年北京國際設計周東城分會場朝陽門站一個特別的街頭公共藝術。發起方是北京ONE藝術周主持策劃的“騎時停好”項目組。

當天,在三個3×6米的道路停車位上,幾個年輕人先後做了很多平日在街頭不會發生的有趣活動,如4人一組練習瑜伽,擺上幾個懶人沙發伴著蟬鳴午休,在街頭合唱,朗誦秋日詩歌,還有街頭迷你手衝咖啡館。現場,項目發起人馬豔豔說:“設想如果汽車拋錨可以叫救援服務的話,那麼自行車也該有更多配套的城市新服務出現,傳統街區的自行車修車攤能否轉型“自行車救援服務”,今天我們在一旁的自行車道上準備了“騎行補給站”除了為路過的騎行者或路人發放礦泉水和加油的小旗幟,也請她們參加共同完成了一張北京騎行友好路線圖,收集有趣的騎行故事。”

讓有序更有趣——友好街頭公共藝術互動

據發起方介紹,此次創意借鑑了在國外街頭上演過的Parklet(“口袋公園”)。希望藉由公共藝術的互動方式,讓城市的一角暫時慢下來,激發那些在寫字樓裡的人的想象力,呼籲更多的“路人”們能夠感知到,公共空間可以有藝術的氛圍和生活的氣息。街上的道路不只是被汽車和冰冷佔領,是與每個人都有關的,是有溫度,是與它所在的社區互動並能夠協力創造出美好生活的。

讓有序更有趣——友好街頭公共藝術互動

據悉,“騎時停好”是2018——2019年北京ONE藝術周“藝術共創”計劃的入選項目,由獨立紀錄片導演陶蠡和公益策劃人馬豔豔共同發起,以“共享單車”資源浪費問題為主題的公共討論、創新停放解決方案、公眾參與藝術表達的城市可持續發展活動,旨在通過非盈利的方式,進行騎行體驗、線下互動工作坊、公共互動展覽等多元內容形式,與每個“積極又可愛的普通人”探討共享單車在當下的意義、思考與行動,讓每個人與城市的連接更緊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