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欲限制華為芯片供應鏈?外交部迴應“不會坐視不理

前天

美國欲限制華為芯片供應鏈?外交部回應“不會坐視不理


路透社消息稱,美國政府內閣高級官員同意採取新措施,限制華為芯片全球供應鏈,其中可能包括一些關鍵的產業鏈廠商。據悉,此次禁令主要是通過限制使用美國技術、零件的外國供應商來實現,臺積電很有可能位列其中。目前美國總統特朗普並未表態,報道提到,他上個月似乎反對執行該計劃。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31日稱:如果美國方面真的限制華為芯片供應鏈,會讓很多美國企業蒙受巨大損失,與此同時,相信中國的精準反制辦法也有很多。

根據提議的規則調整,使用美國芯片製造設備的外國企業需要獲得美國許可證,方可向華為供應特定的芯片。有消息人士表示,該規則調整的目的是限制臺積電對華為的芯片銷售。臺積電是華為海思的主要芯片製造商之一,同時是世界最大的芯片代工廠。

“這是美國部分政客一直在做的事情,並非今天突然想起來了。”項立剛認為,首先要認識到,美國政客力量和政府行政力量是兩回事,如果美國政府真的介入,那麼中方也肯定會有反擊動作。他同時提醒,這樣的打壓計劃,受害的將首先是高通這樣的美國高科技企業。

  美國產FPGA、示波器等受到影響

據消息人士稱,一項修改是取消對民用產品的豁免。這項豁免規定,如果是用於非軍事實體和用途,則可以在沒有許可的情況下出口某些美國技術,從而放寬了對現場可編程邏輯門陣列(FPGA)集成電路等產品的出口。美國將針對中國進口方和中國公民取消這項出口豁免,意味著FPGA器件的非官方採購渠道將收緊,這預計將影響美國FPGA製造商英特爾(Intel)、賽靈思(Xilinx)等幾家企業的業務。

而賽靈思發言人在聲明中表示,“賽靈思瞭解到擬議中對中國出口限制的加強,並且正密切關注形勢發展。如果/當美國商務部出臺新規定,我們將會遵守。”

英特爾未予置評。

另一項修改將阻止中國軍方在沒有取得許可的情況下獲得美國某些產品,即便是為民用而購買,例如數字示波器等科學儀器、飛機引擎和某些種類的電腦。此舉若得以實施,可能將阻止一些對中國軍方進口商的發貨,即便他們宣稱這些產品將用於醫院之類的地方。

該報道說,最後一項修改將迫使向中國出口某些美國產品的外國企業不僅要取得本國政府的批准,還要獲得美國政府許可。

而在全面擴大限制範圍之前,特朗普政府的高級官員已同意對中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全球芯片供應採取新的限制措施。

  華為至暗時刻,中國政府不會袖手旁觀

就最近美國媒體報道,白宮考慮一項新的出口管制措施,可能會限制包括臺積電在內的芯片製造商對華為供貨,華為將如何應對可能更加嚴格的出口管制?

美國欲限制華為芯片供應鏈?外交部回應“不會坐視不理


徐直軍對此直言,自己看到了路透社報道的消息,同時也看到了2020年3月29日中國日報的消息,中國日報提到:如果新措施得以實施,中國政府也別無選擇,只能對某些公司採取同樣的措施。“我想,中國政府不會讓華為任人宰割,或者對華為置之不理。相信中國政府也會採取一些反制的措施。為什麼不能基於同樣的網絡安全原因,禁止美國公司的5G芯片及含有5G芯片的基站和智能手機、各種智能終端在中國使用?就算在這種情況下,華為還能從韓國的三星、中國臺灣MTK、中國展訊購買芯片來生產手機;就算華為因為長期不能生產芯片做出了犧牲,相信在中國會有很多芯片企業成長起來。”

徐直軍稱,如果美國政府可以任意修改“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其實是破壞全球技術生態,如何中國政府採取反制,會對產業造成怎樣的影響,推演下去,這種破壞性的連鎖效應是令人吃驚的。

徐直軍進一步指出,潘多拉盒子一旦打開,對於全球化的產業生態可能是毀滅性的連鎖破壞,毀掉的可能將不止是華為一家企業。我們希望全球產業鏈合作,希望聚焦客戶和產業界的挑戰,為全球客戶提供可信任的產品與客戶、為客戶為消費者提供好的產品與體驗。“我期望這條信息是假的,否則會後患無窮。全球產業鏈的任何一個玩家都很難獨善其身”。

美國半導體將遭受連鎖破壞

徐直軍分析:“就算新限制措施被實施,華為還能從韓國三星、中國臺灣聯發科、中國展訊購買芯片來生產手機。就算華為因為長期不能生產芯片做出犧牲,相信在中國大陸會有很多芯片企業成長起來,以韓國、日本、歐洲、中國臺灣芯片製造商目前提供的芯片來研發並生產產品。”

對於“潘多拉魔盒”一旦被打開,全球產業鏈可能面臨何種變動等問題,徐直軍表示:“我不會做深入的分析,但我推薦大家去看美國半導體協會請波士頓諮詢集團(BCG)所做的一份研究報告,叫作《限制與中國貿易如何終結美國半導體行業全球領先地位》,這份報告分析得很清楚。”

波士頓諮詢集團的報告中提到,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是全球性的半導體領導者,佔有45%~50%的全球份額;不包括中國工廠為外國公司提供的製造支持,中國公司佔全球半導體需求量的23%,但在這些需求量中,當前能實現14%的自給自足,而估計“中國製造2025”將在2025年之前推動國產自給率達到25%~40%,這將使美國的全球份額降低2至5個百分點。

該報告警告稱:“對中國獲得美國技術的廣泛單方面限制可能會大大加深並加速美國公司的份額侵蝕,因為已有成熟的非美國供應商可以滿足中國70%以上的半導體需求。”

該報告還推演:在接下來的3到5年時間裡,如果美國繼續遵守現行“實體清單”所規定的限制,將失去8%的全球份額和16%的收入;如果美國進一步完全禁止半導體公司向中國客戶出售產品,那麼美國全球市場份額將損失18個百分點,其收入將損失37%,這實際上將導致美國技術與中國脫鉤。

外交部回應:中國政府絕不會坐視不理

美國政府多部門官員擬對華為採取新限制措施,根據新規,使用美芯片製造設備的外國公司必須先獲得美國許可才能向華為供應某些芯片。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今天(2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對於美方的這種科技霸凌主義,中國政府絕不會坐視不理。

美國欲限制華為芯片供應鏈?外交部回應“不會坐視不理


外交部發言人 華春瑩:美國政府擬對華為採取新限制措施,他們到底想怎麼做我不清楚,這個要問美方他們才清楚。但是我倒是注意到,這兩天華為公司的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先生對這個其實已經有一番表態,我認為他有一個反問非常有力和有道理。中國政府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堅決反對美國動用國家力量,以莫須有的罪名無端地去打壓特定的中國的企業。那麼對於美方的這種科技霸凌主義,中國政府絕不會坐視不理。

美5次對華為許可權限進行延期

去年5月16日,華為及其64家子公司被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BIS)列入“實體清單”,包括谷歌在內的美國供應商被禁止與華為的部分業務往來。這意味著,未來沒有美國政府的許可,所有美國企業將不能再給華為供貨。

對此,華為輪值董事長鬍厚崑當天發表了內部信。在《致員工的一封信》中,胡厚崑表示,這是美國政府出於政治目的持續打壓華為的最新一步。對於大家對華為的潛在擔憂,胡厚崑稱這種情況,“公司在多年前就有所預計,並在研究開發、業務連續性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投入和充分準備,能夠保障在極端情況下,公司經營不受大的影響”。

2019年5月21日和8月17日,美國商務部兩次發佈了為期90天的“臨時通用許可”,允許華為及其附屬公司從事“特定活動”,以保證美國現有相關網絡的持續運營。但是,美商務部還在8月19日將另外46家華為附屬公司列入實體清單。

當地時間2019年11月18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第三次延長對中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臨時許可,時間為90 天。

針對美國商務部的“豁免”,華為技術公司當時回應稱:不管臨時許可延期與否,對華為經營產生的實質性影響有限,也不會改變華為一直遭受不公平對待的事實。

2020年2月13日,美國第四次延長禁令許可,為期45天,至2020年4月1日,以避免禁令對美國公司和消費者造成不利影響。美國商務部於3月10日宣佈,將華為許可證期限延長至5月1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