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決戰中途島》預熱 上:決定命運的五分鐘?

大導演羅蘭·艾默裡奇的新片《決戰中途島》將於11月8日上映。我得到個機會把片兒搶先看玩了,還近距離看到了大導演本人,作為一個軍事愛好者還是挺幸運的。

電影《決戰中途島》預熱 上:決定命運的五分鐘?

導演羅蘭·艾默裡奇在放映現場互動

根據導演的現場問答,《決戰中途島》這部電影在拍攝時製作了一架SBD和一架TBD的模型,用於拍攝飛行員的近景畫面,而所絕大部分戰鬥場面都是由CG完成的。影片畫面的火爆程度都遠超預期,尤其是防空火力空前密集,因為大家都知道當時的日本聯合艦隊防空火力已經不可以用悲劇來形容,應該算是辣雞了,而到了影片中就完全是另外一種感覺。具體有多火爆,大家到時候自行體會吧。

電影《決戰中途島》預熱 上:決定命運的五分鐘?

從預告片就能看出有多火爆了

這部電影的主要故事都是圍繞著中途島之戰以及相關主要角色展開的。故事的時間線其實非常的長,從演員表裡就能略知一二:包括空襲東京的杜立特、英雄轟炸機隊長麥克拉斯基和百斯特、著名情報官萊頓、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和威廉哈爾西。

我們知道哈爾西因皮炎加重並沒有參與中途島之戰,將指揮權交給了斯普魯恩斯。那麼哈爾西的戲份自然要在中途島大戰之前的一系列海軍行動中展示。包括在南太平洋與日軍交手以及為杜立特護航。哈爾西本人的性格非常有特色,勇敢到近乎魯莽,甚至帶艦隊強衝颱風,得了個綽號“颱風之子”。後世對他也是有贊有批。當然這不是本文重點。電影中涉及的歷史時間跨度如此之大,而影片的時間有限,肯定不會面面俱到把這些事情都說清楚,不然的話會看的有些不明所以。那麼接下來我們來聊聊中途島之戰的相關歷史。

電影《決戰中途島》預熱 上:決定命運的五分鐘?

威廉·弗雷德裡克·哈爾西

關於中途島海戰的歷史已經汗牛充棟,而且大多數都被各種“光環”和“戲劇性轉折”所圍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句“命運的五分鐘”。而這些帶有悲情色彩的評論或者“歷史真相”都出自於日方參戰人員的回憶錄,尤其是時任赤城號飛行隊長淵田美津雄所寫的回憶錄《中途島》。然而歷史的真相到底如何呢?日本人是怎麼輸掉中途島之戰的?中途島一戰的意義又如何呢?

為什麼要打中途島?

日本的海軍戰略有一個明顯的特徵,那就是沒有戰略。日本海軍根據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的經驗,總結出艦隊決戰就是制海權的經驗並應用於太平洋戰爭。然而這種以戰術勝利為目標的戰略在老牌海洋強國看來真是圖樣圖森破:贏得艦隊決戰並不意味著掌握制海權,更不意味著戰勝對手,對關鍵航道的控制明顯更為關鍵。日軍的戰略缺陷將在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困擾著日本海軍,腐蝕他們的戰鬥力。

電影《決戰中途島》預熱 上:決定命運的五分鐘?

日本聯合艦隊司令 山本五十六

中途島之戰是聯合艦隊策劃與推動的。在太平洋戰爭初期的一連串勝利之後,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將已然封神。他認為日本必須將美軍航母部隊完全殲滅才能獲得戰爭的勝利。然而作戰行動還要獲得軍令部和大本營的批准。於是艦隊與海軍軍令部、海軍與陸軍之間的鬥爭又喜聞樂見的上演了,雙方為了各自的利益和觀點吵得不可開交,山本甚至以聯合艦隊全體辭職職來要挾軍令部,真是典型的下克上。直到杜立特空襲東京後,陸軍才同意山本優先解決美軍航母的觀點。然而又在山本的中途島攻略計劃上強加了一條:進攻阿留申群島。

日軍的戰略規劃

山本發起中途島之戰的初始想法是誘殲美軍的主力:航母部隊。然而隨著參與作戰的單位越來越多,山本的計劃越來越龐大,逐漸將首要目標從美軍航母轉移到了中途島本身上去。變成了先讓航母部隊炸島,掩護陸軍主力登陸,然後等美軍航母從夏威夷出發,再集合日軍主力將美軍增援部隊擊沉。同時還要攻略阿留申群島。在這一點上,可以看到日軍作戰的幾個大毛病:目標不分主次,什麼都想要,也不看看自己有幾張牌可以打,作戰行動安排的複雜而精密,細緻有餘而靈活不足。然而美軍會按照日本人編排的劇本走嗎?

電影《決戰中途島》預熱 上:決定命運的五分鐘?

珊瑚海之戰是史上第一次航母之間的對決 翔鶴號被擊傷

更嚴重的是,由於之前的珊瑚海作戰,導致日軍損失了五航戰的戰鬥力:翔鶴號的艦載機隊被打殘,瑞鶴號被炸傷。原本預定要參加中途島作戰的航母數量瞬間減少了1/3。

我們來看下日本人的作戰計劃:

電影《決戰中途島》預熱 上:決定命運的五分鐘?

中途島戰略態勢,可見日方的計劃有多複雜

上圖從上到下分別是

阿留申方向(AL作戰):

北方部隊主力:細萱戍子朗中將指揮,包括那智號重巡、2艘驅逐艦

基斯卡島攻略部隊:第21輕巡戰隊:4艘輕巡、第6驅逐分隊的3艘驅逐艦,運輸艦1艘搭載登陸部隊550人

阿圖島攻略部隊:輕巡阿武隈號、4艘驅逐艦,運輸艦一艘,登陸部隊1200人

第二機動部隊:角田覺治指揮,包括四航戰的輕型航母龍驤、隼鷹,第4重巡戰隊的摩耶、高雄,第7驅逐分隊的3艘驅逐艦

中途島方向(MI作戰):

機動部隊:南雲忠一指揮,走在最前面。下轄第一航空艦隊,包括第一航空戰隊航母赤城、加賀、第二航空戰隊的航母飛龍、蒼龍。第八重巡戰隊,重巡利根、築摩。第三戰列艦隊二分隊:戰列艦榛名、霧島。第十驅逐戰隊的輕巡長良號和11艘驅逐艦。

主力艦隊:山本親自指揮,與機動部隊路線相同,但有一天的距離。包括第一戰列艦隊的大和、長門、陸奧,輕母鳳翔號,驅逐艦11艘

電影《決戰中途島》預熱 上:決定命運的五分鐘?

大和號戰列艦

阿留申警戒部隊:高須四郎指揮,初始與主力艦隊同行,後分頭北上。包括第二戰列艦隊的日向、尹勢、扶桑、山城。第9輕巡戰隊,2輕巡、12驅逐

登陸艦隊:近藤信竹指揮,在主力部隊南側。包括第3戰列艦隊:金剛、比睿,第4、5、7重巡戰隊共8艘重巡,第4驅逐戰隊:輕巡1艘和11艘驅逐,以及輕母瑞鳳號。

登陸船團:大量的運輸、補給艦隊和護航支援艦隊從關島出發與近藤信竹會合,搭載陸戰隊5000人,負責中途島登陸作戰。

美軍戰前準備與部署

密碼破譯

由於美軍在1942年1月,也就是中途島海戰之前半年,就從一艘被擊沉的日本潛艇上獲取了日軍的JN-25b密碼本。雖然日本在4月進行了密碼更新,但是仍有大量的電報都是以老密碼拍法的。於是美軍就能大致掌握日軍動向,他們判定日本將馬上集結主力進攻一個叫AF的地方。但是華盛頓認為這指代南太平洋的某個基地,夏威夷則認為這應該是中途島。他們於是秘令中途島明碼拍發一條報告:島上的淡水製造機壞了。過幾天,美軍截獲了日軍的電報:攻略部隊需要攜帶淡水船。這麼一來AF的指代對象就很明顯了。

調集兵力

於是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緊急調集手頭所有的力量,將哈爾西手下的企業與大黃蜂號航母編為第16特混艦隊,交由斯普魯恩斯指揮,約克城號航母組成第17特混艦隊,由弗萊徹指揮。兩支艦隊都被部署到中途島附近附待機。然後把手頭所有能派遣的地面作戰人員和陸基航空兵都派到中途島上去加強防衛。

電影《決戰中途島》預熱 上:決定命運的五分鐘?

列剋星敦號(上)與薩拉託加號(下)

同樣由於珊瑚海海戰的影響,約克城號航母受損嚴重,而且艦載機部隊被打殘,美國人直接將薩拉託加號航母(被潛艇擊傷正在修理)上完好的機隊直接移交給了約克城,同時讓約克城帶著維修工具參加戰鬥。對比日軍直接將五航戰棄之不用的行為,美軍體現出更為優秀的組織和應變能力。

雙方戰力對比

戰機數量

通常,人們在對比中途島海戰時都只強調了美日的航母對比為3比4,而且日軍有人員素質和裝備水平的雙重優勢。然而如果只算參與作戰的戰機數量的話,日方並沒有數量優勢。日本有赤城加賀兩艘大型航母和蒼龍飛龍兩艘中型航母,美軍有三艘約克城級艦隊航母以及中途島上大量的陸基航空兵。

只對比艦載機數量的話,日方有俯衝轟炸機(99式艦爆)72架外加2架維修和2架備用、魚雷轟炸機(97式艦攻)72架、戰鬥機(零戰)81架合計227架,而美方航母有俯衝轟炸機(SBD)109架,魚雷轟炸機(TBD)43架和戰鬥機(野貓)79架,合計223架。可以看出雙方戰機總數差不多。如果加上中途島上的127架各種戰機的話,美軍無疑佔據著數量優勢。

戰機性能

魚雷機方面,日方略有優勢,他們的魚雷機比美軍更強。美軍的TBD在投放魚雷時速度不得高於110節,高度不得高於15米,直接就是活靶子。日軍使用的97艦攻則要好得多:他們通常在160節的速度和100米高度上發射魚雷,必要時還能更高更快。

電影《決戰中途島》預熱 上:決定命運的五分鐘?

TBD魚雷機

戰鬥機方面,日軍的零戰非常靈活,但是機身非常不牢固,而且裝備的武器很尷尬:2門20mm炮威力不錯但是載彈量不足,打兩下就沒彈藥了,2挺7.7毫米機槍則威力太低。這造成了零戰需要頻繁起降補充彈藥,還得小心被對方命中,否則直接空中解體。而美軍的野貓式戰機雖然靈活性差了點,但是機體堅固,12.7mm機槍數量多火力猛,只要戰術運用得當還是可以和零戰打幾個回合的。然而駕駛零戰的飛行員都是久經沙場的老鳥,美軍這邊則新手居多。

電影《決戰中途島》預熱 上:決定命運的五分鐘?

SBD轟炸機

轟炸機的話,美軍的SBD佔有絕對優勢。且不說美軍航母搭載的轟炸機數量遠超日軍,SBD所使用的500磅炸彈威力也強於日本99艦爆所使用的250kg炸彈,而SDB的載彈量更是99艦爆的2倍。可以看到在中途島海戰中,日方數度命中約克城號航母,但美方總能修復。而日本的赤城號航母被一枚直接命中和一枚近失彈就奪取了性命。

艦隊防空火力

通常而言艦隊防空有三種手段:戰鬥機攔截、防空炮射擊和規避機動。

對於戰鬥機而言,如果對方的攻擊梯隊沒有護航戰機,那麼攔截作戰就像打靶一樣容易。畢竟滿載魚雷和炸彈的攻擊機是沒有什麼機動性能可言的。如果對方帶了護航戰鬥機的話,攔截行動就會被騷擾:專注於攔截的話會被護航戰鬥機擊落,與護航戰鬥機纏鬥的話又會錯失攔截時機,非常麻煩。除此之外,戰鬥機的防禦作戰也需要進行指揮和引導。由於零戰電臺性能羸弱,日方的防空指揮通常由防空哨艦進行開炮預警,剩下就靠飛行員的個人能力。而裝備了雷達和電臺的美軍方面則要好不少,攔截機可以得到有效的引導和指揮。

至於防空炮而言,日軍配備的防空炮數量不足,而且防空指揮系統的效率極其低下。大口徑火炮缺乏引導:日本航母上最新的94式高炮指揮儀的反應速度約為20秒,一旦對方轟炸機進入俯衝,他們就毫無辦法了。而小口徑高炮因為手動裝填彈匣的原因,射速非常慢,三聯裝25mm炮在正常情況下是一門炮開火,另外兩門等裝彈的狀態。因此在很多敘述中途島的文章中甚至不會刻意提起他們。而這些防空炮在中途島也沒起什麼作用。倒是美軍的防空火力效能還算不錯,雷達指引的高炮和高射速的小口徑火炮都能給對方造成不少麻煩。

電影《決戰中途島》預熱 上:決定命運的五分鐘?

電影中日方的防空火力真是可謂是武德充沛

最後在艦船的機動能力上,主要由操艦人員的水平以及對方的投彈水平決定。而美日雙方規避機動的環境不同,並不能直接比較誰強誰弱。另外,由於日軍防空火力不足,航母被迫進行大幅度的機動,這將導致她遠離護航艦艇的防空火力進一步下降。當然,日軍護航艦艇上的防空火力也幾乎是空白,驅逐艦上的防空炮寥寥無幾,戰列艦和重巡又距離太遠。所以日軍的對空防禦基本上只能寄託在攔截機身上,這為後來的戰鬥埋下重大隱患。

航母應運用水平

這方面需要多花點功夫說了。日方在航母應用的經驗比美軍要高,但是作戰習慣卻未必比美軍更好。同時也是各大段子的聚集地,是搞清事實真相的關鍵。

日方很早就能進行編隊內的協同攻擊,他們在放飛攻擊波的時候,航母除了各自放飛戰鬥機外,只放飛魚雷機,然後與編隊中的另一艘航母(通常是姊妹艦)放飛的轟炸機組成編隊進行攻擊。在下一個攻擊波在反過來,放飛轟炸機與另一艘的魚雷機編組攻擊。這樣能有提高艦載機的整備效率。而美軍則是每艘航母各自放飛三種飛機,提高了編隊的指揮難度,降低了整備效率。

電影《決戰中途島》預熱 上:決定命運的五分鐘?

日軍航母準備放飛戰機 背景為蒼龍號

然而美軍在航母運用中也有獨到之處。他們使用轟炸機編隊來承擔偵察任務。在美軍在每艘航母上都部署了一個裝備SBD的偵查中隊,簡稱VS。這也是美軍航母轟炸機數量眾多的原因。這些SBD在偵察到敵艦的時候就可以自行選擇是否進攻。而日軍航母則更傾向於集中放飛龐大的攻擊編隊,把偵查的任務都交給了重巡和戰列所搭載的水上飛機。而這些數量少,性能差的水上偵察機將是中途島海戰失敗的重要伏筆。

由於日軍出過“炸彈換魚雷”的經典問題,以及“命運的五分鐘”這樣的經典謊言,我們還得仔細說說南雲的這個難題由來,以及日本艦載機的整備過程。

在聯合艦隊對中途島海戰進行模擬的時候,出現了與後來事實相同的一幕:在北方伏擊的美軍航母給予南雲致命一擊。對於這個演習結果,山本直接表示美軍不可能知道日軍位置,所以這裡沒有航母。如果真的有航母怎麼辦呢?山本給了南雲一個口頭指示:在炸中途島的時候保留一半的航空兵應對。南雲此時心裡肯定一萬頭草泥馬飄過:就4艘航母,又要炸島又要防美軍偷襲,這麼點兵力怎麼夠嘛!我太難了!山本的這個指示,就為後面的“炸彈換魚雷”埋下了伏筆。

關於“命運的五分鐘”這個說法,則來自與此戰的親歷者,赤城號飛行隊長淵田美津雄的回憶錄《中途島海戰》。由於是親歷者回憶錄,無論是對史學界還是民間愛好者而言都是有一定價值的。然而史學界往往會對比其他檔案文獻來尋找真相,而民間愛好者則更多是哪個好聽用哪個。

電影《決戰中途島》預熱 上:決定命運的五分鐘?

淵田回憶錄原文

然而這完全是謊言。當時日軍所有航母都在疲於應付美軍魚雷機隊的輪番攻擊(葫蘆娃救爺爺),四條航母都在頻繁起降戰鬥機,根本不可能出現淵田描述中的場面。美軍轟炸機飛行員帶來的目擊證言和現場照片也都顯示當時日方航母甲板上並沒有排滿戰機,只有少量的零戰在加油裝彈。

從日方航母作業的流程上來看,要將機庫內完成整備工作的艦載機提升到甲板上,然後再放飛,這個過程需要45分鐘。而當天不斷來襲的美軍根本沒給日軍這麼長的喘息之機。

那麼中途島大戰是如何進行的?記得明天來看喲(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