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為何與疫情相關的謠言總是不缺讀者


新冠疫情:為何與疫情相關的謠言總是不缺讀者

新冠肺炎在多國蔓延之際,許多相關的假新聞也不斷擴散。

早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已經有關於病毒的陰謀論傳播,也有人誤信許多聲稱可以預防這種病毒的偏方。

這種與疾病相關的假新聞並不是第一次出現。

早在1980、1990以至2000年代,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一系列與艾滋病相關的假新聞。當時也有陰謀論認為艾滋病病毒是人為製造,也有人認為飲用羊奶可以治療。

隨著網絡平臺的發展,這些假新聞傳播得更厲害。這些平臺先後採取行動制止假新聞傳播,各大平臺深刻機制越來越完善,平臺上的不實信息也都會被刪除,包括巴西總統博爾索納羅(JairBolsonaro)宣稱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可有效治療新冠肺炎的講法。

專家分析說,這種假新聞永遠不缺乏讀者和市場,是因為編寫這種文章的人往往譁眾取寵,又利用許多方法令文章讀起來更有說服力,令大家放下戒心。

新冠疫情:為何與疫情相關的謠言總是不缺讀者


信息過剩

現代社會信息過剩,許多人判斷哪些數據可靠的時候,變成過度依靠直覺。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心理學家紐蔓(Eryn Newman)早前發表研究指出,簡單在一篇文字旁邊配上圖片,一般讀者普遍就會認為文章更可信。例如在一篇與病毒研究有關文章,配上一幅病毒的插圖。

紐蔓認為,這幅病毒插圖不一定與文章有關,但可以令讀者在腦海想象相關情況,增加可信性。除了圖片,網絡流傳的文章往往會配上一定程度的真實數據,例如一些著名的大學、研究所的數據,藉助這些名字增加可信度。

新冠疫情:為何與疫情相關的謠言總是不缺讀者

傳播假新聞有什麼問題

許多時候,與疫情相關的假新聞會提供一些「健康建議」,但這些建議往往會造成災難性後果。

例如,伊朗早前有人誤信飲用工業用酒精可以治療新冠肺炎,為了保護自已免受冠狀病毒感染,多人喝下市場上用於消毒目的的工業酒精而中毒,已經有218名伊朗人在阿瓦茲醫學大學附屬醫療中心因酒精中毒而住院,其中27人因酒精中毒致死。這樣的悲劇讓人心疼不已。

另一些建議也可以令人自我認為感到安全,因而拒絕遵從正確的衛生防疫建議。

英國民意調查公司YouGov和經濟學人在3月一個調查發現,約13%受訪美國人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是虛構,另外有49%的人認為病毒是人為製造。

一些例子說明,教育水平與會不會相信假新聞沒有直接關係。

英國媒體早前報導,一名美國精神科醫生布蘿根(Kelly Brogan)早前發佈短片,質疑病毒是否真的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她的說法被其他專家形容是「瘋狂」。

新冠疫情:為何與疫情相關的謠言總是不缺讀者

轉發前,先想想

加拿大里賈納大學(University of Regina)學者彭尼庫克(GordonPennycook)早前進行研究,研究對象會被要求閱讀一些假新聞的標題,並決定它們是否真實。

結果發現,雖然研究對象大多時候,都能正確斷定它們是虛假信息,但仍然有35%的研究對象說他們會轉發這些虛假消息。

彭尼庫克認為,社交網站使用者轉發信息時不會太在意信息是否真實,而更在意自己會不會獲得「贊好」。

他形容,社交網站的運作模式不追求真實數據,「只在乎使用者之間的互動」。

為了驗證這些假新聞的傳播,很多平臺和許多新聞機構先後推出許多求證文章,試圖向讀者解構這些網絡傳播的文章包含許多不準確的數據。

研究科學歷史多年的美國紐約大學學者史丹利(Matthew Stanley)認為,驗證假新聞的時候,儘量多使用插圖或圖表,讓讀者更容易理解背後的道理。

一些人比較不願意思考或分析,針對這些人我們需要更多的溝通方式和技巧。

新冠疫情:為何與疫情相關的謠言總是不缺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