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檯慢綜藝“柔中見剛”:《你好生活》寫了首內核很燃的青春散文詩

總檯慢綜藝“柔中見剛”:《你好生活》寫了首內核很燃的青春散文詩

“你好!你好嗎?我們常問自己,這是我要的生活嗎?如果不是,美好的生活在哪裡?你有多久沒有仰望星空,或者登頂一座山峰,試著傾聽河谷裡的迴響,戴上拳擊手套搏擊人生……”在低沉而富有磁性的旁白聲中,《你好生活》帶著熟悉的“央視氣息”款款而來,從冬到春,在汩汩流淌的詩意暖流中,持續潤澤人心。

“平凡而有深度”是廣大觀眾給予《你好生活》的由衷評價。縱觀整季節目,它不光為都市人尋找心靈的棲息地,還用鮮明的價值主張和積極的入世態度,和觀眾從容分享新青年的人生美學和辯證哲學,在奮鬥時代傳遞美好生活的真諦。

這檔由央視網、中視電傳聯合承製,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綜藝頻道、央視網聯合出品的新青年生活分享節目,是尼格買提首度擔綱製片人、總導演的轉型之作。小尼透露,平臺給了節目極為開放的創新土壤,“他們覺得年輕人就該撒開了玩,也相信我們心裡是有桿秤的”。

聚焦青年文化、暢聊生活之道,《你好生活》在一季度綜藝中獨樹一幟。央視綜藝頻道節目部主任、《你好生活》節目總製片人之一呂逸濤表示,過去一年來,按照總檯“臺網融合、先網後臺”戰略佈局,各大節目加大了融合傳播力度

你好生活》既是總檯首檔主打自由體、散文詩風格的戶外慢綜,也是“先網後臺”模式的試驗田,代表了頻道擁抱新技術、新理念、新視角的積極嘗試。

总台慢综艺“柔中见刚”:《你好生活》写了首内核很燃的青春散文诗

撰寫時代青年的心靈日記

同樣是戶外慢綜,《你好生活》在治癒中聊奮鬥

近年來,揮別城市喧囂、追逐田園理想的慢綜藝在熒屏大火,這一節目類型的風行,高度契合了壓力山大的都市人群渴望放鬆身心的願望。

乍看之下,總檯趕了個戶外慢綜的“晚集”,但《你好生活》用內容成色詮釋了何謂“好飯不怕晚”,它顯得更加深思熟慮,和年輕觀眾促膝對談的意味深長。

总台慢综艺“柔中见刚”:《你好生活》写了首内核很燃的青春散文诗

《你好生活》是央視綜藝頻道從去年的節目方案徵集中脫穎而出的一個項目,央視綜藝頻道創新工作部門負責人湯浩,作為最早發現這個新寶藏項目的創新管理者,同時也參與了《你好生活》方案的提升策劃和製作統籌管理工作,他表示:節目播出後的反饋證明了我們最初確定的節目方向是正確的,首先是關注青年群體,傾聽青年人的所感、所思、所求,用青年人最能接納的方式走入他們的內心;第二是挖掘成長曆程,每期節目展開不同的人生主題,各路嘉賓通過分享、碰撞和昇華,娓娓道來成長的智慧,幫年輕觀眾錨定人生的座標;第三是延展文化屬性,相比起多款文化節目“讀萬卷書”,《你好生活》就是“行萬里路”,節目盡展大江南北的綠水青山、華夏大地的風土人情,帶領觀眾在生活的土壤中汲取無窮的能量。

朱光潛先生曾說:“以出世的態度做人,以入世的態度做事”——這大概就是《你好生活》展現的境界。它在治癒中聊奮鬥,鼓勵人們在停頓中回頭望望過去、低頭看看腳下,在時間的留白處,認真進行一次對生活的整理和反思,然後更好地向前趕路。

总台慢综艺“柔中见刚”:《你好生活》写了首内核很燃的青春散文诗

節目裡,尼格買提帶著兩位常駐嘉賓孫藝洲、董力前往各個城市體驗民宿生活,並邀請撒貝寧、康輝、董卿、阮經天、古力娜扎等飛行嘉賓通過一個個目標任務和日常對話,“留點時間,鍛鍊身體,沐浴陽光,多些耐心,關照一菜一蔬一羹湯”。他們身體力行放慢腳步,迴歸內心深處,一起採摘、做飯、跑步、攀登、搏擊、彈唱、仰望星空,心繫海洋環境、動物保護和傳統文化。他們感恩自然的饋贈和命運的給予,也感謝過去那個奮鬥不息的自己,共同向著生活的下一站由衷喊一聲“你好”。

很多觀眾將《你好生活》稱為“壁紙綜藝”,因為每一幀畫面都養眼走心;也有觀眾說它是“金句百科”,除了嘉賓們娓娓道來的哲理,更用日記體的旁白和點睛式的花字提取內容的濃度,讓人回味不盡。

总台慢综艺“柔中见刚”:《你好生活》写了首内核很燃的青春散文诗总台慢综艺“柔中见刚”:《你好生活》写了首内核很燃的青春散文诗
总台慢综艺“柔中见刚”:《你好生活》写了首内核很燃的青春散文诗总台慢综艺“柔中见刚”:《你好生活》写了首内核很燃的青春散文诗
总台慢综艺“柔中见刚”:《你好生活》写了首内核很燃的青春散文诗总台慢综艺“柔中见刚”:《你好生活》写了首内核很燃的青春散文诗
总台慢综艺“柔中见刚”:《你好生活》写了首内核很燃的青春散文诗总台慢综艺“柔中见刚”:《你好生活》写了首内核很燃的青春散文诗

滑動查看更多

每一期節目在開頭都會有一段頗有哲思的生活語錄,而後圍繞一個熱門議題展開敘事。例如第二期《勇敢的攀登者》開場白如是說:“人類為什麼要攀登高峰?是滿足征服的慾望,是收穫抵達與勝利的歡欣,是認知自然的可貴,還是重新認知自我”;第四期和拳王鄒市明探討如何逾越逆境:“以迂迴躲閃的智,直麵人生的勇。盡心盡力,搏擊人生”……十二期節目,就是十二句關於人生的箴言。

《你好生活》是“綜藝界的李子柒”嗎?顯然,它所表達的內容更加熱血,節目試圖撰寫一部送給時代青年的心靈日記,一步步喚醒著大家對生活的感知力、感悟力和感念力,在恬靜中釋放激情與力量。

80後“四字弟弟”的事業突圍

用年近不惑的視角,做一檔代表青年心聲的節目

從主持人董卿華麗轉身為製片人、總導演,到康輝、朱廣權、撒貝寧、尼格買提組成的“央視boys”火爆出圈……在一系列的形象轉型中,總檯的“寶藏男孩”“寶藏女孩”們得到了越來越多年輕觀眾的喜愛。

一大批擁有受眾認知度、美譽度和親和力的實力型主持人,是總檯強大的人才資源。深挖他們的潛能,將主持人升格為“多面手”,既是總檯這一輪高質量發展浪潮的大勢所趨,也是每個個體直面融媒體變革時代的必然之路。

去年八月,在央視綜藝頻道2019創新節目推介會上,就有包括《你好生活》在內的多檔主持人轉型製作人的節目亮相,這也代表著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文藝節目中心成立以來的一股創作氣象,那就是“主持人的IP化”。

总台慢综艺“柔中见刚”:《你好生活》写了首内核很燃的青春散文诗

“遇到觀眾時,之前他們都會說‘我經常看你的《開門大吉》《星光大道》’,但現在他們最常提起的是《你好生活》”,當主持人小尼變成製片人尼格買提,他坦承自己不希望被定格在任何身份。於他而言,這不單是一份挑戰,首次從零開始操勞節目的臺前幕後,也終於有機會換一個角度去審視熟悉的職業:“製作《你好生活》這個欄目的原因是,它恰好是我真實的樣子,這個節目更放鬆,能讓我把工作和熱愛綁得更緊。”

身為製片人需要繃緊神經,但在這樣一檔熨燙人心的慢綜藝裡,尼格買提卻要學會改變自己習以為常的工作方式,“央視範兒的主持風格,在常規節目裡也許能壓得住場,但在這樣的節目類型中卻是要首先摒除的。”如觀眾所見,除尼格買提外、撒貝寧、董卿、康輝、朱迅、李思思、張蕾等央視主持人先後做客節目,走出演播廳的“央視名嘴”風格多樣,不僅一如既往地睿智、深邃,而且可愛、生動,他們開懷地笑,痛快地哭,將他們對於生活的豐富感受毫無保留地真誠袒露,也難怪觀眾們說:“這檔節目代表了央視人接地氣的新高度”。

总台慢综艺“柔中见刚”:《你好生活》写了首内核很燃的青春散文诗

核心主創的風格,往往決定了一檔節目的靈魂。雖是“央視男團”的“四字弟弟”,出生於1983年的尼格買提也已年近不惑了。在步入中年之前,他抓住青春的小尾巴,精心打造了這檔希望可以代表青年心聲的節目,“我希望每個人看完節目後會問自己一些問題,會覺得,這期節目在說我,我就是有點懈怠,我就是有點沒珍惜時光,我就是對自己的身體不好,我就是沒有足夠拼搏,沒有足夠努力。”

過來人的視角,讓《你好生活》宛如一位暖心的大哥哥,它和年輕觀眾平視聊天,不灌輸,不說教,更不會隔靴搔癢無病呻吟。尼格買提說:“我們的責任就是去詮釋和解讀‘美好生活’到底是什麼?它絕不是一句口號而已,它是實實在在從泥土裡生長出來的,是從我們每個人的眼神裡傳遞出來的,是我們每一雙手打拼出來的。

某種程度上我們也可以認為,《你好生活》是敢於離開舒適區的尼格買提,用雙手去創造美好生活的生動實踐。

一場融合傳播的綜合試練

打破唯收視論,利用平臺優勢做好“乘法題”

“先網後臺”並不是新鮮事物,但是《你好生活》所撕開的這道口子,直觀體現了總檯全媒體產品豐富、全媒體思維活躍、全平臺傳播勢頭旺盛的發展特點。在格局更加寬廣、步伐更加自信的“後廣電時代”,總檯的節目生產已經擺脫了“唯收視率論”的觀念,改而圍繞如何做大、做強、做優融合傳播下足功夫。

通過梳理《你好生活》的創新路徑和實際成果,我們不難發現三大亮點:

第一,以“一盤棋思維”創新跨屏互動模式。

央視網副總經理、《你好生活》總製片人之一魏星表示,節目從製作到播出,其本身就是基於總檯生態土壤的“臺網聯合作戰”。因此,作為總檯首檔先網後臺的節目,《你好生活》革新的不只是播出模式,更是通過跨平臺、跨資源、跨優勢進行的深層相融。

总台慢综艺“柔中见刚”:《你好生活》写了首内核很燃的青春散文诗

在這一初衷下,節目設計了雙屏間的創新互動方式與網絡端先行播出再轉回大屏的播出模式有效連接。起初,節目於每週二在央視網上線,每週三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在電視大屏播出時,屏幕下方會根據節目內容節點實時滾動網友的真實留言,呈現出“電視彈幕”的效果;得益於節目出色的表現,應觀眾之呼,從第十期起,《你好生活》將首播時間從工作日改至週末——每週六央視網全終端播出,每週日登陸央視綜藝頻道晚九點檔,並增加了工作日的重播頻率。

《你好生活》不負眾望,不僅在各新媒體平臺熱度不減,還對電視收視起到了明顯拉昇,成為總檯“先網後臺”改革中重要的創新模式之一。節目通過網絡熱度先行發酵,然後反哺大屏收視,用事實證明,做好融合傳播的“乘法題”,完全可以實現雙屏受眾的有效聚攏。

第二,以“互聯網思維”鏈接內容與受眾。

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的用戶思維。打破傳統電視的單向輸出,讓內容完全嵌入用戶,強化互動體驗,最大限度實現情感共鳴和需求共振,也是《你好生活》在實際操作中的一大努力。

总台慢综艺“柔中见刚”:《你好生活》写了首内核很燃的青春散文诗

細心的觀眾發現,節目的網絡版本比電視版本更加歡脫,例如首期節目撒貝寧表演嘗豆中毒時,後期配上了《野狼disco》“鬼畜”片段,這顯然是結合了時下流行的網感表達。春節期間《你好生活》曾中斷播出,復播當天,尼格買提通過直播向觀眾推薦節目,一個多小時的互動中,他唱歌、下廚,還展示了一把流利的英文。當晚,話題#尼格買提英文#登陸微博實時熱搜榜18位,明星話題榜第一,並得到諸多媒體微博大號的關注與推薦,強勢助推節目信息曝光。

節目播出以來,#你好生活##撒貝寧尼格買提式互懟##尼格買提被認成徐崢# #康輝給老婆打電話#等多個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董卿吃花娜扎吃茶# #央視主持天團團建# #配音界的半壁江山都來了# #沒有了父母你成了最孤獨的人#等話題多次登上微博話題榜。

总台慢综艺“柔中见刚”:《你好生活》写了首内核很燃的青春散文诗

可以看出,不僅多個和節目立意密切相連的關鍵詞引發關注,輕鬆俏皮的花絮式、生活化話題點也大受歡迎,《你好生活》在傳播上並不拒絕或是忽視這樣的“瑣碎”,它給觀眾造成的觀感是——總檯節目卸下“正裝”,用一身休閒裝扮示人,親和力更足了。

第三,以“年輕化思維”打破“電視老矣”的論調。

近年來,以《朗讀者》《國家寶藏》《一堂好課》等為代表的一系列總檯節目,吸引了大批年輕的觀眾,深厚的文化內涵、時尚的表達語態,是這類節目出圈的關鍵。和多數總檯文化節目相比,《你好生活》最大的內容特色在於採取了自由體、散文化的敘事風格,這當然是一種冒險,但也足見總檯文藝敢於創新、勇於突破的進取心。

总台慢综艺“柔中见刚”:《你好生活》写了首内核很燃的青春散文诗

從主題的定奪、嘉賓的選擇到講述的方式,《你好生活》都讓人耳目一新,在電視端強勢拉昇了15-24歲、25-34歲、35-44歲的年輕觀眾以及高學歷觀眾,在央視網多終端(網頁、APP、手機電視、IPTV、OTT)的視頻收視一路走強,還在B站和優酷獲得了廣大網友的一致好評。

如許多觀眾所深刻感受到的那樣,越來越多的總檯文藝在打破“央視範兒”的傳統標籤。創新思維和深厚實力的充分嫁接,內容生產與技術迭代的高度融合,再加上自有團隊和社會力量的豐富合作,正不斷激發著總檯文藝的創造力

——但它始終不變的,是堅實的內核、高遠的視野和大氣的審美,這也是總檯文藝能在內容市場自成風景的原因。

套用《你好生活》的旁白“煙火氣的美,美在它的質樸純粹,勃勃生機。這樣簡單的、踏實的、溫暖的幸福”,節目創新的終極路徑也在於此:總和紮根生活有關,總和純粹真誠有關,總和源源不斷傳播正能量有關。

更 . 多 . 精 . 彩

总台慢综艺“柔中见刚”:《你好生活》写了首内核很燃的青春散文诗总台慢综艺“柔中见刚”:《你好生活》写了首内核很燃的青春散文诗
总台慢综艺“柔中见刚”:《你好生活》写了首内核很燃的青春散文诗总台慢综艺“柔中见刚”:《你好生活》写了首内核很燃的青春散文诗
总台慢综艺“柔中见刚”:《你好生活》写了首内核很燃的青春散文诗总台慢综艺“柔中见刚”:《你好生活》写了首内核很燃的青春散文诗
总台慢综艺“柔中见刚”:《你好生活》写了首内核很燃的青春散文诗总台慢综艺“柔中见刚”:《你好生活》写了首内核很燃的青春散文诗
总台慢综艺“柔中见刚”:《你好生活》写了首内核很燃的青春散文诗

潘魯生:主旋律創作彰顯中國精神

《你好生活》:在“奮鬥時代”傳遞“美好生活”的真諦

《你好生活》:讓我們擁抱生活,珍惜當下

主編/凌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