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 被坑殺的40萬趙軍從何而來

公元前262年,秦國攻下韓國野王(今河南沁陽),把韓上黨郡與本土分割開來。韓桓惠王命上黨郡郡守馮亭將上黨獻給秦,以求兩國息兵 。馮亭不願降秦,私自把上黨十七城獻予趙王。趙孝成王聽取平原君趙勝意見,同意接收上黨郡,同時派廉頗率軍駐守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以防秦軍來襲。趙國沒出一兵一卒卻平白撿了個大便宜的舉動,引來秦國朝野強烈不滿,於是決定出兵伐趙。 由此,拉開了秦趙兩國長平激戰的序幕。

長平之戰 被坑殺的40萬趙軍從何而來

秦國戰神白起

太史公在《史記》中分別在兩處記載了這場戰爭,一是在《秦本紀》中,秦昭襄王47年(前260年),秦攻韓上黨,上黨降趙,秦國轉而又去攻打趙,趙國出兵回擊,雙方相持不下。秦臨陣換將,派武安君白起帥兵攻趙,大敗趙軍於長平,坑殺趙軍40多萬降卒。另一處記於《趙世家》,趙孝成王7年(前260年)免去廉頗將軍之職以趙括替換。趙括出兵受困,突圍時被秦軍射死,趙軍降,40多萬士卒除兩百餘人外全部被秦軍坑殺。

長平之戰 被坑殺的40萬趙軍從何而來

萬人坑

朱熹對此記錄提出了疑問。某次,他在給學生授課時說道:“司馬遷說長平坑殺趙軍40餘萬,實是令人難以相信。趙軍戰敗是事實,如說40萬人被活埋,那要多大一片地,趙軍將士身經百戰,哪有40萬人肯乖乖受死的道理。”

據唐朝杜佑編撰的《通典》,我們可以做一個東周時期人口總數估算。《通典》卷七“歷代盛衰戶口”記載,周莊王13年(前684年),全國人口數是1100多萬。此時比長平之戰早424年,假設400多年中人口增長一倍,亦不過2000多萬。

長平之戰 被坑殺的40萬趙軍從何而來

《通典》杜佑編

戰國除秦、楚、韓、魏、趙、齊、燕七國外,尚有宋、衛、中山等小國並立。七雄是大國,其人口數量自然佔當時全國總人口比例較大,均算下一國人口至多200多萬。如果趙國的人口也大致如此。長平被坑殺的40萬人要佔到趙國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據《史記》記載,長平之戰後,秦趙又多次交鋒,戰爭中趙軍多次損兵折將,傷亡數字為9萬、10萬等,且這些戰事爆發時間據長平之戰皆不遠。將趙國在多次戰爭中損失的人口數加在一起,趙軍的總人數近百萬,幾乎佔了趙國人口的半數,這意味著趙國兩人中就有一人當兵,豈不是太聳人聽聞。

可見,長平之戰趙軍被坑殺40萬的數字不實,不但此40萬太多,便是後來的9萬、10萬等數字也要大打折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