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公寓不能買”

“公寓不能買”首當其衝的問題,

也是幾乎大多數人都知道的問題,

就是沒學位、沒有辦法落戶口,

40年產權的問題。

這是老生常談的因素,

而40年產權的問題其實也不是問題,

很多住宅也是50年產權,

甚至很多城市交易活躍的二手房,

產權也只有四五十年。

至於,什麼不能通天然氣,

更是沒有講的必要性,

不通天然氣的住宅也大把大把。

所以,

這幾點都不是公寓不能買的核心原因。

所有的不能買,

其實都是基於錢。

當公寓的價格只有隔壁住宅三分之一,

甚至都不到的時候,

我想沒有任何“媒體專家”,

站出來說:公寓不能買。

而重點就在於,

公寓當下的價格大多數都接近住宅,

多是同片區住宅的7-9折。

有些人可能覺得,

面積小,再比住宅便宜個兩三折,

也挺划算,

畢竟出租並沒有什麼差距。

但重點在於,

它看似便宜卻並沒有便宜,

因為槓桿率。

何為槓桿率?

不少人可能只知道,

學位、落戶、40年的問題,

不太清楚公寓的貸款問題。

商辦類的產品,

銀行貸款最高上限只能貸款50%,

而這50%最長只能貸款10年。

這10年的貸款,

還比普通的住宅貸款利率上浮的更多。

假設一套50萬的住宅和一套30萬的公寓,

同樣需要付15萬的首付。

按照公寓比住宅上浮20%算,

實際月供住宅只比公寓貴200元,

100萬的房子只貴400塊錢。

而槓桿率、總價都低了很多,

最終獲得的資產也顯然少了很多。

房產的升值幾乎全靠的是槓桿,

如果槓桿率和槓桿時間雙雙被壓縮,

除非房價猛漲,

否則許許多多的綜合因素下來,

賠錢都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