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富平答卷

新時代富平答卷

這是一個烙滿紅色印記的地方:愛國將領胡景翼在此義結“刀客”、策反新軍,為陝西策應辛亥革命的武裝起義打下了基礎;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習仲勳從這裡走出,踏上了革命道路,“奮鬥一生,快樂一生”;共和國元帥賀龍在這裡率八路軍120師誓師東征,標誌著我黨實行全面抗戰路線邁出重要一步。

新時代富平答卷

這是一個榮譽綿延賡續的地方:聞名全國的“柿子之鄉”“奶山羊之鄉”“中國羊乳之都”“早中熟蘋果之鄉”“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都是它的譽稱;這裡還是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現代農業示範區、鎮級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驗區、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試點縣及國家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等中省改革試點區。

新時代富平答卷

這是一個需要數字註解的地方:短短5年時間,新修公路里程345公里,新增城市道路照明裡程35公里,群眾出行更加方便;12個公園廣場鑲嵌在城市的角角落落,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1.8平方米,人居環境大為改善;20所學校和4所醫院拔地而起,上學難、看病難問題迎刃而解。

新時代富平答卷
新時代富平答卷
新時代富平答卷
新時代富平答卷

荊塬不語矚目望,橋山會意展笑顏。

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步入新時代,富平縣委、縣政府一班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承著“把經濟社會發展好,把和諧穩定的局面維護好,把習仲勳革命精神傳承好,把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落實好”的錚錚誓言,用他們的擔當、智慧和汗水,在這片浸潤著先烈鮮血的土地上,創造出讓人歎服的業績,向82萬老區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城市變遷:天天在生長,天天在變靚

【時代之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那麼,富平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的突破口、著力點在哪裡?

【富平答卷】熟悉的人都知道,曾經的富平縣城是什麼樣——數不清的斷頭路,點不亮的照明燈,進不去的城中村,釐不清的管理權……

“發展的欠賬單必須銷號。”

富平縣委、縣政府把這個突破口、著力點定位在“民生”上,即以城市建設為總抓手,下勢破解發展難題,補齊民生短板,提高群眾幸福指數。

從2014年開始,富平城市建設邁入快車道,各項基礎設施建設陸續鋪開。2016年,無疑是富平城建史上值得大書一筆的一年。這一年,縣上確立了“圍繞一箇中心(縣城建設),突出兩項重點(市政工程、民生工程),嚴管三個市場(建築市場、房地產市場、有形市場),實施四化工程(綠化、亮化、美化、淨化)”的工作思路。

據此,富平找到了城市建設快速發展的密碼——構築“五縱五橫一綠環”的基本框架,拓展城市發展空間。

新時代富平答卷
新時代富平答卷
新時代富平答卷

從2016年開始,富平先後實施了人民路南延等21條市政道路工程建設,提升改造了蓮湖大街等5條老舊街路,縣城道路里程達到69公里,絕大部分“斷頭路”得以徹底打通,城市環線實現閉合。

在三天的採訪中,記者驚訝地看到,萬科、綠地、碧桂園、龍記等許多國內知名的大型地產開發商悄然進駐富平,多個項目緊張建設;供氣、供熱、汙水處理等城市公共設施和學校、醫院、道路等基礎設施都在加快推進。這些項目建成投用後,富平縣城的城市功能將更趨完善。難怪同行的富平縣融媒體中心工作人員如是說:“做個富平人真的很幸福!”

眼下僅縣城開工建設的項目就達69處,到處都是塔吊林立、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恰似一個大工地。富平正站在高高的腳手架上。

隨著一個個城建項目的實施,富平縣城也在一天天生長、一天天變靚。據介紹,目前縣城的建成面積達20.5平方公里,比2005年幾乎擴大了一倍。

“三月一小變,半年一大變,一年換新顏。”

這是許多富平人共同的感受。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某部門工作人員陪同省上媒體採訪城市建設時,有個點位愣是三次都沒有找到,最後不得不求助導航。

新時代富平答卷

資料顯示,目前縣城道路照明裡程達84公里,亮燈率達到了99%以上;綠化覆蓋面積達79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38.6%,綠地率達33.8%。他們還按照“道路見本色,路面無雜物,有風不起塵”的原則,全面提升主幹道路清掃保潔、灑水降塵能力,實行三結合、三保障的清掃保潔模式,全面加強背街小巷的精細化管理,加快改善城市環境質量,提高美麗富平建設管理水平。

記者在富平縣便民服務中心對面的一條背街小巷進行了實地踏訪,體驗了一把精細化管理帶來的成效。目視範圍內,連一個菸頭都找不到,更不要說其他有形垃圾。所到之處,就像剛剛清掃過一樣乾淨整潔、一塵不染。擦身而過的市民劉女士說:“這就是我們的‘新常態’。”

【人民評說】家住富平縣城欣園小區的李先生每天早上就到位於家門口的懷德公園鍛鍊身體,這個習慣堅持了好幾年。

“你瞧!這滿眼的翠綠,這幽香的花草,這清靜的環境,哪天不來‘打卡’,就像有件事沒幹一樣,心裡直髮慌。這些年,我們縣城建成了不少公園廣場,但我獨愛‘懷德’。有時朋友來了,也相約在這裡,就像在我家的‘會客廳’一樣。”李先生說。

沒錯,幾乎所有居住在富平縣城的人,都有這樣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會客廳”。不論住在哪個方位的群眾,出門幾分鐘都能到達距家最近的公園、學校、醫院,這是多麼強烈的幸福感、獲得感、認同感!

新時代富平答卷
新時代富平答卷

說到民生,交通不得不提。目前,全縣公路總里程已達到2536公里,公路網密度達到204.2公里/百平方公里。今年,富耀紅色旅遊公路、莊淡公路續建項目等全面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將更加完善。

同行的記者小劉是個地道的富平人,她深有感觸地說:“過去從老家覓子村到縣城,短短20公里路程至少得半個鐘頭,路上顛得人直想吐。新路雙向六車道,一馬平川,10分鐘足夠了。景美了、路平了,一到週末就想帶著孩子回富平。我們往往是先在石川河濱河公園玩上半天,再沿著新修的公路體驗一把鄉村遊,心裡只有一個字,美!”

兩河訴說:昔日“龍鬚溝”,如今“小江南”

【時代之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全新的價值理念,對於新時代加強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兩山”理論在富平如何落地生根、付諸實踐?

【富平答卷】富平有兩條河,一條叫石川河,位於城南;一條叫溫泉河,位於城北。長期以來,石川河和溫泉河就像母親的兩條臂彎一樣,溫情地呵護著這裡的人民,滋養著這片豐腴的土地。

然而,自上世紀70年代後,因上游蓄水影響,長期斷流,“兩河”自然生態遭到破壞,惡劣的環境幾乎成了當地人的噩夢。治理“兩河”、恢復生態,成為富平群眾的強烈願望和共同期盼。

時光轉到2014年,“兩河”迎來了新生的契機。

這一年,市委常委郭志英履職富平縣委書記。縣委、縣政府經過充分的調研論證,決定將石川河和溫泉河治理納入富平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作為重要的生態文明工程來抓。

2017年,石川河治理邁上實質步伐,規劃中的景觀工程、“百花溪谷”飲食廣場等項目陸續建成,城區段蓄水成湖,城市多了一份靈氣,也多了一處景觀。碧水映藍天、魚鳥兩相悅,石川河生態公園從此成了富平人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踏著初冬午後煦暖的陽光,漫步在溫泉河溼地公園,但見水流潺潺、芳草如茵,蜿蜒的河水如同一條飄逸的綠絲帶環繞在富平縣城北部,見證著這片土地的浪漫鉅變。當初,面對城區段4000米長、3200多畝溼地,設計師在溫泉河的治理上突出一個“綠”字,規劃了7個功能區及配套設施。目前,一期項目已建成開放,二期項目初步建成,明年“五一”前將全部開放。

“石川河、溫泉河治理,是一項重大的生態、民生工程,是富平生態修復的一次生動成功的實踐,項目的實施將有效地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民生環境,提高群眾幸福指數。”作為項目總指揮的縣長張海乾,對“兩河”治理有著清醒的認識。

據此,縣上要求各相關部門樹立“一盤棋”的思想,立足本職,發揮職能,通力合作,加強配合,嚴格按照國家溼地公園建設的要求和標準,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

會戰中,所有縣級領導分工包聯,以“目標倒逼任務,時間倒逼進度,督查倒逼落實”,全力推進建設進度。全縣200多名幹部和工程人員一起“戰晴天、鬥雨天、搶白天、趕夜晚”,但大家毫無怨言,心裡都憋著一股勁:讓“兩河”治理工程早日竣工,讓家園更美更靚更宜居。

湖光塔影兩相映,魚翔淺底自成趣。如今,建成開放的溫泉河溼地公園和石川河生態公園,以其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著大量的市民和遊客前來休閒觀光,儼然成了富平人的“後花園”,成了鋪陳在秦東大地上的“江南美景”。然而,誰能想到這裡曾經垃圾成山、雜草叢生、臭氣熏天,被人戲稱為“龍鬚溝”?

從“溝”到“園”,從“掩面而過”到“備受追捧”,這華麗轉身間,浸透著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

【人民評說】崖沙燕飛來了,在石川河畔棲身安家;白鷺鷥飛來了,在溫泉河畔繁衍生息。

孫喜貴是富平縣的一名資深攝影師,喜歡拍攝自然風光。這兩年,他用鏡頭捕捉最多的是“兩河”頻繁出現的各類水鳥。他高興地說:“‘兩河’越來越美了,美景怎麼也拍不夠。我要給咱縣委、縣政府一班人點個大大的贊!”

富平生態修復的實踐始於“兩河”,但並沒有止於“兩河”,北部橋山一帶的脫“白”轉“綠”同樣值得稱道。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橋山石灰石資源豐富,沿山一帶群眾素有土法生產白灰的歷史。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全縣共有大小土法白灰窯300多個,石渣場60多家。“灰”產業在生產著GDP的同時,也使當地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

“白灰窯掙錢,但汙染真大,那些年村子上空整天黃煙滾滾、粉塵瀰漫,家家戶戶大白天都是門窗緊閉。”美原鎮鴻雁村的王英世對此深有感觸。

“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2014年,富平縣出臺《土法石灰窯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全面關閉白灰窯。在縣委、縣政府的引導下,全縣共有30餘名“灰老闆”主動放棄石灰開採,把目光轉向發展花椒、柿子等綠色產業上。

王英世便於2015年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富平澤峰農業有限公司,在鴻雁村兩次流轉土地1000畝,種植優質花椒樹,實現成功轉型。

“在脫‘白’轉‘綠’的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是縣委、縣政府,這需要的不僅僅是決心和意志,更多的是為民情懷和擔當,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力配合,快速轉型。”他說。

作為一名普通群眾,沒有脫胎換骨的蛻變,就不可能有這種透徹明瞭的認識和覺悟。

鄉村振興:“特”字上用力,“美”字上著色

【時代之問】“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面對這個偉大的時代命題,富平是如何破解的?

【富平答卷】“上下同欲者勝。”這幾年,富平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幹柿業、發羊財”,在特色產業發展上創造了“紅”與“白”的驚鴻之作。

新時代富平答卷
新時代富平答卷
新時代富平答卷

“瓊鍋糖、甜瓜、九眼蓮……”作為傳統農業大縣,富平共斬獲6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在渭南絕無僅有,在全省乃至全國也不多見。

鄉村振興,產業為要。這些地域色彩濃郁的農產品為富平發展特色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據此,富平縣優中選優,篩選出柿子、奶山羊“一紅一白”兩個主導產業,在全縣掀起了“幹柿業、發羊財”的熱潮。

作為聞名世界的柿子優生區,近年來,富平縣委、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尖柿產業健康發展。

為了給傳統產業注入現代基因,他們引進擁有6大核心技術的永輝現代智能化柿餅加工生產線,年加工柿餅3000噸,市場認可度高得出乎意料。這些柿餅無法滿足遍佈全國1000多家永輝超市的需求,年年出現加工銷售雙斷檔的局面。

一木不成林,百花方為春。

“柿成”酒、“叄陸”酒、“富平紅”、“柿房酒”、柿子冰酒、柿子白蘭地、柿子醋飲……如今,富四方、大福合作社、藍溪雲集、渭鴻金果等企業生產的系列產品也先後上市,成為市場新寵。

與此同時,新型經營主體隊伍不斷髮展壯大,全縣共發展柿子龍頭企業6家,柿子合作社104家,認定職業柿子農民53人,取得SC認證的柿餅加工企業達35家,建成冷庫儲存能力100萬噸。

2018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發佈會發佈富平柿餅的品牌價值達32億元,“中國柿子之鄉”這張名片越來越靚。截至目前,富平縣建有柿子基地35萬畝,年產鮮柿20萬噸,加工柿餅5萬噸,年產值32億元。

看完“紅”,再來看“白”。

得益於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富平群眾素有養殖奶山羊的傳統。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後,縣上因勢利導,將奶山羊產業牢牢抓在手裡,大力發展規模化養殖,讓群眾大發“羊財”。目前,富平全縣已建成機械化擠奶站168個、規模養殖場區460個,先後建成紅星美羚等乳品加工企業6家,年加工乳製品能力超過10萬噸,奶山羊的存欄量、產奶量和加工量均居全國之最,被命名為“中國羊乳之都”,“富平羊奶粉”,躋身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名錄。

2018年,富平奶山羊存欄達65萬隻,年產羊乳16.5萬噸,加工乳製品3萬噸,奶山羊產業鏈實現產值40億元,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羊乳生產基地。這一年,富平也如願以償,被國際山羊協會授予“世界奶山羊產業發展示範區”。

【人民評說】王莊是富平縣莊裡試驗區一個美麗鄉村示範村,村委會門口“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牌子格外顯眼,小廣場上各種運動器材一應俱全,村道寬闊筆直、乾淨整潔,兩旁栽植的景觀樹鬱鬱蔥蔥,煞是好看。

村子美了,產業也沒落下。據村監委會主任張明傑介紹,王莊這幾年在縣鎮兩級的支持下,發展柿子2000畝,年產鮮柿900萬斤、產值近4000萬元。

作為印證,記者看到矗立在村道兩旁、房前屋後的晾曬大棚內,一架架精心加工的柿餅正在蒸發著水分,靜待著霜。40天后,時間這個最詭異、最精彩的魔術師將在這裡奉獻給大家一種人間美味。

村民鄧瑞聰的幾個孩子都在外工作,和老伴經營著30多畝柿子園,去年僅柿餅一項,他們老兩口就獲得了10多萬元的收益。今年,除賣掉了一少部分鮮柿外,她把其餘的柿子都加工成了柿餅。每天在晾曬棚裡忙碌,悉心照顧著這一個個“致富果”,成了這段時間鄧瑞聰最重要的事。

“這幾年種柿子效益不錯,多虧了公家。扶持政策一個接一個,加工企業引進了那麼多,宣傳力度也很大。這不,最近中央電視臺還有我們的柿子廣告哩!這麼說吧,我們老兩口在家不比娃們在外掙得少。”說這話的時候,鄧瑞聰掛著滿臉愜意的笑容。

富平好多人都瞄準柿子產業做文章,楊家村的喬彬彬就是其中一位。這個80後帶著多年打拼的積蓄返鄉創業,創立了陝西新農人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起步階段資金捉襟見肘,他的信心也一點點被蠶食。關鍵時候,富平縣相關部門給他送來了優惠政策,幫他申請創業貸款,讓“新農人”漸漸走上了正軌。

“‘扶上馬、送一程’已屬不易,‘扶上馬、陪著走’更顯可貴!土地流轉、冷庫建設、生產線上馬……我們發展的每一步,都能看到黨委、政府領導和工作人員服務的身影。回鄉創業,我的選擇沒有錯!”喬彬彬由衷地說。

宣戰貧困:一個都不少,同步奔小康

【時代之問】“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脫貧攻堅戰中,富平如何通過創新性做法調動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

【富平答卷】“對象識別‘實’,工作措施‘實’,脫貧效果‘實’。”縣委副書記杜佔全給富平脫貧攻堅戰總結了這樣三個特點。

“脫貧攻堅,貴在精準。”為此,脫貧攻堅戰剛一打響,富平就抽調千餘名幹部,利用三個月時間,跑遍全縣的溝溝坎坎、角角落落,依據“九個條件”,落實精準要義,通過前期的大摸底、大調研,共確定貧困村82個、貧困群眾12404戶39673人。

困有千種因,貧有百樣根。全面打贏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重在找對路子、開好方子。富平的回答鏗鏘有力———“精準滴灌、靶向治療,扶志扶智、激發動力,產業支撐、政策兜底,眾志成城、如期脫貧”。這每句話,都是一篇大文章,都飽含著筆墨無法呈現的精彩和艱辛。

新時代富平答卷
新時代富平答卷

一戶一策一“菜單”。在摸清底子的基礎上,富平創造性地實施貧困戶人居環境改善和小產業幫扶“兩個全覆蓋”工程,扶心扶志提底氣。圍繞“幹柿業、發羊財”,強力推進以柿子、奶山羊為主導,以中藥材、設施農業等其他產業為輔助的“2+N”扶貧模式。同時,根據不同的致貧原因,採取產業、就業、公益崗位、易地搬遷、集體經濟、技術輔導等各類舉措,做好因戶施策,達到精準脫貧。

經過3年的奮戰,隨著扶貧政策的落地見效,貧困群眾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貧困地區的面貌發生根本性改觀。截至目前,全縣82個貧困村已全部退出,深度貧困村趙老峪出列,脫貧10931戶37143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42%。1153戶搬遷群眾入住新居,268個行政村185個有了村集體經濟,4767戶貧困群眾通過產業實現脫貧,全縣貧困村衛生室門診報銷實現全覆蓋,義務教育段適齡學生無一人輟學。

今年5月,富平順利實現了貧困縣“摘帽”,兌現瞭如期脫貧的諾言!

脫貧摘帽後,富平縣沒有減弱工作力度,而是持續用力,久久為功。他們積極貫徹中省部署,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在全縣開展“三比一提升”行動,形成“比成績曬亮點,補短板強弱項,改作風聚合力”的良好局面,促進工作、責任、政策“三落實”,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脫貧質量。

一塵一土築高臺,百水千滴匯成海。

在脫貧攻堅戰場上,富平縣眾志成城的鏖戰力量正匯聚成海,將“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的誓言,變成堅硬而有質感的現實,不獲全勝,絕不收兵。

【人民評說】厚植產業基礎,深耕蘇陝合作,培育“愛心”超市……富平脫貧攻堅有許多亮點,但“兩個全覆蓋”無疑是光澤最亮的那一點。

2017年初,郭志英在調研中發現,貧困群眾普遍存在“居住環境差、產業發展弱、內生動力缺”的問題。他給自己包聯的幾戶貧困戶修繕了房屋,選擇適合各戶情況的小產業進行幫扶。貧困群眾的精神面貌為之煥然一新,脫貧致富的勁頭倍增。

摒棄“大水漫灌”,推崇“精準滴灌”。這一做法為全縣脫貧攻堅開出了良方。隨即縣委研究決定,在全縣全面實施貧困戶人居環境改善和小產業幫扶“兩個全覆蓋”工程。

杜村鎮新莊村張會芳的故事就是個鮮活的例證。

由於丈夫常年生病,張會芳一家日子過得很悽苦,家裡僅有三間陳舊的平房,一下雨院子裡全是泥,出門要踩著磚頭走。翻新房子一直是她的夢想,但苦於沒有錢,這個夢就只是“夢”而已。2017年,張會芳的夢終於圓了,政府不僅給她家修繕了房子、硬化了院子,還蓋羊圈、送奶羊。住房環境好了、日子有奔頭了,心情自然爽了,這個農家婦女臉上也露出久違的笑容。

這笑容是重拾生活信心後的真情流露,是對黨和政府脫貧攻堅戰略這項浩大惠民工程的由衷讚許。

臉上洋溢著笑容的還有東華街道何仙村的王六一。

2006年因一場意外,王六一重傷癱瘓。為給他治病,家裡花光了所有積蓄,還欠了6萬元的外債,生活陷入窘境。受益於“兩個全覆蓋”,王六一家破舊的房屋得到修葺,他本人也通過各方扶持和自己的“十字繡”手藝擺脫貧困,成了當地響噹噹的“脫貧之星”。

“政府幫咱脫了貧,咱當然不能躺在政策的‘溫床’上睡大覺。張海迪都在輪椅上書寫人生,我為什麼不能靠雙手打拼一番?”王六一說。

王六一的話勝過任何溢美之詞!

項目作證:用心思包裝,下功夫實施

【時代之問】“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只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築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富平的快速發展為我們提供什麼樣的實踐經驗和可複製的樣板?

【富平答卷】數字是枯燥的,數字卻最有力量、最有說服力。到2018年底,富平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186.19億元,工業經濟佔全縣GDP的份額達到33.1%,是第一產業農業的1.44倍,徹底改變了傳統農業大縣的形象。今年招商引資突破100億元,29個市級重點項目全部開工。

“富平之所以在項目建設、工業經濟上取得長足的發展,其中關鍵一招是‘包裝’。”

分管項目建設的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景軍榮告訴記者,近年來,富平縣每年要拿出1000萬元專項資金,聘請全國頂級團隊包裝策劃項目,利用絲博會、農高會和各種形式的招商平臺,推介富平、招商引資。連續五年,每年全力實施“雙十”工程(十大民生項目、十大經濟項目),發揮了項目建設的主力軍作用。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至今,富平包裝策劃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達328個,成功引進了北新建材、神華熱電、韋加無人機、格拉默座椅等一大批民生類、經濟類項目,直接引資達438億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富閻一體化為目標的富平高新產業園區,先後有50餘家企業簽約落戶,19個項目投產運營,園區邁入了功能提升、產業發展的新階段。作為省政府重點扶持、第一批低碳經濟試點園區的莊裡試驗區,三年間入駐企業45戶、達產36戶,形成裝備製造、新型建材、精細化工三大產業集群,成為富平經濟高速發展的新引擎、增長極。

星羅棋佈的項目在這裡落地、建設、推進,需要的不僅僅是熱情,還要有一流的環境作保障。

早在2015年,富平縣就開始了行政審批事項改革,經過三年的推進和完善,目前全縣80%的行政審批事項初步實現了“最多跑一次”。同時,下放審批權限、推進“多規合一”,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八個一”服務模式,有效地推動了行政審批工作“大提速”,走在了全省前列。2018年4月,富平商事制度改革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通報,被授予外商投資企業登記管理權限。

【人民評說】軒文實業是一家以生產鋼構管材為主的民營企業,位於莊裡試驗區,總投資1.5億元,佔地130畝,在富平眾多落地項目中並不起眼。然而,就是這樣一家“小”字輩企業,從開工建設到建成營運,用了僅僅半年多時間,創造了讓人津津樂道的“富平速度”。

“快有快的道理。試驗區的工業用地早就規劃好了,‘四通一平’等基礎性的工作也已完成,企業入駐後只需進行簡單的地表清理就能施工。鬧心事我們沒有,有的只是對富平縣、對莊裡試驗區的感激之情。”軒文實業副總經理田海軍這樣評價富平的營商環境。

新時代富平答卷
新時代富平答卷

給富平點讚的還有神華電力。作為著名央企國家能源集團“十二五”期間在我省布點的第一個縣城熱電聯產項目,其旗下的神華電力富平電廠2014年12月正式落地,2015年8月破土動工,2018年7月和8月,一、二號機組相繼投產運營。

三年一個電廠,富平演繹的依然是一個速度的神話。

“在這裡,你能感受到無處不在的‘尊商、重商、愛商’情結。建設期間,書記、縣長來過多少次都記不清,為我們解決了配套設施、道路硬化等許多企業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老區人民對央企有著一種特殊感情,我們當然也得傾情回報,為其他入駐企業和周邊區域奉獻穩定、優質、低廉的電力資源,最大限度吸納附近居民來電廠工作,盡好一個國企的社會責任。”

神華電力工會主席郭補青的一席話發自肺腑,真切、感人!

自然生態的逐步修復、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為富平高質量發展創造了條件。如今的富平新型工業初具規模,中航工業、中國建材、中冶集團、中農集團等一大批央企省企入駐建設,形成了裝備製造、能源化工、新型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特色輕工等五大產業集群。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

波光粼粼、芳草萋萋的石川河生態公園裡遊人如織、笑聲縈耳。

隨處可見的街頭廣場、綠地景觀整潔如新、不見纖塵,讓人不由得放慢腳步,細細品味。

北新建材陝西公司副總經理惠東鵬憧憬著他的二三期規劃,躊躇滿志、意氣風發。

紅星美羚乳業的總經理王寶印這段時間也幹了件大事,作為西部最大的羊乳製品加工企業,他的公司已經退出三板市場,有望近期在A股主板上市。

縣委常委、莊裡試驗區黨委書記王永麗得空又去了一趟西上官村貧困戶張永安家。為給張永安治好皮膚病,王永麗可沒少操心。

採訪結束了,但這些畫面、場景、人物,這林林總總、樁樁件件,幾天來一直浮現在記者眼前,揮之不去、縈繞心頭。

民生改善、生態修復、鄉村振興、脫貧摘帽、項目拉動,撞擊心田的遠不止這些。

——黨的建設邁上新高度,創出了用“紅色驛站”凝聚非公黨建正能量的富平經驗。

——平安建設持續發力,掃黑除惡堅持深挖細查、打財斷血,打掉一批惡勢力犯罪團伙,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精神文明建設更上層樓,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遍地開花。

……

是什麼創造了這一切?是什麼給了富平幹部群眾幹事創業的那種激情和勁頭?

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追趕超越是習總書記對陝西發展的科學定位和殷切期望。我們始終把加快發展、追趕超越作為全縣工作的主題主線,凝心聚力、真抓實幹,推動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發展,城鄉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各項工作邁上了新的臺階,縣域綜合排名邁入全省第一方陣。”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我們為什麼出發。

“加快發展、追趕超越”,發展仍然是解決所有問題最好的鑰匙。

“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唯有奮鬥才能創造出無愧時代的業績。

市委常委、縣委書記郭志英給出了答案。

“肅肅宵征,夙夜在公。”

富平縣委、縣政府一班人用他們的行動,給這句千古名言賦予了全新的時代內涵!

新時代富平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