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費“這麼貴啊”!


作為律師,經常要面對律師費的貴與不貴這個問題。

去年年底熱播的電視劇《精英律師》,劇中羅檳律師在承攬業務時,聲稱諮詢費“一個小時的收費標準在6000—100000” ,案件代理費根據根據案件性質、複雜程度、工作所需耗費時間等因素,外地民事、經濟、行政案件不涉及財產的,不低於五萬元。

他的報價引得網友們紛紛提出疑問:現實生活中律師收費真的這麼高嗎?

劇中另一關於律師費報價的情節是,羅檳律師在回覆一個當事人修改協議的請求的報價是:“我們修改一份協議的費用是兩萬元”。當事人對這一報價的反應是:“這麼貴啊”!


律師費“這麼貴啊”!

林叔權律師

國信信揚律師事務所 • 合夥人

大灣區青年律師成長沙龍 • 發起人兼導師

廣東融聚律師事務所 • 戰略顧問

律媒社 • 戰略顧問


“這麼貴啊!”這也是我經常碰到的回應。緊接著的一句是:沒想到要這麼貴!還有一句通常是:能便宜一些嗎?或是,這個事我找你前我找過某某律師諮詢過了,他報的律師費比你低多了。這說法與《精英律師》當事人臺詞如出一轍:起草這個協議的律師才收三仟律師費呢,而你修改協議卻要收兩萬!

最近碰到一個刑案,當事人之前找的律師,花了五萬,沒有搞掂,現在人進去了,找我想辦法,我報價十萬。當事人的反應是:太貴了!

當事人找律師,很多情形下有點像去市場買菜,“太貴了”、“能便宜些嗎”、“便宜些我就在你這裡買了”,諸如此類的都是買菜人的口頭禪。

當事人找律師事務所當菜市場,把律師當賣菜的檔主,對我這樣的“老司機”來說,早就見怪不怪了。

法律服務是服務業,除政府提供的公共法律服務外,律師事務所提供的是社會化法律服務,律師獲客、獲案源純屬市場競爭,當事人找律師可以“貨比三家”、“貨比多家”。如此,當事人“砍”價是必然的,也是律師必須面對的。

當然,當事人有時也很無奈。法律服務市場魚龍混雜,律師良莠不齊,難免有“價格欺詐”的現象,讓當事人受騙上當。

律師與當事人之前有堵牆,就是信息不對稱。好律師在哪裡,物有所值或物超所值的律師長得怎麼樣,怎麼判斷律師是否有真本事,…,這類問題因為信息不對稱,對當事人而言永遠無解。因此,當事人面對律師報價,都來句“太貴了”、“能便宜些嗎”,至少在錢上少吃虧。

律師費的貴與不貴,其實是沒有標準的,一般來說因案而異,因當事人而異,因律師而異。

因案而異。案件只有同類的,沒有相同的。案情因人、因時、因事而異,同類型的案件,律師費報價可以有標準參考,通常以標的金額為計算依據,但律師費因案而異也是正常的。

因當事人而異。當事人不同,同類案件,不同案情,當事人的訴求與期望不同。而且,當事人的支付能力也不同。如此,律師對不同當事人區別報價,因人定價,也在情理之中。

因律師而異。同一案件,同一當事人,找不同的律師,比較不同的律師,獲得不同的律師費報價,再自然不過了。律師各有“身價”,一分錢一分貨;同一律師在不同的執業階段“身價”不同,此一時彼一時,今時不同往日。

說一千道一萬,在律師費上,律師與當事人之間雙向選擇,各自看菜吃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