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感情敗給“無性婚姻”:人到中年,才更需要愛情的滋養

01.

有“性”的婚姻會把“我和你”變成“我們”,會模糊掉彼此很多的原則,也會讓我們更輕鬆地走進彼此,拉近關係。因此,如果說愛情是婚姻的必要條件,那麼“性”就是愛情的必要條件。

所以,在婚姻中,人們就有了像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中對靈魂與肉體不能和諧統一的痛苦。

然而,這種靈與肉不和諧的痛苦,竟然會讓很多夫妻長年飽受“無性婚姻”的無奈與煎熬。

十年感情敗給“無性婚姻”:人到中年,才更需要愛情的滋養

02.

張敏42歲,與丈夫王偉結婚20年,頭十年兩個人的感情還不錯,可是後面的十年卻讓張敏覺得困苦不堪,十分難熬。

婚後,她丈夫的為人善良,對父母孩子都很不錯,只是隨著時間推移,他對妻子張敏越來越疏遠,就連最基本的夫妻間的親密行為都沒有了,剛開始,她只是以為丈夫工作忙壓力大,太累了,並沒特別在意。

可是,作為一名女性,張敏依然在婚姻中能得到丈夫的愛和關心,然而,她的丈夫總是無視她的這些請求,他既不支持也不反對,只是,他也不會給任何反應。

她甚至還因此警告丈夫說:我感覺自己就快不愛你了。即便如此,在後面的十年裡,這樣的狀態還是不見好轉,反而還在繼續往糟糕的方向發展。

這讓張敏很抓狂,她覺得很痛苦,覺得自己在這段婚姻中一直都是被忽視的。

十年感情敗給“無性婚姻”:人到中年,才更需要愛情的滋養

這麼多年過去了,她說不清丈夫是真的不懂還是假裝不知道,所以,在幾經掙扎之後,張敏像丈夫提出結束這段婚姻。

而此時,她的丈夫竟驚訝地說:“我們的感情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要離婚,我們都多大歲數了,丟不丟人?

張敏終於忍無可忍了,憤怒地大喊:“我是一個人,我有正常的生理需求!如果不是為了孩子,我早就跟你離了。

這個時候,王偉才後知後覺地知道,他一直以為不會影響婚姻質量的親密行為,卻是導致他們婚姻走向盡頭的根本原因。

十年感情敗給“無性婚姻”:人到中年,才更需要愛情的滋養

03.

在《愛情心理學》中,弗洛姆認為,性是建立一種親密關係的願望和手段。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性的意義從來不僅是生理的,更大程度上是心理的。性是男女情感關係的一座橋樑。

的確,夫妻間的親密行為能讓彼此獲得快樂、幸福,能直接提升他們的婚姻質量,滿足彼此的感情需求。

所以,張敏的離開讓王偉感到慚愧,因為他終於注意到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像戀愛時那樣關心過妻子了。

長期的逃避讓他和妻子生活和情感中的問題越來越多,而這種逃避也讓他越來越封閉,越來越看不清妻子。

所以,人到中年,才更需要愛情的滋養,這能讓我們從對現實麻木無知的狀態中,找到自己,看清對方。

就像文章開頭寫的那樣,有“性”的婚姻會把“我和你”變成“我們”,會模糊掉彼此很多的原則,也會讓我們更輕鬆地走進彼此,拉近關係。

因此,夫妻之間一定不能忽視“無性婚姻”對婚姻的傷害,要學會用愛情的力量讓彼此達到靈與肉的和諧統一,從而通往幸福。


今日話題:你認為“無性婚姻”會傷害感情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