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看山東:山東寶藏 有點萌

山東省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

在山東

.

.

.

...旁邊的河北人

河北人看山東:山東寶藏 有點萌


在山東十日遊之前

我眼裡的山東是這樣事兒的

河北人看山東:山東寶藏 有點萌


河北人看山東:山東寶藏 有點萌

“挖掘機技術哪家強,中國山東找藍翔”這句魔性廣告詞深深的印在每一個95後年輕人的腦海中,幾乎成為了小時候印象中山東的標誌,然而長大後才知道山東藍翔辦校至今只有30年,還是河南人創辦的......

揭開外地人眼中“挖掘機、煎餅卷大蔥、山東好漢、青島啤酒......”這些標籤,山東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雄厚的地方,孕育了齊魯文化。山東是儒家文化發源地,儒家思想的創立人孔子、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創始人墨子、和文化的創始人柳下惠、軍事家吳起等,均出生於魯國。

在齊魯之地上,不僅存在著從8000年前的後李文化到北辛、大汶口文化,再到龍山文化直至距今4000年左右的嶽石文化這樣一個在文化傳統演變上一脈相承又相對獨立的文化譜系,而且發現了距今5000年左右眾多的城堡遺址和標誌著文明發展程度很高的圖像文字、陶文以及生產的大量精妙絕倫的蛋殼黑陶及各種手工飾品。山東,簡直就是一個可以“挖寶藏”的地方。

要“尋寶”,還是要到山東省博物館一探究竟。山東省博物館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座省級綜合性地誌博物館,成立於1954年。在《國家寶藏》第二季節目中,山東博物館的戰國銅餐具,原本沒有在推薦的名單中,但因為它令人歎為觀止的設計,其中蘊藏的綿延至今的“美器食禮”的中國飲食文化的表達,使得節目的導演組在博物館實地調研的過程中一眼相中了它。同時,銀雀山《孫子兵法》《孫臏兵法》漢簡和明衍聖公朝服兩件國寶驚喜亮相。除此之外,山東省博物館還有許多“寶藏”。


史前時期

陶甗

河北人看山東:山東寶藏 有點萌

【寶藏介紹】

這是一件黑陶甗,因其體量中國最大,被稱為中國的甗王。它是一種蒸煮器,相當於現在的蒸鍋,在使用的時候上部是無底甑,放食物,下部是鬲,放水,中部置箅,篦上有用來通蒸汽的洞孔,可以蒸食物。通過蒸汽加熱,使用起來非常便捷。

上榜理由

萌點指數:★★★

就問你見過這麼可愛的蒸鍋嗎?

彩陶


河北人看山東:山東寶藏 有點萌

(八角星紋彩陶豆)


【寶藏介紹】

製作彩陶器,首先要將橙紅色陶坯打磨光滑。然後用礦物質顏料在上面描繪圖案,用赭石和氧化錳做呈色元素,最後入窯燒製,燒成後的器物上,就呈現由赭紅,黑,白等顏色組成的五彩繽紛的圖案了。彩陶器的顏色和陶胎融為一體,色彩不易脫落,美觀,且經久耐用。大汶口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彩陶器有八角星紋彩陶豆、波紋彩陶壺等。

上榜理由

萌點指數:★★★★

“八角星紋”寓意著光芒四射的太陽,也有天圓地方的之意,表現出當時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和天地自然的敬仰。


夏商周時期

亞醜(醜)鉞



河北人看山東:山東寶藏 有點萌

【寶藏介紹】

這件青銅器是堪稱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的亞醜鉞,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出現了石鉞和玉鉞,放置於墓葬中,已表明墓主人的身份,通常都是社會地位較高的王公貴族,商代的青銅鉞共發現了40多件。這些亞醜鉞稱得上是最為壯觀和精美的。它的長度達到32.7釐米,刃寬34.5釐米,其身上是一個張口怒目的人臉,他的眉毛,眼睛和鼻子都凸出來,嘴巴稍微凹下去,威猛莊嚴,極其生動傳神,在人臉的正反兩面都刻著銘文亞醜二字,因此被稱為亞醜鉞。

上榜理由

萌點指數:★★★★★

極其生動傳神的人臉造型,鎮館之寶!



頌簋

河北人看山東:山東寶藏 有點萌

【寶藏介紹】

這件頌簋是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是西周宣王時期的器物。頌簋,鑄造精良,莊重大氣,是西周晚期典型青銅器。最為重要的是器物內底和器蓋各有152字相同銘文,內容完整的記錄了周天子對頌的策命典禮的全過程,鑄造了頌簋、頌鼎和頌壺等青銅器,以紀念此事。一銘文中提到頌簋的主人是頌,因此這件簋就命名為頌簋。銘文內容,對於研究西周的歷史,特別是策命制度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上榜理由

萌點指數:★★★★

流傳經歷十分具有傳奇色彩(見文末),“分量”十足。


秦漢-明清時期

唐三彩雙魚瓶


河北人看山東:山東寶藏 有點萌


【寶藏介紹】

唐三彩雙魚瓶。這裡是一組唐三彩。唐三彩是流行於唐代的一種陶器,以黃、白、綠為基本釉色,因此人們習慣稱之為唐三彩。這是一件唐三彩雙魚瓶,造型獨特,兩魚合成一瓶體,去闔合幸福、吉祥有餘之意。

上榜理由

萌點指數:★★★

魚是民間最常用的饋贈佳品,也是唐代崇尚之物,雙魚寓意連年有餘,和諧美滿,吉祥合歡。雙魚作酒瓶。魚瓶一起饋贈親友,情深意長。ps:小編是雙魚座

明代漕船

河北人看山東:山東寶藏 有點萌

【寶藏介紹】

明代漕船。在中國古代,水路運輸曾經是交通運輸的主要方式,漕運就是由水陸轉運各地糧食,供應京師百官、俸祿軍餉、宮廷消費的一種轉運方式,並且成為自秦王朝之後歷朝歷代的國之要政。運送漕糧的舟船,在明代史籍中就被稱為漕船。這次發現于山東梁山的漕船全身用松木製成,長21.8米,共有13個船艙,正是這樣一艘艘通過運河南北往來的漕船和其他民用船隻,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也為明清時期山東社會經濟的大繁榮提供了動力。

上榜理由

萌點指數:★★★★

如此龐大的體積,保存完整,在氣勢上有壓倒性優勢。


孔子文化

孔廟模型


河北人看山東:山東寶藏 有點萌



【寶藏介紹】

孔廟模型。孔廟的模型,孔廟也稱至聖廟,是歷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始建於公元前478年。也就是孔子去世的第二年,魯哀公將孔子生前居住的三間房屋改成廟宇。此後,隨著孔子思想影響力的提升,廟宇也不斷增修,擴建,到清代,雍正年間,皇帝下令大修。把孔廟建成一座佔地95000平方米的龐大建築群,孔廟的規模僅次於故宮,享用了皇家建築格局,為九進院落,主體建築貫穿在一條南北中軸線上,附設建築分別在左右對稱排列,結構十分嚴謹,孔廟在2000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是中國人的精神聖殿。

上榜理由

萌點指數:★★★

孔子不僅是山東人的“老師兒”,更是中國人最尊敬、敬仰的“老師兒”。

寫在最後

有人說山東就像中國,西部相對落後,東部相對發達,而厚重的歷史,是精神上的包袱,也是財富。

“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電影《我的1919》裡,中國外交官顧維鈞如是說。

河北人看山東:山東寶藏 有點萌

頌簋的流傳經歷

頌簋的流傳如同其他青銅重器一樣,充滿了傳奇色彩。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學者劉喜海在北京購得,並編入《清愛堂彝器款識》。劉喜海(1793-1853),諸城人,劉墉從孫,是清道、鹹間金石學家、古泉學家、藏書家,字燕庭(又作燕亭、硯庭)、吉甫,山東諸城人,別號三巴子。善鑑賞金石,著有《海東金石苑補遺》等鑑賞書籍,其所補編《古泉匯考》為當時古泉學集大成之鉅著,嘉惠後世泉學研究;《三巴金石苑》為巴蜀地區歷代金石圖文並茂之第一部著錄,對後世影響頗大。

後來此簋歸李宗岱。李宗岱(?-1896),字山農,南海(今廣州)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副榜貢生。山東候補道員署山東鹽運使、布政使,著名收藏家。1885年,先後在平度、招遠開辦採金工場。1889年,到牟平開辦礦務公司。其後代在玲瓏辦礦達50年之久。

後轉手黃縣丁氏"泰來"號的丁樹貞(一說原為黃縣焦氏收藏)。丁樹貞(1861-1915),字幹圃,號仲立、煦農、陶齋,別號長年,為山東著名的金石收藏家。齋號"海隅山館",其數世亦官亦商,家資鉅富。丁氏為人慷慨大方,並熱心社會公益,常有捐資之善舉,被清廷加封三品銜,賞戴花翎,並候選知府。後丁氏家道破落,弟兄分家時分割財產,使其器蓋分藏。20世紀40年代,器為膠東古物管理委員會黃縣文管分會收集,後轉入山東省博物館。20世紀50年代,丁氏後人張秀琳女士將所藏簋蓋捐獻給山東省博物館,頌簋始成完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