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珠峰每年只允許300人攀登,沒素質的人還是別去了(二)

縱使抬頭的天空再美,低頭行駛的路被它們充斥,也覺得惋惜。


為什麼珠峰每年只允許300人攀登,沒素質的人還是別去了(二)


我們懷揣著一份朝聖信仰的心,用車輪的印記,指引我們到達西藏,然而卻忘記了這一路,自己給自然帶來的傷害,不知是假的朝聖?還是真的破壞?


為什麼珠峰每年只允許300人攀登,沒素質的人還是別去了(二)


曾經的岡仁波齊,山水相連,一眼足以萬年,如今朝聖路上,也被隨手一扔所侵佔。


為什麼珠峰每年只允許300人攀登,沒素質的人還是別去了(二)

為什麼珠峰每年只允許300人攀登,沒素質的人還是別去了(二)


據不完全統計,岡仁波齊神山聖湖景區,一年清理的垃圾就多達200噸以上,如果非要在這裡留下什麼,請只留下記憶吧。


為什麼珠峰每年只允許300人攀登,沒素質的人還是別去了(二)


那些大大小小,無比清澈的西藏湖泊,如今漂浮著各種垃圾。


為什麼珠峰每年只允許300人攀登,沒素質的人還是別去了(二)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西藏變了模樣,珠峰淪為“世界最高的垃圾場”,人類留下了多少“醜陋”的痕跡?


而有些人,卻為了珠峰的聖潔,冒著危險、甚至付出生命。


為什麼珠峰每年只允許300人攀登,沒素質的人還是別去了(二)


2018年,尼泊爾製作了一部,9.0分的紀錄片:《珠峰清道夫》。畫面無比粗糙,卻看哭了億萬人。


為什麼珠峰每年只允許300人攀登,沒素質的人還是別去了(二)


它記錄了一次清理珠峰的志願活動,一共20位志願者,有11位夏爾巴村民,任務是一個月清理9萬斤垃圾外帶一具屍體。


珠峰海拔8000米以上的地帶,被稱作“死亡地帶”。沒有當地的夏爾巴人當嚮導,很少有人能活著下山。


為什麼珠峰每年只允許300人攀登,沒素質的人還是別去了(二)


要知道在海拔極高的冰山之上,連呼吸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狂風、暴雪、飢餓、受傷、疾病,每一項隨時都能要人命。


儘管夏爾巴人的身體素質足夠突出,但是在自然面前,還是顯得如此渺小。


為什麼珠峰每年只允許300人攀登,沒素質的人還是別去了(二)


登山途中,要經過多個萬丈懸崖,一個不小心就是粉身碎骨。為了防止高溫帶來的風險,他們要一早出發,沿途收集垃圾,並且把它們帶走。


登山隊員砸開冰面,需耗費2小時。如果再背上一具遺體,更是精疲力竭,透支體力。


為什麼珠峰每年只允許300人攀登,沒素質的人還是別去了(二)

為什麼珠峰每年只允許300人攀登,沒素質的人還是別去了(二)


納姆伽爾說:“我不在乎是誰留下了垃圾,我只想把它們弄下來,讓整個國家喝上乾淨的水,那是我們的責任。”


為什麼珠峰每年只允許300人攀登,沒素質的人還是別去了(二)


面對即將奔赴生死的丈夫,妻子依然面帶笑意,在她看來,丈夫在做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她為丈夫感到驕傲。


為什麼珠峰每年只允許300人攀登,沒素質的人還是別去了(二)


在這部紀錄片的結尾,這樣一段字幕讓人淚奔:登山隊經驗豐富又英勇的隊長,和駕駛直升機搬運遺骸的隊員,在紀錄片拍攝的這次行動之後,都因為意外去世。


為什麼珠峰每年只允許300人攀登,沒素質的人還是別去了(二)


珠峰上的清道夫們,他們用自己的雙手,還珠峰一片雪白,用自己的生命,還人間一片淨土。


為什麼珠峰每年只允許300人攀登,沒素質的人還是別去了(二)


在幼兒園的時候,老師都教過我們,不能隨手亂扔垃圾。


為何長大了之後,自己的一個不文明行為,要讓村民們用生命來買單呢?


為什麼珠峰每年只允許300人攀登,沒素質的人還是別去了(二)


登山者便說了:那麼複雜的環境之下,能夠留一口氣下山就不錯了,誰還顧得上環保啊?


既然如此,沒那個素質,就別去攀登神山。


1953年,丹增在首登珠峰之後,心中充滿不安,因為他覺得自己踩在了她身上。


為什麼珠峰每年只允許300人攀登,沒素質的人還是別去了(二)


那麼,那些所謂的“勇者”,在攀登之後,還留下大量垃圾的人,終將受到自然的懲罰。


為什麼珠峰每年只允許300人攀登,沒素質的人還是別去了(二)


事到如今,珠峰不應該閉門謝客麼?有些人,求求你別再來珠峰了。


大概你“別來”,珠峰才可“無恙”

西藏也根本沒在等你

你若不去,才是西藏的福氣


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有時候保護自然,比征服自然更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