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洲,不过一碗福州味的人间烟火


义洲,不过一碗福州味的人间烟火 | 我家楼下

搭公交从南禅山车站下车,沿其西边的白马桥道走大约两分钟,便能看到「白马桥」。


「义洲」是以白马桥为中心,东接洋中街道,西临江滨,北靠工业路,南以延平路为界的一片区域。

义洲,不过一碗福州味的人间烟火 | 我家楼下


"

义洲是我出生的地方,它是一个藏在台江里的百年老街道。


义洲,不过一碗福州味的人间烟火 | 我家楼下


历经百年,当时的繁荣褪去,似乎不曾改变的只有周遭的旧物与义洲人放不下的归属感。


「1」白马桥与义洲
清朝末年,义洲是全国著名三大木材市场之一,鼎盛时期这里的「火贩」能掌控着全国木材市场的动脉。
火贩,是对福州当时做木材生意的商人的称呼。
木与火,是绝不相容的两者,但在木材商人的眼里,这可是以毒攻毒的绝招。都说「怕什么,来什么」,以最害怕的「火」为自己的职业命名,也许就可以「怕什么,就不来什么」。
最早的时候,木材都是通过闽江流域水运的方式来运输。那时义洲的江边堆满了木材,有时候木材会直接在江边加工,留下许多木屑。这些木屑也变成了后来的火灾隐患,零星的火苗让江风一吹,很容易引起火灾。
为了方便木材的运输,火贩们开始商量架起了白马桥,这是白马桥与义洲故事的开始。

义洲,不过一碗福州味的人间烟火 | 我家楼下


当时的白马桥,桥上人头攒动,桥下百舸争流,两岸满是喝茶小憩的商人。


白马桥与白马河两岸的烟火气息,还是给许多20世纪末出生的义洲人留下了重要的童年记忆。记忆里,这里有不绝于耳的吆喝声,热闹的菜市场,画糖人的老爷爷,一元一碗的拌面、扁肉,时髦的游戏厅,搭建好的逢年过节用于表演的戏台子……


如今,留存在我脑海中的童年时期的义洲景象,大部分已经不见了踪影。但仔细去寻,有些老店与老房子依然如故。


「2」旧屋与原住民

往桥的西边走,是义洲的一处棚屋区。


义洲,不过一碗福州味的人间烟火 | 我家楼下


站在巷子入口,潮湿的气息扑鼻而来。


巷子半空是交错着的从楼房里伸出的衣杆与电线,墙上固定着泛黄的电表与墨绿色的老式路灯,房门口趴着懒洋洋的小狗。敞开着的房门,见证了邻里间平日的交流与互帮互助。岁月折叠,与旧时不同的似乎只有几辆抢镜的共享单车。


坐在巷口休息的林阿姨说:「 我们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除了小部分用于出租的房屋外,大部分的房屋还是用来自住的。」


义洲,不过一碗福州味的人间烟火 | 我家楼下

义洲,不过一碗福州味的人间烟火 | 我家楼下


老住户们热爱生活,在房门口养花、鸟是他们的爱好。闲时在巷子里浇浇花,聊聊家常,听一听鸟儿的吱喳声,看一看花与叶舒卷的曼妙,也是一种简单的幸福。


义洲,不过一碗福州味的人间烟火 | 我家楼下


这里是旧时光给义洲留下的一个碎片,与背后的高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白马桥的东边有一间「白马桥关帝庙」,庙里供奉着忠肝义胆的「 关羽 」。虽然这间历史悠久的关帝庙经历了重修,但是它依旧在许多义洲居民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份量,它也是已经步入“迟暮之年”的白马桥的守护神。每到重要节日,就有许多香客来此上香,祈求平安健康。


义洲,不过一碗福州味的人间烟火 | 我家楼下

△白马关帝庙


与寺庙紧密联系着的,还有祭祀用品店。


义洲,不过一碗福州味的人间烟火 | 我家楼下


老板最早通过拉车在义洲卖祭品,后来经济条件好了,便盘了个店面做生意。因为义洲是个守旧的地方,所以她的生意几年来一直都很好。


最近因为疫情,寺庙祭拜与各种祭祀活动被迫取消,她的生意也开始变得艰难起来,说到此阿姨摇了摇手,满脸愁容。


「3」量体裁衣

顺着白马桥往西走,就是许多义洲人熟知的锦标路了。在这里,开着一家名叫「万千缘」的裁缝店


店内灯光泛黄,墙面因墙皮的脱落而显得凹凸不平。紧挨着墙壁的桌子上,堆满了各色、各材质的布料与成衣,还有一部哒哒作响的老式裁缝机,锈迹斑斑又灵活运转的它已经工作了几十年。


义洲,不过一碗福州味的人间烟火 | 我家楼下

坐在凉凳上的老吴一脚踩着踏板,一边手来回拉动着衣服,一边手娴熟地拨动着裁缝机的转盘。旗袍是老吴最拿手的款式,而做一件手工旗袍需要经过从量体、裁剪到缝纫等多个程序,是一个辛苦的精细活。


义洲,不过一碗福州味的人间烟火 | 我家楼下


老吴年轻时在塔头学习裁剪衣服,学成后在茶亭经营生意,近些年搬到了义洲。在几十年的打拼里,他的手艺不断精进,会裁剪几乎所有款式的衣服,也获得了大量的好评。

义洲,不过一碗福州味的人间烟火 | 我家楼下

老吴用「辛苦」来概括几十年的开店生涯。


「 很辛苦的,有时候一天下来最多也只能赶制两件衣服。年轻时候觉得裁剪衣服太苦,也为此流过泪。」但转念间,老吴补充到:「

如今的我心态如年轻人一般,工作之余也喜欢看看手机,刷刷抖音,日子一天天过着也都是快乐的。


「4」 食在义洲


与锦标路垂直的河下街是义洲美食的集散地,这里的街边摊与大排档美食文化可谓名传了大半个福州。烧烤、火锅、闽菜、啤酒、球赛,这里承载了多少福州人一年四季的夜生活记忆。


提到义洲美食,首当其冲的当属「原桥头庙里粉干」。


最早,「原桥头庙里粉干」摆在白马桥边的一个夜市里。随着生意不断做大,老板在原先摆摊的位置附近寻了一个门面继续经营。粉干、拌面、锅边、煎饼……传统的福州美食在这应有尽有。


义洲,不过一碗福州味的人间烟火 | 我家楼下


粉干、鱼干、肉丝与青菜,佐以醇厚的虾油浸润,还未端上桌便可以闻到汤头的鲜,使得食客所食的每一口都「 鲜气 」十足。再搭配上福州人喜爱的卤味与层次丰富的蒜头酱,真可谓「 义洲人家应最乐 」。


义洲,不过一碗福州味的人间烟火 | 我家楼下

义洲,不过一碗福州味的人间烟火 | 我家楼下


大排档,也是义洲美食的特色。川哥活鱼大排档是我最喜欢的义洲大排档之一。
每当夜幕降临,饥肠辘辘的人们涌进店内。宵夜档的招牌五颜六色,食物的香气诱人,吵闹又活色生香。选一张方桌坐下,灌一杯啤酒,冰凉的气息经过喉咙,冲进胃部。
咕噜咕噜,一杯啤酒下肚,宣告着夜生活的正式开始。

义洲,不过一碗福州味的人间烟火 | 我家楼下


福州的海鲜大排档,鲜少有固定的菜单。海底世界般的海鲜池和一整个冰柜的食材任食客挑选。食客可以把目之所及的食材进行任意的自由组合,再告知点菜员口味,剩下的,交给厨师就好。
在充满烟火气的大排档里,没有厨师炒不出来的菜——只要有食材。

义洲,不过一碗福州味的人间烟火 | 我家楼下

义洲,不过一碗福州味的人间烟火 | 我家楼下

具有福州特色的荔枝肉、葱油鱿鱼、酸辣汤、南煎肝,以及店内的招牌「 烤鱼」是我的心头爱。


及至上桌,荔枝肉色泽鲜艳的嫩肉与香气已经撩拨了我的食欲,尝上一口,肥而不腻,酸甜的口感正是福州菜的灵魂所在


义洲,不过一碗福州味的人间烟火 | 我家楼下

△荔枝肉


吃罢大餐,得来一份甜品,今天才算完美结束。
开在附近的「 叁·一食 」,在义洲开了也有些年头了。


「 叁·一食 」源于3.14,意为与圆周率一样具有无限可能性。


义洲,不过一碗福州味的人间烟火 | 我家楼下


店里的招牌是千层蛋糕,也是我的挚爱之一。


义洲,不过一碗福州味的人间烟火 | 我家楼下

△芒果千层


用勺子轻轻挖下一块,饱满厚实的奶油入口即化,新鲜的芒果在唇齿间留下了淡淡的清香,但却不腻。


「 叁·一食 」是一对夫妻开的店。店里的甜品,都是店主早些年通过拜学西安、杭州、上海、南京、龙岩等地不同的优秀甜品师傅后的所思所做。几年里的起早贪黑、四处奔波、锲而不舍造就了她如今的手艺,本着对甜品的热爱,绝不在用料上妥协一丝一毫。


「 我只用最好的蓝风车奶油、最新鲜的水果,保证每一步都亲力亲为,是我做蛋糕的原则。」


义洲,不过一碗福州味的人间烟火 | 我家楼下

△草莓摇摇乳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这份热爱,通过她所制作的千层直接冲击了我的味蕾。


义洲,不过一碗福州味的人间烟火 | 我家楼下


如今,义洲成为了福州二环里的老街道,但它又似乎从未老去。如从前一样,义洲人喜欢拿着收音机听戏,逢年过节到寺庙祈求平安,骑着自行车在巷子里穿梭,与邻里坐在树下聊聊家常,吃福州古早美食……


新与旧在这个老街道里融洽地交织在一起。


等疫情结束了,就来义洲走走吧!这是充满了故事的地方。没有身临其境,总还是会有一些遗憾的吧。


义洲,不过一碗福州味的人间烟火 | 我家楼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