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喜歡被別人辜負,卻一直在辜負著自己

人生在世,對於很多事情,我們總是想著,“差不多就行”啦,幹嘛還要較真呢。只是,當這種差不多就行的狀態在我們生活中蔓延開來時,我們竟會不由地感覺到一種很舒服的狀態。

因為這樣,總有脫離了累的感覺,像在看著別人的人生一般,自己只是一個無比輕鬆的看客。

走過人生長長的路,忘了究竟走到哪一步時,才會猛然間發現:噢,原來人生是自己的。

小時候學習辛苦又乏味,我們之所以如此逃避,是因為我們並不覺得學習是為了自己。相反的,我們卻要為此付出代價,所以,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對此是深惡痛絕的。

所以,當我們認為這一切都結束的時候,才會感到無比地解放,甚至不惜撕掉那些似乎是困了自己許久的書本。

曾經認為自己做得最爽、最酷的事情,現在想起來,竟然會在內心深處發出一種苦笑來。

我們不喜歡被別人辜負,卻一直在辜負著自己

然而,這樣的心態卻常常根植在我們內心的深處,明明是為了自己在努力,卻總認為是在為了別人。曾經上學的時候,以為學習是為了父母與老闆,現在工作了,會認為自己做的工作是為了領導與老闆滿意。

我們便在工作中能省則省,能簡單則簡單,抱著那種“差不多就行了”的心態度。

於是,當我們的工作被同事指出漏洞時,被領導發現紕漏時,我們內心冒出的第一個想法,便是他一定是故意與自己過不去。

我們總是想著,公司就給自己那麼一點錢,自己為什麼要為此拼命呢?相反的,越偷懶越好,如此一來,才能對得起自己並不富裕的薪水。

我們不想讓自己吃虧,於是便在工作內容上斤斤計較,灰色地帶的工作堅決不去做,因為又沒有人會多給錢;

我們不想讓自己吃虧,於是便在工作時間上斤斤計較,下班前便準備好了一切,下班準時打卡。做這一天的和尚,也當是敲夠了一天的鐘了。

我們不喜歡被別人辜負,卻一直在辜負著自己

總是抱著“差不多就行了”想法的人,甚至在面對感情的時候,也有著如此的心態。他們不敢付出自己,他們害怕被傷害,害怕得不償失,於是,他們對另一半的好,也便是“差不多就行了”。

愛情於我們而言,本身便是一場極大的冒險。相愛的兩個人,互相袒露的,是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如此一來,若要溫暖,精神便入了天堂;若要嚴寒,靈魂便入了地獄。

人生一世,何不勇敢一些,讓自己燃燒起來。不敢付出的人,自然也無法得到,他們自己畫地為牢,別人進不來,自己也不出去。

哪怕相愛,也是隔著一段距離。

他們自認為,如此一來自己便是安全的,便是不會受傷害的。只是,如此的珍貴的人生之旅,我們又怎麼甘心便這樣度過了。

我們不喜歡被別人辜負,卻一直在辜負著自己

“差不多的”人生,究竟差了多少?那是一種不敢付出,害怕燃燒自己的狀態;那是一種事不關已,偷懶人生的心態;那是一種害怕自己吃虧,其實一直在虧待自己的現實。

人生,是自己的啊。

我們努力工作,是為了踏實這一層的跳板,才能跳到更高的人生位置;我們認真學習,是為了看到一個更大的世界,是為一種對現實不甘心的努力;我們去愛一個人,是在真實地面對自己的內心,追求幸福。

“差不多就行了”的態度,怎麼想都是像在應付一件不屬於自己的事情。其實,確是在對付著自己的人生。

我們不喜歡被別人辜負,卻一直在辜負著自己,如此一想,竟有些許的悲涼。

我們不喜歡被別人辜負,卻一直在辜負著自己

結語:

“差不多就行了”的人生,到底差了多少?

我們總是用自己的生命,見證著別人的人生的綻放,卻仍然覺得那是運氣一場。

如同小時候,我們需要被逼著才能學習一般,成年後的我們,需要被約束著才能認真去工作。

曾經,我們以為學習是為了父母與老師;現在,我們認為好好工作是給了老闆面子。

只是,究竟什麼樣的事情,是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呢?

甚至,在愛一個人的時候,我們也不敢付出太多,怕被傷害,怕被辜負。

於是,我們被自己封閉在一個自認為安全的牢籠裡,誰也傷不來自己,自己也不會去全力以赴地愛誰。

​人生一世,我們不喜歡被別人辜負,卻一直在辜負著自己。

我們花著大把的時間,做著自認為聰明的事情,做著自認為沒有讓別人討到便宜的事情。但也由此,讓自己無法更好地前行,最後,又把一切歸為運氣不好。

一直辜負著自己,最後又能怪誰呢?


願我們的相逢,不早不晚,恰在最好的時候。喜歡就留下,點擊【關注】,餘生漫漫,唯願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