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漢文帝,隋文帝,但是你知道唐文帝和明文帝嗎?

皇帝去世後,後世會給他們追加諡號,廟號。諡號就是稱“什麼什麼皇帝”比如漢武帝,廟號就是稱“什麼祖或者宗”比如唐太祖

唐太宗。但是從唐朝開始,由於皇帝諡號越來越長,所以只稱皇帝廟號。這也是為什麼到唐朝開始稱“唐太宗,文宗”的原因。

歷史上有多少文帝呢?今天劍叔就來說說歷史上的“文帝”們!

漢文帝——劉恆

漢文帝劉恆,即位之後,穩固帝位,勵精。圖治,興修水利,厲行樸素,廢除肉刑,實現國家強盛安樂,百姓富裕小康, 開啟“文景之治” 的發端。謹慎對待諸侯國及匈奴入侵中原等問題。對待諸侯王,採用以德服人、以武平亂的態度。對待匈奴,採用和親止戰的方式,營造安定團結、休養生息的政治局面。

前157年,駕崩於未央宮,廟號太宗,諡號孝文皇帝

你知道漢文帝,隋文帝,但是你知道唐文帝和明文帝嗎?

魏文帝——曹丕

220年,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了魏國。曹丕在位期間,採納吏部尚書陳群的意見,於黃初元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帶的割據勢力,最終完成了北方的統一。對外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在西域的建置。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於洛陽,時年四十歲。諡號文帝

隋文帝——楊堅

581年,楊堅受北周靜帝禪讓為帝,改元開皇。隋文帝即位後,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適合於南北統一後的中國。鞏固中央集權。多次減稅,減輕人民負擔,促進國家農業生產,穩定經濟發展。開皇九年,派晉王楊廣南下平陳,統一南北。被北方少數民族尊稱為“聖人可汗”。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間,銳意改革、政績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漸多疑,殺害功臣,並且聽信文獻皇后之言,廢黜太子楊勇立晉王楊廣為太子,埋下了亡國的禍根。仁壽四年(604年)在仁壽宮離奇去世。終年六十四歲,廟號高祖,諡號文皇帝

你知道漢文帝,隋文帝,但是你知道唐文帝和明文帝嗎?

晉文帝——司馬昭

司馬昭早年隨父抗擊蜀漢,多有戰功。累官洛陽典農中郎將,封新城鄉侯。正元二年(255年),繼兄司馬師為大將軍,專攬國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弒殺,司馬昭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滅亡蜀漢,受封晉公。次年,進爵晉王。

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病逝,時年五十五歲,葬於崇陽陵。數月後,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司馬昭為文帝。(司馬昭是死後追諡的)

北魏孝文帝——拓跋弘

拓跋宏五歲即位,由祖母文明太后臨朝執政,對鮮卑化的朝廷進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權的改革,孝文帝深受影響。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親政後,進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頓吏治,立三長制,實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南伐”為名,遷都洛陽,全面改革鮮卑舊俗。

規定以漢服代替鮮卑服,以漢語代替鮮卑語,遷洛鮮卑人以洛陽為籍貫,改鮮卑姓為漢姓,自己也改姓“元”。並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士族聯姻,參照南朝典章支付,改革北魏政治制度,並嚴厲鎮壓反對改革的守舊貴族,處死太子元恂。一系列舉動推動北魏經濟、文化、社會、政治、軍事等方面的大力發展,緩解了民族隔閡,史稱“太和改革”,對北方各民族人民的融合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初一日(499年4月26日),崩於谷塘原之行宮,享年三十三,諡號孝文皇帝,廟號高祖。

你知道漢文帝,隋文帝,但是你知道唐文帝和明文帝嗎?

宋文帝——劉義隆

是劉宋第三位皇帝,宋武帝劉裕第三子。元嘉元年(424年)即位,在位三十年,年號“元嘉”。繼續實行劉裕的治國方略,在東晉“義熙土斷”的基礎上清理戶籍,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債”,實行勸學、興農、招賢等一系列措施,使得休養生息,社會生產有所發展,經濟文化日趨繁榮,史稱元嘉之治。

軍事上,繼承劉裕北伐的政策,於430年、450年和452年三度出師北伐,但都無功而返。特別是第二次北伐失敗,導致北魏長驅直入、直抵瓜步、飲馬長江,造成劉宋江北地區急劇蕭條、六州殘破。

元嘉三十年(453年),為皇太子劉劭所弒,時年四十七歲,諡號文皇帝,廟號太祖。

唐文帝——李世民

武德九年,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隱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冊立為太子。

唐高祖李淵退位後,正式即位,年號貞觀。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和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讓北方地區各民族融洽相處,尊號“天可汗”,為唐朝後來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礎。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7月10日),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諡號文皇帝。

你知道漢文帝,隋文帝,但是你知道唐文帝和明文帝嗎?

後周文帝——柴榮

顯德元年(954年),郭威駕崩,柴榮登基為帝。柴榮勵精圖治,致力於統一大業,立下了“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壯志 。在位期間,對內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修訂禮樂、制度、刑法,使得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區經濟開始復甦。對外南征北戰,西敗後蜀,收取秦、鳳、成、階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遼國,連克三關三州 。史家稱讚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顯德六年(959年),柴榮在商議攻取幽州時突發疾病,不久去世,年僅三十九歲,在位六年。廟號世宗,諡號睿武孝文皇帝

元文帝——窩闊臺

1229年即位,在位13年,成吉思汗的第三子。1225年封於也兒的石河(今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一帶,建斡爾朵於也迷裡城(今新疆額敏縣)。在1229年的庫里爾臺大會中被推舉為繼任人,管理整個蒙古帝國。他在任內繼續父親的遺志擴張領土,主要是繼續西征和南下中原。他在位期間成功完全征服中亞和華北。1234年,聯合宋朝滅掉金國。又攻南宋,1241年,死時年56歲。元朝建立後,追尊為元朝皇帝,廟號太宗,諡號

英文皇帝

明文帝——朱棣

建文帝即位後,厲行削藩政策 。朱棣打著奉天靖難的旗號,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正式即位。

朱棣在位時期,勵精圖治,延續洪武政策。政治上,繼續實行削藩政策,加強中央集權;改革官制機構,設置內閣和東廠軍事上,五次親征蒙古,佔領安南,東北設立奴兒干都司,西北設置哈密衛 ,西南設置大古刺、底馬撒、底兀刺等宣慰使司和貴州承宣布政使司。還委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中外友好往來 和對南海地區的經營。文化上,編修《永樂大典》。同時,為了加強對北方地區的控制,疏浚大運河 ,遷都北京 。統治期間,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史稱“永樂盛世”。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在第五次北征蒙古回師途中,病逝於榆木川,享年六十四歲。廟號太宗,諡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

你知道漢文帝,隋文帝,但是你知道唐文帝和明文帝嗎?

清文帝——皇太極

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稱帝,建國號大清。在崇德七年(1642年)的松錦大戰中生俘洪承疇,自此明朝關外精銳喪失殆盡,寧錦防線徹底崩潰,清軍入關已成必然之勢 。崇德八年,皇太極猝死於清軍入關前夕,未能實現奪取全國政權的夙願。

皇太極前後在位17年。他在位期間,實行滿漢一體,保護漢人,減輕農民負擔,發展生產,增強兵力,不斷對明朝作戰,為下階段清王朝迅速擴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廟號太宗,諡號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諡號和廟號是古代封建社會封建統治的體現,是歷史的一大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