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表”的新人,到底該怎麼買表?

|喜歡八卦兔的讀者,怕漏過新文,歡迎“設為星標”

兔子近期觀察後臺讀者留言,發現一個現象,很多初入表坑,或想買人生第一塊表的讀者都是小心翼翼詢問,最後不忘說一句:“兔姐,我是小白,什麼都不懂……”

好像買表不太懂,是一件不容易啟齒的事。作為硬奢,手錶的購買門檻確實比包和衣服更高——因為它的購買頻率相對低,很多人害怕買錯。

往往這樣的領域,常常會樹立所謂的權威,只是互聯網以我們不可預計的速度,打破了種種桎梏——一小部分人建立的規則,未必有效了。

今天,兔子就給新入坑的各位,梳理簡單的選表邏輯。

“不懂表”的新人,到底該怎麼買表?

什麼叫“懂表”?我問了很多讀者,包括買了大幾十塊、單價從幾萬到幾百萬不等的,他們都一頭霧水看著我。因為“懂”這個詞沒有標準——要熟知歷史背景還是能拆卸安裝一塊表又或對古董市場瞭如指掌?

至少我一定不敢說“懂”,只能說因為熱愛,我一天天更瞭解手錶和你們而已。

之前有一篇文章,讀者的留言被大家的點贊置頂了。

“不懂表”的新人,到底該怎麼買表?

在早幾十年,鐘錶領域基本確實也是“行家說了算”。即便是我自己剛入行時,第一反應也是:1,要找藏家分享故事和經驗。2,要找書瞭解手錶知識。

相信這也是很多人最初的心態。

但隨著自己花錢買第一塊表開始,我的看法就在不斷修正。首先,藏家群體太小,小到不足以影響大眾消費者,且他們的購買思路也難以效仿(比如古董表在一些新人眼裡等同於廢銅爛鐵,因為他們還沒接受被小圈子設定的價值)。第二,更多瞭解來自實踐,比如親自買表戴錶,花錢時的各種比較,以表鑑友時激起的火花,可能比單純的書本知識讓人成長更快。

“不懂表”的新人,到底該怎麼買表?

當然,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查閱書本還是很必要的,但也不是90%的消費者會做的事

所以我想,新人先拋開權威影響,買表第一原則還是,根據財力和個人需求,在品牌知名度和顏值上,找到平衡點。

“不懂表”的新人,到底該怎麼買表?

比如在5萬左右價位中,大部分新人可把主力選擇集中在歐米茄、萬國、百年靈、沛納海等知名度較高的品牌中。

“不懂表”的新人,到底該怎麼買表?

但選擇可超前些,儘量避開大眾款,比如萬國的青銅大飛,百年靈的航空計時,沛納海選特殊盤面或顏色,比如這塊PAM00424

10萬價格,大眾選擇類似勞力士、寶珀、積家等。在保證知名度的前提下,別太死板,選擇有特色的款,比如積家大師系列比較傳統,我個人更推薦翻轉。

“不懂表”的新人,到底該怎麼買表?

10萬內勞力士太多爆款,棕黑圈GMT基本持平,而這塊寶珀6654是今年的新款

如果喜歡德味,格拉蘇蒂原創可考慮潛水錶SeaQ或復古系列。

“不懂表”的新人,到底該怎麼買表?

這分別是SeaQ1969和六零年代大日曆腕錶

至於30萬以上預算的大多不是新人,該是受過一些打擊,早已見過風雨。

我至今遇到起點最高的新人,除了第一塊是AP的皇家橡樹離岸型外,他直接在百達翡麗拿下了他個人的畢業款——一塊5270和一塊星空6102。

“不懂表”的新人,到底該怎麼買表?

當然因此,他也擁有不止一塊鸚鵡螺的名額,先讓5712和5270合個影

他的態度很簡單(當然也很謙虛):“我不懂表,就想從高知名度的品牌中選喜歡的好表,最好大家都知道它好。”

我欣賞這樣的坦率,比扭捏著強調自己“有品位有見識有文化”要實在得多。

“不懂表”的新人,到底該怎麼買表?

不得不說,對新人而言,品牌知名度是難以逾越的一道檻,無論哪個價位。

可能有人問,兔姐怎麼不介紹5萬內的錶款,比如主力一兩萬的?

買表新人中,出手最保守的就在這個區間,一兩萬基本是比拼品牌和款式知名度。比如浪琴,我推崇的經典復刻銷售一般,但看似普通的名匠系列是跑量大戶。

“不懂表”的新人,到底該怎麼買表?

所以此處,我只建議不說服。畢竟消費有規律,總有人需要自行體會來進階。

“不懂表”的新人,到底該怎麼買表?

我推薦的Oris和宇聯總體而言略小眾,但一些有買表經驗的消費者卻非常喜歡

新人也很容易被帶進技術流的溝裡,比如嫌棄1萬多元的表用統芯,卻不知這個價位,好看穩定做工細緻就夠了——自產芯貴常常是因為它沒有規模效應成本高而已,且不見得比統芯穩定。

懂不懂技術其次,懂自己才是關鍵,比如買表先明確需求:1,是社交工具標註身份;2,想保值;3,喜歡機械感和技術;4,單純當配飾等。別覺得不好意思,它們都是現實存在的。

所以我常和銷售朋友說,多瞭解顧客內心需求針對推薦,機芯等技術問題起初不必侃侃而談(待有興趣再循序漸進)。其次,與其自我吹噓,不如告知實際使用需注意的問題,別讓人有虛高的期待。

因為一個人對某事物產生興趣,他定會自己深入探索,但一旦期望破滅,對未來持續消費的打擊會很大。

“不懂表”的新人,到底該怎麼買表?

比如前陣子看到新聞,某顧客一塊20多萬的蕭邦(30米防水)戴著毫無顧忌洗手(估計還是熱水),導致起霧修了2次,他只認為:“為什麼這麼貴的表質量卻這樣?”

從迫切性來說,這才是真正需要消費者“懂”的東西——機械產品不是因為貴,就無所不能。

“不懂表”的新人,到底該怎麼買表?

奢侈品擅長講故事,但任何所謂的奢侈品隨時間推移,都會發展成“大眾消費品”(想想電視機、冰箱和自行車),光芒會消散,我們該瞭解真實的它,平淡心對之。

拿一位讀者的話來說:“第一次錶帶磨了心疼死,後來,燒飯時表經常隨手一放,想戴的時候才想起去找它,也不在乎是不是哪兒坑窪了,我居然變成了這樣(當然兔子不建議大家學習,表還是該收好,畢竟在很多讀者家裡,這恐怕是它最後的尊嚴了)……”

所以我常看到動轍買幾十萬大表的人,可能不在乎走時,也不在意細微問題,但省吃儉用買表的,常常巴不得拿顯微鏡看瑕疵——因為我們對它的期待完全不同。

“不懂表”的新人,到底該怎麼買表?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我們每天吃大米,誰會研究水稻種植技術?只有當疫情發展擔心糧食緊缺時,大家才會關注順道搶幾包。手錶也可如此看待,各處停工會影響供貨和價格,這才是想買表的人可能會關心的問題。

在我看來,每個人該有自己專業主攻的領域,至於大部分消費,當然能找到研究樂趣(比如古董表領域,比如機芯功能),但不必以自己的標準強制他人,或以此劃分三六九等。

在買東西這事上,沒有誰比誰更高貴——但互相分享我還是很贊同的。要相信,唯有“自己覺得好看”不會背叛你。

八卦兔系頭條號簽約作者,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轉載請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