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出留學生媚外事件, 是自身素質不足還是文化信仰丟失?值得深思

想必最近大家都關注到許可馨“辱國辱民”事件,而且這件事情在網上也掀起了波瀾,讓國內很多民眾對“留學生”這個詞有了重新的認識,同時也暴露出了素質和文化方面亟待解決的問題。

頻出留學生媚外事件, 是自身素質不足還是文化信仰丟失?值得深思

錢學森回國

早在新中國成立的初期,眾多的在外的留學生通過各種通道積極地回到國內,參加了新中國的各項建設,在短時間內甚至是超過歐美蘇的速度完成了各種研發和生產,在讓新中國的國防和民生建設取得了空前的發展,這些留學生心繫祖國,以回國參加建設為最大的驕傲。同時他們的貢獻也贏得了全國人民的稱讚,被譽為是新中國的脊樑。這就是之前留學生在我們心裡的位置,因為他們的貢獻,使得百廢待興的中國有了傲人的成績。

頻出留學生媚外事件, 是自身素質不足還是文化信仰丟失?值得深思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在中華文化裡面,“根”文化是絕大多數人最推崇的文化之一,樹高千尺忘不了根,“落葉歸根”是每個中國人的畢生信念,因為他們愛著這個國家,親著這片土地。同時,“飲水思源”也是我們文化裡面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因為有了這樣的文化,中國人人心向善的一面被顯示的淋漓盡致;也因為這種文化,讓中國人知道了最應該懷有的就是“感恩的心”!

頻出留學生媚外事件, 是自身素質不足還是文化信仰丟失?值得深思

《落葉歸根》劇照


確實,文化的樹立應該是從小都要有的動作。我記得小時候少先隊隊歌裡面就有一句話歌詞“愛祖國,愛人民”,因為新中國的成立來之不易,無數的革命先輩用鮮血換來的和平年代,不就是我們現在正在享受的美好時代嗎?

頻出留學生媚外事件, 是自身素質不足還是文化信仰丟失?值得深思

楊舒平演講

然而,時代變化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追求方面也發生了變化,正因為這種變化,讓少數人卻成了這群偉大人群中的負面典型。也讓人們對他們產生了新的認識。但是,近年來,屢次出現的留學生崇洋媚外、辱國辱民的事件,這個問題上,我一直在想,到底是自身素質的不健全還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丟失?

頻出留學生媚外事件, 是自身素質不足還是文化信仰丟失?值得深思

首先,家庭教育的至關重要!我們都說,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最直接的,他們的言行能直接地給孩子帶來重要的影響。再加上80、90、00後這些年代出生的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很容易被父母看作是掌上明珠,正因為這樣的呵護,容易讓部分孩子產生叛逆的情況,隨之就走向反向的一面。

頻出留學生媚外事件, 是自身素質不足還是文化信仰丟失?值得深思

其次,學校教育的點睛作用!學校教育是孩子教育時間最長的一部分,但是由於這些年教育某些方面的調整,讓部分孩子對於教師沒有太多的尊重,再加上部分老師的不作為敷衍了事,在一鍋燉的完成素質教育的時候,缺少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視,正因為這些文化的缺失,而造成了對教育的偏見。

頻出留學生媚外事件, 是自身素質不足還是文化信仰丟失?值得深思

最後,社會影響的根深蒂固!社會就是一所大學,沒有學不到的內容。哈韓哈日哈美哈歐是一度在社會上興起的浪潮,再加上某些電視臺過分地塑造文藝偶像、錯誤地引導,讓孩子在某些方面產生了“崇洋媚外”的思想,拋棄了原有的,走向了與中華文化對立的一面。

這三個方面是客觀因素,最主要的還是孩子個人性格的養成,但是在成長的路上家庭、學校和社會這三個“大染缸”就要肩負起教育的作用,“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老祖宗的話是對的。個人素質的提升以及社會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視,是教育方面應該解決的方向,否則高分低能、崇洋媚外、辱國辱民的事件還會發生。

頻出留學生媚外事件, 是自身素質不足還是文化信仰丟失?值得深思

留學生在國內可以說是學霸,但是到了國外應該是中華的形象大使,不能因為家境優越或者才高八斗而忘了生養我們的國家,忘恩負義是會被唾棄的!

所以,文化信仰是根本,素質教育是基本!兩者都不能丟了。網友朋友們,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交流。資料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