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在你的眼睛裡看到整個世界

01

人物描寫是表現人物特徵的寫作手法之一。精彩的人物描寫不僅能夠豐滿人物形象,而且還能夠讓我們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內涵。魯迅小說裡的人物描寫就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彷徨》|在你的眼睛裡看到整個世界

魯迅的小說裡描寫了很多普通的百姓。《祝福》中的祥林嫂以及她周圍出現的短工、柳媽媽等;《示眾》裡圍觀白背心的胖小孩、橢圓臉、長子等都屬於這一類。《示眾》中的那些看客們,紛紛揚揚地來看熱鬧,但他們看的是什麼,為什麼看,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

在描寫這一類人物的時候,魯迅突出強調他們的渾渾噩噩和麻木無知。比如在描寫胖小孩的時候,用了這樣的詞語“細著眼睛”“歪了嘴”。這個形象可是不大好看,這樣描寫表現了魯迅對小說中人物的態度是批評為主的。除此之外,還寫了胖孩子的叫賣聲,說聲音已經嘶啞帶著睡意。這懶洋洋的睡意是不是給了你無力和頹廢感?這或許就是魯迅想通過人物外貌描寫傳遞的信息:這些人渾渾噩噩,就像還沒睡醒似的,處於反應不靈敏的麻木期。這不正是小說所要表達的主題嗎?

對於《祝福》中的祥林嫂,魯迅雖有批判,但還是以同情為主。所以,他兩次描寫祥林嫂外貌的時候,都寫到她頭上扎著白頭繩,穿著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這完全是一幅中規中矩的模樣。

唯一的不同在於她先後兩次臉頰的顏色變化。第一次還是紅潤的,第二次就臉頰就消失了血色。這兩次描寫的不同,就讓讀者感受到祥林嫂越來越痛苦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當經三次描寫祥林嫂外貌時,作者居然用“黃中帶黑”、“木刻似的”來形容她,甚至寫她“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這分明是在寫一個已經死去了的人的外貌。的確,在作者的眼睛,此時的祥林嫂已經再也沒有了生機,與死了也沒有多少分別。果然不久,祥林嫂真的死去了。

《孤獨者》裡的魏連殳對人總是愛理不理的,他的神情始終是冷冷的,微笑也是冷冷的。甚至死後的表情彷彿在冷冰地微笑。“冷冷的”寫出了孤獨者的與世獨立的特質,也表現了孤獨者的絕望。

這樣一層一層隨著人物生活變化而變化的肖像描寫,是非常傳神的。只要細讀這些描寫,我們就能知道人物此時的心理和精神狀態。

02

《彷徨》這部小說集裡的環境描寫也相當有特色。環境描寫一般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出色的環境描寫不僅能夠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心情,還能夠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質並且深化作品主題。

《彷徨》|在你的眼睛裡看到整個世界

《祝福》裡開頭結尾的自然環境描寫,就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小說的開頭寫到了人們在爆竹聲中迎接新年,結尾不僅寫了爆竹還寫了白雪籠罩下的全市鎮。這相互呼應的一首一尾,既點出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又用象徵的手法寫出作者的失望與希望。失望的是人們對祥林嫂的冷漠,希望的是未來能夠改變人們麻木冷漠的態度,還大家一個純淨無垢的世界。

《祝福》裡的社會環境描寫也很到位。開頭部分通過敘述魯四叔家裡的情況,直接表現了魯鎮的迷信、愚昧、落後的現狀。祥林嫂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思想靈魂都被“吃”得一乾二淨。她反反得得和周圍的人訴說兒子阿毛的遭遇,開始還能博得同情和眼淚,後來卻只能招來白眼與嘲笑。柳媽媽的話讓她將希望寄託在捐門檻上,卻又被魯四嬸徹底粉碎了她的希望。《祝福》裡的社會就是一個“吃”人的社會。

除此之外,《彷徨》裡的社會環境還有酒樓、茶樓。比如,呂緯甫與他同窗的偶遇,就是在酒樓上。作者將酒樓作為觀察社會的一個窗口:幾張桌子、幾位客人就是人物的活動場所,從這個獨特的社會場景中審視人物特點,以小見大地揭露了一個時代的缺點。

從呂緯甫和同窗喝酒的那個窗口,我們看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隔膜、世風的渾濁、社會的落後。魯迅小說中的那些人物就在這樣的環境中被腐蝕掉了。

03

語言描寫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包括人物的獨白和對話。描寫人物的語言,不但要求做到個性化,而且還要體現出人物說話的藝術性。成功的語言描寫總是鮮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動地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

《彷徨》|在你的眼睛裡看到整個世界

《彷徨》小說裡的人物語言很有特色,值得推敲。

《祝福》裡祥林嫂說來說去就是那麼幾句話,她不知道春天也會有狼,所以阿毛被狼叼走了。看上去無聊的語句,一遍一遍地重複,每重複一遍,都在人心上刻在沉重的痕跡。

《示眾》一共描寫了五句人物語言。其中三句是胖孩子的叫賣聲,一句是蘇州老媽子的叫好聲,一句是一個工人似的粗人發問聲。為什麼這篇小說裡的人物語言描寫這麼少?因為這篇小說要突出的是看客的特質,所以作者用大量筆墨描寫看客的“看”,而不是他們的語言。

與《示眾》不同,《在酒樓上》大段的語言描寫,基本都是主人公呂緯甫的自敘。從這些敘述中我們感受到一箇中年知識分子的絕望與沉淪。他的悲傷與無奈就像逐漸融化的冰淇淋,一點一點冷到讀者的心裡。

綜合運用有特色的人物描寫、相互呼應鋪墊的環境描寫、有深意的語言描寫,能夠深化小說的主題,深入剖析時代的特徵。通過小說的各種描寫,讓讀者更全面地體會作者的用心,感受作者的心情,通過作者的視角,看到整個大千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