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的人生卦象

作为中西文化兼通,又对近代科学技术有深刻了解的文化大师,王国维、罗振玉、陈寅恪、钱穆和吴宓等人自然不是封建迷信的信奉者和传播者,但饶有兴味的是他们却对占卜算命一事很感兴趣。对此,也许不仅要看当时的时代背景,也要从这些大师的个性和心理方面寻找解释。

王国维的人生卦象

王国维和罗振玉曾经有过的一次算命经历。

王国维终其一生,经济问题一直是困扰他最大者。在日本治学四年间,除了学术上受到罗振玉帮助外,大部分经济来源也都是罗氏提供。

尽管对罗氏始终心怀感激,然而王国维自觉是一“作理想上之生活”的文人,而这“理想”一旦与现实生活碰撞,往往就造成他内心强烈的“自卑感”。

只要设身处地想一下,已过四十不惑之年早已是著名大学者的王国维,竟然不得不接受罗振玉的经济帮助,其内心的屈辱和悲凉感可想而知。

除了经济状况外,王国维身体很差也是他性情忧郁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自1916年8月至1917年末,王国维写有详细谈及自己及家人疾病的书信多达十九封,几乎每月必有一次疾病,且持续时间甚至长达数月才得以康复,看来王国维“体素羸弱,性复忧郁”确有根据。

正是经济上一直窘迫加上身体欠佳,致使王国维有时对占卜之事寄予希望。

那是在1920年2月7日,罗振玉致函王国维:“日来闻云汀、公雨诸人盛称天津星者宋瞽之灵验,因为莹中推算,欲借此觇时局,则日者言大佳。……其推算往事,无一不吻合,则诚奇矣。”

此信几乎全篇都在议论宋瞽推命之事,且罗振玉看来深信不疑,又说命中自己“当于危险中成功,又谓七十四将长辞斯世”(后来证明也是相当准确),以致他不免“思之令人悚然”几分。信末,罗氏想要替王国维也算上一卦,谓“公之生命乞开示,当为推之”。

尽管王国维并不完全相信宋瞽推命之事,但还是愿意将自己之生辰八字随信附给罗振玉,让他交给宋瞽,“维之八字为丁丑十月廿九日辰时”。

而宋瞽算命之结果如何呢?

罗振玉回函中这样说道:“今晨访宋日者,推公之命。言公之一生,坦坦无风波,惟命中刑克稍重,致中年以前,多有刑伤;目下之运平善,至后年以后三年,为平生最佳之运,然当投笔戎幕。……日者又谓,公每以文章名世,而命带魁罡,故不免从事戎旃。此语公何不再质之辛木耶?素公之造,日者亦称后年大佳……后年以后十年间可从心所欲。”

“命带魁罡”即性格偏向耿直刚强,似与王氏之性格较为符合,但是王国维之命运却非“坦坦无风波”之顺利,而且这“后年以后十年间可从心所欲”显然不准,因为十年未到已是形骸消亡。

“惟命中刑克稍重”一句,恰恰吻合了王国维的命运。一般而言,“刑克”多属于比较严重的伤病灾和生死离别,而纵观王国维一生,先是他生母病逝,接着两个女儿和莫氏夫人也相继离去,最后长子也撒手人寰,如此生死离别之悲恸怎能不说是“刑克稍重”。

王国维曾有言道,“人之光色分五种:富贵者红光或黄光,文人白光,余人皆灰光,若黑色则去死近。”

有意思的是,他将富贵者与文人截然分立,想必也是认为文人总是不能大富大贵,只是他一直不愿认命,才有了他之后的反抗以及反抗失败后的自杀结局。

-end-

选摘自《民国学风刘克敌,九州出版社

本书充分利用日记、书信、自传等史料,引领读者进入民国时期一群文化大师的书房和客厅。旨在通过对他们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生涯以及日常琐细趣事的描述、通过对他们如何建构“朋友圈”的叙述,逐步揭示大师们深邃而感人的内心世界,最终有助于在这个日渐嘈杂和浮躁的世界保持一份定力、坚持和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