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人设有用吗?论硬汉朱亚文的人设转变之路

最近重看《我和我的经纪人》,觉得朱亚文的逆袭经历堪称个人IP打造的典型案例,非常值得一写。

朱亚文代表了一类人:起点高,有实力,成名之路却走得异常波折。

他毕业后就签了华谊兄弟,24岁凭借着《闯关东》里的角色一战成名,因为这部戏,初步奠定了自己硬汉的ip属性。

此后,他一路强化自己的硬汉属性:

从《情系北大荒》到《远去的飞鹰》,再到《我的娜塔莎》,演的不是军人就是英雄,基本上就是硬汉+正剧的路线。

立人设有用吗?论硬汉朱亚文的人设转变之路

很NB的是:

他每部作品成绩都非常出色and稳定,保持豆瓣8分以上的高水准——这相当于一个连续创业者,每次创业都找对了点创业成功~~

But!

每次创业都没赚到钱:

成绩出色,戏却少得可怜,甚至一度传出被雪藏,在大众心目中的存在感很弱。

其实这个痛点,也是很多老板的共同痛点:

很多企业,老板很牛,产品也非常能打——如果你有机会近距离去了解产品时,你会发现:从原材料到工艺到性能都非常扛打,但!它就是出不了圈。

花了那么多代价做产品,做推广,却仅仅是打起两朵小水花就戛然而止,让人心痛。

2

回来继续说朱亚文,他又是怎么从一个没存在感的实力型选手,变成了现在的流量呢?

杨天真功不可没。

这个23岁就给范冰冰当宣传总监,一手打造了“范爷”人设的御姐,最擅长的就是找定位、立人设。

签下朱亚文后,她立刻着手朱的人设的重塑。我们从后面朱亚文演的电视剧目和营销推文,可以倒推杨天真当时的思路。

立人设有用吗?论硬汉朱亚文的人设转变之路


先去“硬汉”人设,走了一波“贱贱萌萌帅帅”路线。

朱亚文出演了自己的第一个都市情感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在里面演一个风趣的It男。没错,风趣,有一种讨喜的贱贱的感觉,杨的通稿用的词是“猥琐帅”。

(又大胆又狠手,一下子从硬汉成了猥琐帅)

在这一时期,朱身上的标签有点多:

一会儿是猥琐帅,一会儿是变态帅,属于摸索期,后来真正起来靠的是“行走的荷尔蒙”。

这个标签来源《红高粱》里的一句台词:

“我要睡你”

天才网友发明了一句网络流行语:“随性的高粱地,行走的荷尔蒙”,杨天真准确的抓住了这个充满了群众基础的标签和人设,在后续所有的推广当中摁准了它使劲。

最终,很多人因为“荷尔蒙”记住了朱亚文(也包括我)

3

重塑个人IP的结果是:

朱亚文从雪藏样的冷遇,成了炙手可热的新流量,一年有100多部戏找他;

从单一的硬汉角色突围,尝试了不同的角色;

在各种综艺上,曝光量剧增,上了一打的综艺节(包括跑男);

而最能衡量一个演员价值的就是时尚资源了,当年的土味硬汉,上了米兰时装周,上了杂志封面,有了自己的时尚代言。

最直接的当然是收入了,片酬暴涨,2014年传片酬比李易峰胡歌还高……

他彻底的实现了自己的商业价值。

4

看完了这前后对比,真心佩服杨天真的操作。

2014年,杨天真刚接手的朱亚文,状态就像是一坨缅甸的坑石,有料,但被包裹在粗糙的石皮之内,外人看不到他的价值。

杨天真就像是工艺精湛的雕工,凿掉了遮挡,因材施治,对他重新进行了定位和造型。

在演员这个行当里,是最典型的“人=产品”,个人定位决定了你能接什么戏,而你演的戏又反过来验证你的定位,最终通过一次一次的重复标记,在大众心目中确定了属于你的一个细分生态位。

我们可以套用IP定位工具,试着为自己开启杨天真整容式的人社重塑。

科特勒营销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pop理论,是用来给产品做细分定位的,我们前面说了“个人就是产品”,那么给个人做品牌的时候,同样可以使用这个工具。

立人设有用吗?论硬汉朱亚文的人设转变之路

我们拿朱亚文来套一下:

Pop理论里面涉及三方面,市场的需求,竞争者的选择和自己的特点。

  • 我们先看竞争者标签:

演员市场上从来都不缺硬汉——国民硬汉就有张涵予,李晨,段奕宏等。

在硬汉这个生态位里面,竞争是相当激烈的,但根据物竞天择原理,在一个小生态位里,最终只会存活下一个物种。

立人设有用吗?论硬汉朱亚文的人设转变之路

而像张涵予们似乎已经占据了硬汉这个生态位的头部(这个感受仅代表个人,本人是一提硬汉,眼前就浮现出张涵予的脸)

  • 我们再看看市场需求:

这几年小鲜肉当道,雅痞当道,贱萌当道,硬汉似乎是越来越过时out了,前硬汉都已经纷纷换赛道——李晨走综艺路线,吴京走爱国路线,这一条赛道是越来越寥落了,大众都不喜欢,再坚持也就只是自嗨了。

  • 而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特色。

这一点其实还是要回到朱亚文的实力上说话,杨天真可以给他贴各种标签,但他自己必须能立得起来。而实力派演员的优势就是,什么角色都能够演活,否则的话,人社越好,打脸越狠。

立人设有用吗?论硬汉朱亚文的人设转变之路

市场、竞品和自身属性,共同决定了一个人的个人IP设定。

分析完朱亚文的IP打造之路,你是不是对IP有了新的认知?

我们同样可以套用这个模型来做自己定位的判断:

一看竞品:你的同行们是不是已经先一步抢了这个定位和标签?

二看市场:你要抢占的这个定位,是否是你的目标用户想要的?

三看自己:你要抢占的这个定位,你自己能立得住吗?

别长了一张磕碜的脸,却偏要有一颗当偶像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