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粘貼剪切”copy+C,copy+V發明人拉里·特斯勒去世

特斯勒自上世紀60年代起在硅谷開始工作。彼時計算機對普羅大眾來說仍是遙不可及之物,但依靠他的一系列發明,個人電腦變得更易學習及使用,其中便包括指令“剪貼”(cut,又譯作剪下)、“複製”(copy)及“粘貼”(paste,又譯作貼上)。

“複製粘貼剪切”copy+C,copy+V發明人拉里·特斯勒去世


早期計算機科學標誌性人物拉里·特斯勒(Larry Tesler)於2020年2月17日去世,終年74歲。

特斯勒曾經工作過的施樂公司(Xerox,臺灣稱為全錄)在得知消息後向他致意。

“剪貼/複製粘貼,尋找替換,還有其他功能的發明者是施樂前研究院的拉里·特斯勒,”施樂在推特上表示。“多虧他的革命性創意,你的工作變得更加簡單。”

特斯勒於1945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布朗克斯區(Bronx),畢業於加州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

“複製粘貼剪切”copy+C,copy+V發明人拉里·特斯勒去世


他在畢業之後專攻用戶界面設計(user interface design),致力於將計算機系統變得對使用者更加友好。

在他漫長的職業生涯中,他曾為多家主流科技公司效力。他起步於施樂帕羅奧多研究中心(Parc),之後在斯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力邀下加入蘋果公司(Apple),他在蘋果工作了17年,一路升至首席科學家職位。

離開蘋果後,泰勒斯成立了一家教育公司,還曾在亞馬遜(Amazon)及雅虎(Yahoo)短暫工作過一段時間。

2012年,他曾在接受BBC採訪時提到硅谷生活表示:“這裡幾乎形成了一種固定路線——在你賺到一些錢後,你不會僅僅退休,而是花時間資助其他公司。”

“在這裡,能夠與下一代分享你的所學是一個非常令人激動的元素,”他提到。

“反文化願景”

剪切粘貼指令可能是特斯勒最著名的發明。據報道這一發明借鑑於人們手動剪下印刷物的一部分並粘貼在別處的傳統處理方式。

這一指令被編入1983年蘋果發行的Lisa計算機軟件中,也在次年發行的第一款麥金塔(Macintosh)計算機中得到使用。

特斯勒一直堅信,計算機系統需要停止使用“模式”(modes),而在當時軟件設計界中,“模式”十分常見。

“模式”可以讓用戶在軟件和應用程序的不同功能時間切換,但會使得計算機使用起來既費時又複雜。

他對這一信念十分堅定,連他的網站也叫做“nomodes.com”,他的推特用戶名為“@nomodes”,甚至車牌號也是“No Modes”。

位於硅谷的計算機歷史博物館方面評價稱,特斯勒“將計算機科學培訓與計算機應該面向所有人的反文化願景結合到了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